APP下载

关于《登泰山记》一文“神气”的体会与教学

2011-08-15马建社

中学语文 2011年18期
关键词:桐城派神气景象

马建社

笔者讲授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时,曾仔细阅读了教参内容,并在网上查阅了大量有关该课的教案。这些材料大都内容翔实,对原文的挖掘极为深刻,评价十分中肯。但笔者发现,这些材料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只看好这篇文章高超的写景艺术,而忽视了作为该文核心的本质特征的表现,即作为清代桐城派散文的最主要特征——“神气”。

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刘大櫆提出了古文写作的“因声求气”说。他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为辅”;“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姚鼐发展了刘的“神气”说,认为:“凡文体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者;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苟舍其粗,则精者亦何以寓焉!”何谓“精者”?即“神理气味”者。“神理气味”这些“精”者,寄寓于“格律声色”这些“粗”者之中。较之于“格律声色”这些可视可听的东西,神理气味应该是无形无声的东西。综上所述,所谓“神气”,即文章内在的“义理”——中心思想。思想感情寓于形式之中。

桐城派的“义理”,固然是文章所表现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在本文中,便是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攀登的精神。这是一条内在的线索,寄寓于记游与写景之中,贯穿全文。它时时处处勃发流动于行文之中,宛如人的精神,支配着文章形式,支撑着文章的生命。虽使人浑然难觉其有,却自然催人卒读,令人玩味不已。

从散文的本质而言,《登泰山记》的“神气”,才是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散文的显著标志。刘锡庆在《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一文中说:“它(散文)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登泰山记》所表现的“神气”,正体现了作家的自我精神,因而它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散文。

既然如此,这篇散文的教学,理应抓住流贯于文中的“神气”——积极向上、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精神,并以其为线索展开,而不是象更多的鉴赏家那样,主要或仅仅注重它写景的艺术,从而忽视了对它最为根本的“神”把握。

下面我们就文章具体内容来挖掘其内在之神。

第一段,总写泰山地理形势。开头从大处落笔,高瞻远瞩,突出了泰山雄浑壮丽的整体形象,流露了向往并征服泰山的欲望。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突出登山的艰难和山顶所见壮丽景象,充分表现了不畏艰险、积极向上的精神。

时间:“(农历)十二月”,即寒冬腊月。

游踪路途:“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突出了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的精神。

登山路径:“今所经中岭及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作者选择的登山时间为雪后。在风和日丽的春夏之际攀登泰山尚且不易,而作者偏偏选择了寒风刺骨、“雪与膝齐”的严冬。这就表现了一种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精神,实乃常人所不及。

山顶所见:冰雪覆盖山顶,一派明艳景象。晚日映照汶水和徂徕山,烟雾缠绕山腰,是一种雄浑壮阔,美丽如画的景象。试想作者此时此刻的胸怀,必然是一种经历磨难、战胜困难之后“一览众山小”的激烈壮怀。这暗示人们,如果不经磨难,何以能一睹如此壮阔的景象!

第三段,写泰山观日出的壮美景象。

观日出的时间:“戊申晦,五鼓”,直至日出,即农历除夕之夜到大年初一。此时此刻,家家户户喜庆团圆,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人守在温暖的家里,享受着一年之中最大的幸福。可是,作者却顶风踏雪,立于泰山极顶等候日出。两种情形对比,彰显了作者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志趣。

作者于山顶所见,是日出前后一系列急遽变化的景象:最初,天边呈现出一线奇异的色彩,然后由白茫茫的云雾化为五彩斑斓的朝霞;紧接着,天边升起了正赤如丹的旭日,随之日下红光荡漾。这便是雄伟壮丽的海上日出的景象。回首西望,西边的山峰“绛皓驳色,或得日或否。”这种雄伟壮丽的景象固然令读者大开眼界,但这种景象的核心与焦点,应该是伫立远眺、凝神深思的作者自身的形象。真有一种山高我为峰的壮美!因此,读者在赏心悦目于壮景的同时,也感受了作者荡气回肠、激情澎湃的心胸。此处虽不言情,而情满天地,逸兴遄飞。有如此美景与壮怀,可谓不虚此行!

第四、五段写人文和自然景观。这些文字看似平凡,感情不起波澜,但作者有意突出的,正是雪后万簌俱寂的肃穆氛围。棱角分明的岩石,质感的石山,顽强生长在石缝中的松树,鸟兽销声匿迹的山野,深可没膝的白雪,无一不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无一不让读者倍感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严肃。这种氛围折射出作者曾经激动的心情复归于平静。而这正是伟大景象影响一个人的心灵的结果。

综观全文,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有一种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积极奋进的精神流贯于文中。这正是桐城派所主张的“神气”。而学习本文,如果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其记叙与写景的艺术方面,那就难免只得其“粗”,而遗其“精”,实在有悖于作者的初衷。所以,讲授本文,应另辟蹊径,本着对“神气”的体会和把握,“因声(内容)求气”,透过种种表象,走进作者的思想,产生积极向上的感情共鸣。

为便于把握文章的“神”,建议教案板书如下:

内容 “神气”(思想)

第一段 泰山形势雄浑壮丽 向往和征服泰山

第二段 述登山经过

时间:寒冬腊月,大 迎难而上 不畏艰险

年初夕到初一

游踪路途:乘风雪

取道中谷

崖限当道

山顶所见:苍山负雪 历经艰险 始得奇观

晚日照城

美丽如画

第三段 观日出

时间:戊申晦,五鼓 超凡脱俗

日出 雄伟壮丽 激情澎湃 逸兴遄飞

第四段 人文景观 肃穆庄严

第五段 自然景观

猜你喜欢

桐城派神气景象
桐城派的山水书写与文脉传衍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桐城派文化的创新与现代传承研究
池中景象
杯中异景
神气的公鸡
冬天的景象
论《西洋杂志》的延与革
神气小老虎
神气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