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视阈下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2011-08-15李孟瑞
李孟瑞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承担着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形势下,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角度来说,增强该课程实效性的路径可概括为 “五个结合”。
1 坚持自觉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学高为师”是这个职业的基本要求和必备条件。一名教师从学校毕业到走上讲台,并不意味着自身学习的结束。相反,它标志着一种要求更高、要求更为自觉的学习的开始。因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学文化知识无时无刻不处在发展和更新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适应对象、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把学习作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教师的自身知识才能得到不断充实,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疑释惑。
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来说,坚持自觉学习尤为重要。因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用党的思想和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责,所做的工作是 “教人成人”的工作。特别是对于自我约束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的高职学生来说,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但是,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党的思想和理论一直处于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完善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过程中在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作风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并且这一体系依然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完善。
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认真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而且还应做到坚持学习和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把党的重大战略部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联系起来,不断学习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党的理论创新联系起来,不断学习把党的理论创新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联系起来,不断学习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鲜活生动的经济社会 “场景”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情传播和真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才能充分激发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 坚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与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相结合
方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概括而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这个方向是由我们的社会性质和教育方针所决定的,它关系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和动摇。所以,思政课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与学生的生活接触中,对原则问题头脑必须清醒、态度必须明确、立场必须坚定。要以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理清是非,与党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只有教师表现出这种坚定的信念,满怀热情地讴歌党的事业,才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坚信不疑。
另外,在坚持方向性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因为教师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只强调其方向性,很容易造成课堂的乏味与沉闷,其结果是强化了方向性却降低了实效性。特别是对于长于操作技能、弱于理论思维的高职学生,尤其要注意通过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基于这一认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把握教学方向性的同时,应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的思想规律与接受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形成灵活生动、形象有趣的课堂气氛,使思政课听之有趣、学之有味,从而实现思政课的方向性与吸引力的 “双结合”和 “双促进”,使课程实效性得以切实提高。
3 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造成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较差的重要原因,也是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甚至厌倦的主要原因[2]。这是由于纯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对不少高职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难以持续地使他们保持兴趣。同时,由于当前社会媒体十分发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信息。有的媒体出于 “吸引眼球”等目的,往往会放大或反复放大某些负面事件,造成部分学生质疑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妨碍了思政课实效性的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教学的同时,还应该使其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思政课教师应具备一种认识:堵不如疏,即与其让学生自主接触其尚难准确判断的多元信息,加大教学难度,不如有选择地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农村示范基地、城镇惠民工程和参与志愿服务等。使学生有机会把思政课上学的内容放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强化思政课教学印象和效果,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他们面对负面信息时的思想 “免疫力”。
对于由于办学基础或经费等原因导致确实难以开展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主动拓宽自身视野,善于利用现代媒体获取信息。努力把鲜活、积极和生动的社会生产生活案例与教学体系相融合,帮助学生正面、完整、客观和准确地分析所接触到的信息与现象,增强其抵制不良风气和有害信息的自觉性[3]。特别是在重大节日之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主动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开展校内主题实践活动,尽量拓宽思政课实效性的发挥空间,使学生在重大节日的特殊场景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度与认同感。
4 坚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
高职院校思政课除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及时就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与政策,切实维护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不过,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始凸现出来[4],个别地区基于经济利益所导致的违法占地、强制拆迁、粗暴执法等现象常有发生。特别是对于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高职学生来说,有的可能因家里耕地被占、房屋被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或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等问题,导致其阶段性的生活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对这样的学生,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从正面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更要把这种思想引导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主动向学生所在班或所在系 (部)反映学生的具体困难,积极协助学生联系勤工助学岗位或社会爱心人士,使他们及时获得来自党、政府和社会的关心与资助,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难关。这样就把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关心转变成为可感可知的实际行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5 坚持真心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德,也是学生自觉接受教师教育影响的前提,特别是对于肩负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政课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关爱学生,不仅体现着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更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有无实效性和实效性的大小。只有当思政课教师充满对学生的爱护与关心,学生才能更为自觉地增加对思政课教师的信任以及对思政课的兴趣。同时,真心关爱学生也是思政课教师能够始终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的重要精神动力。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接近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跨越思想障碍。例如,从学习方法上帮助他们解决对学业的担忧,从党和政府不断改善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生活方面解决其思想上的困惑,从国家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和高职毕业生独特的就业优势方面减轻其对未来就业的焦虑等。真正做到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为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
另外,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真心关爱学生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因为按照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高等职业院校只能在本科院校按分数由高到低录取结束后才能开始本批次录取。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普遍不理想,学习自觉性较弱和课堂纪律较差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在真心关爱学生的同时坚持必要的原则,把握好关爱的 “度”。注意通过严格上课考勤、严格课堂纪律和严格考试考核等方式在学生中树立一定的 “威信”,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发挥提供环境保障。
关爱学生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