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修辞句的翻译例说

2011-08-15王志耀

中学语文 2011年32期
关键词:明喻借代黑衣

王志耀

古人为文常用修辞来表情达意,以收到或华美藻饰,或简洁生动,或委婉含蓄,或悦耳动听的艺术效果,这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遇到。准确识别、恰当解释这些运用修辞的文言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修辞也有所涉及,因此,很有必要对这块知识进行梳理并掌握其翻译要领。

一、比喻

比喻就是用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它是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比喻大致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明喻的翻译方法,一般只要把喻词译成“像”或“好像”就行了。暗喻的翻译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直接译成判断句,成为“甲是乙”的格式;一是把它变成明喻,在本体和喻体中间用“好比是”相连,使之成为“甲好比是乙”的格式。借喻的翻译方法比较灵活,有的要补出本体,有的则不必补出。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③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①句是明喻,可译为“以这样的所作所为,追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②句是暗喻,可译为“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还辞别什么呢”。③句是借喻,“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其实“金城”借指坚固的城池,“金城千里”要译为“坚固的城池连绵千里”或“像钢铁一样坚固的城池连绵千里”。④句也是借喻,“燕雀”比喻无远大志向的佣耕者,“鸿鹄”比喻陈涉自己;该句可以译为“目光短浅的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二、借代

借代,又叫代称。指说话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按字面解释,往往会造成误解。如: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触龙说赵太后》)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①句以特征、标志代人物,“黑衣”指战国时赵国宫廷卫士,因赵国卫士身穿黑衣;要把“黑衣”译成“卫士”。②句以具体的“口舌”指代抽象的“言辞”,要把“口舌”译成“言辞”。③句以工具代事物,“丝竹”是弦乐器和竹制乐器的合称,此处代指“音乐”。

三、互文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者简称“互见”,即把应该合成的一句分成了几句(多为两句),即在形式上分开叙述,在内容(意义)上要合起来理解。其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思互相交错、补充。故而,我们在理解互文时,就应将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否则会造成错解。

①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①句意思是“(墓的)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树、柏树、梧桐”,不能错解为“(墓的)东西栽上了松树和柏树,左右种上了梧桐”。②句应理解为“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忧其君”(不论是在朝为官,还是退隐江湖,都忧国忧民),要是不如此理解,显然不符合“古仁人”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当然更不符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③句译为“燕、赵、韩、魏、齐、楚聚敛收藏的珠宝、珍奇、精品”。

以上各例都是对句互文,另外还有本句互文。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就要译为“秦汉时的明月映照在秦汉时的关隘上”;白居易《琵琶行》里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就要译为“主人客人下马来到船上”。

四、合叙

合叙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又称并提、分承。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常用合叙法行文。所谓“合叙”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合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而理解时,必须按照行文的顺序或语义的类型分开来解释。这种修辞,理解时容易出现错误,要注意识别。如: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江水》)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普施行之,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三国志·华佗传》)

①句中“亭午”、“夜分”是两个不并存的时间,“曦”、“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是讲不通的。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如果不是正午,就见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夜晚,就见不到月亮)。②句理解为“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若有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③句中的“耳目聪明”是合叙,应解为“耳聪目明”,即耳朵听力好,眼睛视力强。

五、委婉

古人说话写文章时,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语。这在文言文中运用相当广泛,尤其是外交辞令、人际关系方面。翻译时要译出本意。如:

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②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③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④曹操遣权书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之战》)

①句为了避粗俗不雅,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翻译时就要把“更衣”译为“上厕所”。②句为了避凶险不吉,不说“死”,而说“填沟壑”,说法比较委婉,直接译为 “死”即可。③句为了避免冒犯,不说皇上年轻(因为年轻往往意味着无知或阅历浅),而是说皇上“富于春秋”,翻译时直译为“年轻”。④句属于外交辞令的委婉,曹操大军压境,企图一举灭吴,而表面上却说和吴一起打打猎;其中“会猎”是用委婉的方式进行军事威胁,意思是 “较量”,翻译的时候不能只看字面。

六、典故

古人善于用典,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翻译用典句时,要在理解典故用意的基础上恰当译出典故的含义。如:

①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②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滕王阁序》)

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①句“结草”化用古代报恩的传说。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使恩人取胜。所以应翻译为“报恩”。②句引用《列子·汤问》中的典故,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这句话可以译为: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③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封狼居胥”也是一个典故,汉文帝时,大将霍去病大败匈奴,追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翻译时要懂得典故,翻译出典故所反映的意思。全句可以译为:元嘉年间,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草率出兵,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猜你喜欢

明喻借代黑衣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初识借代手法
英语明喻的语序功能研究
说借代
借代句
巨人今晚就要来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
黑衣“警察”
灯谜中的借代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