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拓展

2011-08-15黑龙江李艳春

职业技术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教学

黑龙江 李艳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拓展

黑龙江 李艳春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拓展有着极其广阔的空间,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如果偏离了文本,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得不偿失。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角度、最好的方法进行拓展,引领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尽情的遨游,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为其终身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拓展;角度;方法

一、拓展角度

(一)从文章作者入手

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创作风格以及与作者相关的其它文本进行拓展。在教学琦君的《春酒》时,我插入有关琦君的生平事迹介绍,阐述作者情感的一些相关资料,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与怀念之情。每名作家在长期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由一个文本引入其它文本。在教学余秋雨的《道士塔》时,我引入余秋雨的另一个文本《为自己减刑》。学生们对一些文学大家学生们早就有所了解,也接触过他们的作品。比如:鲁迅、朱自清、杨朔……在教学他们的文本前可要求学生搜集和他们有关的资料,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并回忆这些作家的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从文章的内容入手

文章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易于拓展,在讲《智取生辰纲》时,我引入杨志的生平经历,以便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时,我引入了《山海经》里的一些故事,有意识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教学《湘夫人》时我引入了湘夫人的传说,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季氏将伐颛臾》时,我讲了一件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义先生发表了一篇题目是《让古代智慧走进现代人的心灵》,文中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了突破传统,轻装前进,丢掉了一些废铜烂铁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甚至属于国宝的东西。”让学生了解了孔子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三)从题材入手

相同或相似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不妨籍此机会,引入同一题材的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赵州桥》时,我向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上海杨浦大桥》供学生阅读,并且让学生概括出大桥的特点,引导学生收集古代的、现代的、本地的名桥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桥、说桥、写桥的系列拓展阅读活动中得到更新。在教学贾平凹的《月迹》时,我引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教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我引入刘禹锡的《陋室铭》。这样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了同一题材的文本。

(四)从写作手法入手

有些文本的写作手法比较常见,可联系相同写作手法的文本,拓宽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我让学生讨论文章的写作手法,最后明确是托物言志,然后我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哪一个文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学生回答出:周敦颐《爱莲说》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花自比,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怀;梁实秋《雅舍》借雅舍表明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无衣》时,我引入《蒹葭》,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复沓这种结构形式;在教学《离骚》时我引入《静女》,让学生比较《离骚》中的比和《静女》中的比有什么不同。这样,由点带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拓展方法

(一)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拓展常用的方法,能使学生更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时,我引入罗兰的《秋颂》。比较《秋颂》和《故都的秋》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在教学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我引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请学生们从感情基调、写景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在教学梁实秋《雅舍》时,我引入刘禹锡的《陋室铭》,让学生比较两个文本在情趣和理念上的相同之处。经常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灵活性。

(二)妙用导语

导语涉及面广,教师可巧妙的利用导语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短歌行》时,我联系和酒有关的诗句导入新课:中国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陶潜的菊花酒是人格高的标志。李白饮酒的豪言壮语无人能及,“会须一饮三百杯”是多么的豪放浪漫、激情澎湃。诗圣杜甫也唱出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千古名句。今天,我们看看曹操是怎样对酒当歌的。这番话使学生浮想联翩,创造了很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联系以往知识进行导入:在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毛泽东所描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所抒之情。这样一番话引起学生无限的联想,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不仅起到了导语应有的作用,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情节延伸

情节延伸能够加强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我让学生想象:刘唐和晁盖等人找到吴用时,说起劫取生辰纲的打算时,吴用有什么反应?他是怎样向伙伴们阐述“智取计划的?这样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我让学生想象:路瓦栽夫人知道项链是假的时候,她会说些什么,她会向佛来思节夫人要回项链吗?结果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主动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执教《第八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布鲁斯王子的第八次抗击还是失败了,那么他会怎么样呢?”学生回答“第九次抗击”,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要想成功,必须要坚持到底。

(四)随堂练笔

教师可从文本的某一点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或其它文本中汲取素材,完成作文写作,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时,我让学生列举一些他们所喜欢的花,并赋予每一种花一种性格。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请学生据此写一段文字。要求:选一种花用比拟、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它的精神面貌,再说一说这种花的性格,字数不低于200字。在教学胡适《我的母亲》之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报道。新课讲完后,要求每个学生都写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曾经熟悉到习惯到忽略的母爱重新审视,使学生获得有益的启示,感悟母爱在日常生活中之平凡琐碎以及在重大抉择时的伟大高尚。结果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

“风弄林叶,态无一相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如此多变,语文课的拓展更有其无限广阔的空间。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角度、最好的方法进行拓展,引领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尽情的遨游,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范红林.适当地自然地延伸好.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7期.

[2]张悦群.走出“课外拓展”的误区.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

[3]郑月红.语文“深度课堂”呼唤“有效拓展”.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第5期.

(作者单位:北安市技工学校)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