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理论与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

2011-08-15赵国庆

中学语文 2011年18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文言文

赵国庆

文言文比现代文难学难懂,文言文阅读教学比现代文阅读教学更费时费力,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尝试运用图式理论,重点分析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心理过程与理解障碍,并提出将图式理论应用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具体措施和策略。

一、图式、图式理论

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里特提出现代图式理论中的“图式”概念。根据巴特里特的图式理论,阅读理解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受先前经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和重建的过程。读者对一篇文章能否理解、如何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等,与其头脑中已有的图式有关。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发展、完善了图式理论。鲁梅尔哈特把图式称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比如,学生每天上课,便会形成一些关于“课”的知识:教室,黑板,讲台,教师,课桌,要在45分钟内完成,等等。这些知识都与“课”有关,于是在头脑中组成了一个关于“课”的结构。国内有学者作进一步研究,认为:图式可以比作为一个庞大的档案系统,它把个人的知识经验分类储存在大脑中。大脑接受一个新信息后,会设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图式),或把新的信息输送到现存的图式之中。

根据上述理论,图式是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组织,人们在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建立新的图式,丰富或重建原有的图式。而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会将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受头脑中已有图式的影响。

二、阅读过程与图式理论

(一)阅读与图式

图式理论认为,人是通过激活他们原有的相关图式来理解新信息的,阅读也是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例如,当我们看到下面这段话:

余以三月朔赴留都,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谓:“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余兴发,不可遏。(选自王世贞《游摄山栖霞寺记》)

虽然文本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我们仍然可以知道,上文是在叙述一次旅游的经历。我们看到文段中有“余以三月朔赴留都,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后面又有“抵驿……问以摄山道,甚难之。余兴发,不可遏。”这就让我们想到这是在旅游,从而激活了我们头脑中关于“旅游”的图式。根据“旅游”的图式,旅游最基本的是游踪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阅读的时候,就会注意这次旅游从哪里到哪里,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受与体会,从而影响我们对文中信息的掌握,这就是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引导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主要由三种图式决定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决定阅读能力的主要有三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语言的掌握程度,即词汇、语法、习惯用语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及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构图式则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特点、逻辑结构等的了解程度。

1.语言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如果一篇文言文中实词、虚词较多,句子结构比较复杂,肯定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特别是高中文言文阅读中,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标志,句式往往比较特别,各种成分之间有时也缺乏标志,甚至省略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就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增加了难度。例如下面这句话: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

对一般的语文老师来讲,这句话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通读全句,通过语法分析、进行适当的“增删调补换”,就能知道如何进行断句。但是对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对古汉语词汇、句式等掌握和应用的程度有限,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2.内容图式,即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也会对阅读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后汉书·党锢传·范滂》)

这段话涉及很多背景知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光禄勋”“光禄勋主事”、什么是“三府掾属”“二千石”“会日”“投版”“投劾”、“为……所辟”“迁” 是什么意思,学生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结构图式会影响读者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掌握,而把握文章主旨正是文言文阅读理解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下面这道题: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他绘声绘色地向人描述会稽山水的状貌,以“渐入佳境”妙释自己总是从尾部开始吃甘蔗的原因。

B.顾恺之特别擅长人物画,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前无古人。恺之画人物最重视点睛,认为眼睛最能生动逼真地表现人物。

C.顾恺之画像善于点染衬托。他画谢鲲像,“在石岩里”;画有目病的殷仲堪,“明点瞳子,飞白拂上”。

D.顾恺之吟咏具有先贤的风制。他曾在月色下长声吟咏,受到邻居谢瞻的赞赏,恺之自力忘倦,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

这是一段通过故事塑造人物的文章,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才是文章的主题,它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对这段文字来说就是“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这句话。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D。如果对这类文章的行文特点、思路结构缺乏了解,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

三、图式理论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既然决定阅读能力的主要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那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激活和应用与文言文阅读相关的各种图式。

(一)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主要是指一定数量的词汇 (包括实词和虚词)和句法知识(主要是文言特殊句式)。词汇量的大小是决定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足够的词汇量和快速辨认的能力是保证快速有效阅读的基础,而大量阅读则是扩大词汇量的重要办法。

词汇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很多词在语义上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系统或网络。某些词在一个共同概念的支配下,形成一个语义场。比如,我们提到“官职”, 就会想到“除”、“授、“拜”、“迁”“贬”“谪”以至“下车”“视事”“致仕”“乞骸骨”等;提到“人名”,就会想到“姓”、“名”“(表)字”、“号”以至“书斋名”“郡望”“官职”等。

(二)帮助学生激活和巩固内容图式

读者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对篇章的理解就越好。所以,在阅读之前,教师应该激活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背景。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充分利用阅读前活动,检索、汇总背景知识

阅读前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阅读过程更加顺畅。如在阅读文言文本前,对可能涉及的相关词汇和句式进行大检索,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有关话题的知识,然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汇总他们的信息。这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训练学生的结构图式

结构图式会影响学生对文言文整体和主旨的把握。 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如“说”(《师说》)、“记”(《钴潭西小丘记》)、“表”(《泷冈阡表》)、“赋”(《赤壁赋》)、“状”(《段太尉逸事状》)、“铭”(《陋室铭》),等等,但作者总是按照一定的行文思路、结构规律来安排内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会有不同的结构特点,读者对某种体裁越熟悉,阅读时就越能把握思路、层次,对文章的框架结构、逻辑关系等就越清楚。例如,人物传记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等一些要素,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一些问题,如“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过程阶段”、“性格品质”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关键内容和整体框架,从而提高其阅读速度和对文章主题的掌握程度。

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分析、概括文本结构之类的训练,向学生介绍不同体裁的结构框架,训练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各部分之间的篇章关系。

阅读是应用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理解文章内容、获取相关信息的心理过程。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要么是欠缺要么是未能激活与文言文阅读相关的图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和激活所需的各种图式。

阅读训练也是对这三种图式的丰富和完善。大量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图式;可以获得更多的背景知识,丰富内容图式;可以掌握更多文体的结构特点,丰富结构图式。大量阅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大量阅读的重要作用,并在教与学中切实付诸实施。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文言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会背与会默写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