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1-08-15梁中兴
梁中兴
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理解分析逻辑能力的统一体,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的好坏。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那么如何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新课程理念要求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要求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度。具体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走出几个阅读教学误区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比较笼统,容易导致阅读教学步入误区。
误区之(一) 过分强调“授之以渔”的作用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授之以“渔”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这里的“渔”指的是阅读方法,但过分强调“渔”的作用,就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忙于宣传各种文章的阅读方法或结合具体情况告诉学生这类问题该如何思考,如何抽取信息;那类问题该如何理解,如何分析。可实际上学生的阅读效率依然很低。为什么?原因在于教师把阅读教学变成单纯的阅读方法的输灌,而忽视了阅读实践。其实教读课就是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中间就包括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离开实践,阅读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即使知道得不少,但能用的却不多。
误区之(二) 把阅读教学变为知识讲座
新大纲强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如果把阅读教学纯粹变为字词句的分析或把文章的背景、结构作为重点讲授内容,而对文章内容的鉴赏却一笔带过,这样就与新大纲的要求相违背,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淡而无味。
误区之(三) 把课内自主阅读课变为自由课或讲读课
如果说教读课是给学生一个阅读模仿借鉴的示例的话,那么自读课是学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自主阅读的场所,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课内自主阅读是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的尝试性行为,如果将其变为自由课,则一方面学生可能会因为轻视而放弃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可能会因为抓不住重点而感到无所适从。如果将自读课变成讲读课,教师则有越俎代庖之嫌,学生容易因此滋长依赖的性绪。凡事都有“度”,阅读亦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自主阅读的“度”呢?正如蔡澄清老师所说:学生自主阅读好比放羊,要想羊长得肥,就该将它们放到有水草的地方去让它们自己去吃。这里的水草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设定的自主阅读步骤,可归纳为六步,即:引——读——议——导——结——练。“引”指引发学生兴趣;“读”是学生自主阅读;“议”是学生通过读,提出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导”即是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教师引导;“结”是学生就该文阅读情况进行总结;“练”即是学生设定课后练习。
走出以上三个阅读误区,让学生学得其所,学得心安,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关系
以往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怎样安排学生就怎样学,课本上安排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什么内容,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学生看来,课本所选的阅读材料与生活相差太远,而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与否在短时间内难以显露,再加上学生认为高考又少考课本内容,因此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阅读效果肯定不好。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的情绪,让学生清楚知道阅读材料反映的就是生活,好的作品是没有时代界限的。其次给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在大纲范围内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权力。同时我们还可以把课本内容与读本某些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学,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要让学生清楚高考虽少考课本内容,但高考大部分内容是课本延伸而来的,所谓离本不离纲就是这个道理。况且,我们学课本内容也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要通过阅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处理好学习环境与教学的关系
阅读教学需要一个轻松而又紧张的阅读氛围。这关系看上去似乎有点矛盾,其实不然,这里的轻松是教学环境的轻松愉快,而整个教学过程则是紧张的。心理学表明,轻松愉快的气氛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使人精力充沛,能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阅读教学作为一种逻辑性、综合性、迁移性较强的教学,更应该注意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轻松的环境下给学生加压,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以最佳的心态来解决阅读读过程中的问题,往往会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营造轻松环境的最终目的。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会指引、提示学生去思考,但这也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前后联系,筛选信息,组成答案,同时学生还要在教师的“导”中去领会阅读鉴赏的方法,感受材料的质美所在。如果学生的精神不高度集中,是没有办法达到预定的效果的。
(三)处理好阅读内容与目标的关系
目标教学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对于目标教学法的优劣也是众说纷芸。很多人认为阅读教学设定目标容易禁锢学生的思想,本人却不敢苟同。新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作了一些要求: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揣摩句子含义,感受作品形象,品味语言,初步赏文学作品,诵读古诗、文言文,阅读文学名著等。从教学控制论来看,新大纲实际上给高中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总目标,要完成这个总目标,就该有具体的施行方案,就需要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使之具体化。而且从目前中学生的整体水平看,很少阅读材料是学生完全不懂的,但也很少有阅读材料是学生完全看懂的,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目标不明确,阅读时把握不住重点。有了教学目标,所有的情况就会有所改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定出来的,它包括三种:
A.大目标:针对整体内容而定的总目标,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点、思想意义等。
B.小目标:针对具体内容而定的具体目标,包括理解作者的思想个性、作者的观点,文章的内容、结构及难点、重点句子的含义等。
C.外迁目标:主要是针对知识外迁,把知识由课内引向课外,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而设计的。比如能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能模仿某个内容说一段话,能比较内容相似的文章的异同点等。
第一种目标有助于我们整体上把握内容、主旨,小目标帮助我们吃透阅读内容,第三种目标给学生发挥余地。三种目标相得益彰,教学时一定要落实。
三、坚持课前三说,课后三写,课中三论的原则
课前三说:说内容、主旨,说重点、难点,说感受、收获。这三说放在课前有他的优点: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认真预习;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第三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评价能力;第四,从学生说的情况,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课后三写:写评论、仿写、改写。这里的“评”指的是学生对文中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进行评说。这之前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借此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评说质量。而仿写、改写则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之后发挥联想和想象,有创造的仿或改。这三者都需要学生对文章作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完成的,是理解的升华。通过三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
课中三论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或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完成,或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这三论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教学重、难点。
四、改变评价方式
现在考试制度虽已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但其形式仍然很单一,这于阅读教学不利,因此,要是平时的考试能改变一下评价的方式,从听、说、读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测试,或许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