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主旨
——散文阅读的钥匙
2011-08-15朱艳敏
朱艳敏
高考散文阅读,一是考查对文章整体或局部内容的感知。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第15题、第16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第15题、第16题。二是考查对文章整体或局部形式的理解。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第14题、第17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第14题、第17题。阅读实践证明,主旨决定文章内容和形式。可见,把握主旨是解决散文阅读问题的关键。
那么怎样快速找到散文的主旨呢?
一、依文体找“情物”,依“情物”寻主旨
不同类型的散文,抒情的依托物是不一样的,可以称作“情物”。这个“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人物、事物是“情物”: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景物是“情物”;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被咏的物是“情物”。
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我们再由“物”寻情、由情及旨地去把握,也就基本领悟了作品的基调,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情是由景(物)到主旨的桥梁。
阅读时要围绕“情”来思考:抒“情”的依托物是什么?借物表达什么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情”的?这样一层层的思考,文章主旨也就明确了。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依文体(散文),由景物(荒漠的特点——彩色)及情(喜爱这彩色的荒漠),由情及旨(赞美使荒漠成彩色的人);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依文体(散文),由景(身处绝境、身躯匍匐、有倔强生命的岳桦)及情(喜爱有这特点的岳桦),由情及旨(赞美“更像一种抽象的神”的岳桦)。
二、依“主干”定主旨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主要表现的部分可以称之为文章“主干”,“主干”明晰了,“旁枝”的作用才好辨析,主旨也才好明确,所以依“主干”定主旨,能顺利辨清文章中各种材料及关系,进而分清材料的主次,它是从整体入手解决阅读问题的关键环节。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的“主干”是彩色的荒漠,“旁枝”是荒漠,用荒漠来反衬突出彩色的荒漠,借彩色的荒漠表现荒漠工人的伟大,赞颂他们的精神。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主干”是岳桦,”旁枝”是白桦,写白桦是用来反衬岳桦的,文章借岳桦的特点赞其意志及品质。
三、依题目推主旨
揣摩题目含意,领悟文章基本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多半能揭示全文内容的重点,有时暗示文章的主旨,还常常有启迪行文思路的作用。阅读中,我们通过仔细推敲题目所蕴含的信息,可以感知到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题目是“彩色的荒漠”,依据题目我们思考,荒漠是一般情况,荒漠呈彩色,为什么会这样,是谁使它这样的,这样赞美的主旨就出来了。如何从整体入手,既快又准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旨呢?无疑,析标题是最好的着眼点。
主旨已经确定,那么,我们又如何依据主旨这把钥匙来打开散文阅读的大门呢?下面以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为例来具体说明。
一、依主旨解内容题。
(一)对细节内容的理解
第14题第一问:“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我们已经依据文体、“主干”、题目确定了主旨,彩色的荒漠是“主干”,荒漠是“旁枝”,荒漠是用来反衬“主干”的,荒漠的特点该是与彩色相对的,材料中也说“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所以戈壁滩的第一个特点是色彩单调。依据赞美荒漠工人的伟大精神的主旨,荒漠的环境越恶劣越能突出工人的伟大,材料中也说“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所以,戈壁滩的第二个特点是环境恶劣。据此荒漠的两个特点已经清晰。
第16题:“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本题考查的是对细节的理解,要理解该句意义,首先要确定内容区间是五、六两个自然段,然后进行相应的提炼、概括。研读五、六两个自然段:原因之一是通过比较得来的,答案中有“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它的耀眼夺目更能表现作者赞美工人的感情主旨;原因之二、三分别用了两个比喻表现的还是文章的主旨,赞美石油工人的感情和精神,答案为“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精神的赞颂和敬仰;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文章用细节表现主旨,要解释理解细节,必须依据主旨,理解才能准确到位。
(二)对句子内容的理解
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把这两个句子放在文章中,依据“主干”、主旨去分析,才好判断。两句话的含意该是主旨统领下的句子的意思。(1)胡杨树实际上是作为彩色荒漠的建设者石油工人的正面衬托,跟主旨有很大的关系。“精神榜样”即文章中与赞美石油工人相通的精神,是句子中内涵丰富的关键词语,要解释出来。答案是“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2)文中石油工人的人生不荒凉,为什么?因为他们用他们的努力让荒漠成彩色,这种推理还是服从于“主干”、主旨。荒凉的沙漠作为不荒凉的人生的反衬,更能突出不荒凉人生的伟大,工人们使自己的人生不荒凉,而这正是文章的主旨。答案是“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可见,句离不开段,段离不开篇,篇离不开文章的主旨。要理解句意,须依据文章主旨。
二、依主旨解形式题
卷Ⅰ第14题第二问:“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写戈壁滩的用意是用荒漠反衬彩色的荒漠,突出荒漠彩色的特点,进而突出工人的伟大。是谁使荒漠成彩色的?由这样的思考得出写荒漠是为写工人精神埋下伏笔。从赞彩色荒漠的角度,写荒漠是先抑后扬,赞美使它成彩色的工人。主旨明确了,文章形式上的特点才能分清,主旨统领下的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要辨清写作手法必须依据主旨。如此牢牢抓住主旨,辨析形式上的特点才能准确到位。
第17题:“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文章主旨是赞美石油工人,写克拉2号气井(“主干”之外的其他的人或物),要表现的还是文章的主旨,那么石油工人做了什么,有何特点让作者赞美,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气东送,形式上用比拟来表现;他们精神伟大,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用对比衬托来表现;他们信念坚定,一往无前,用排比来表现;他们让人敬佩和感激,通过想象来表现。主旨决定了形式,只有依据主旨,才能更好地辨清形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