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11-08-15蒋晓燕

中学语文 2011年3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语文

蒋晓燕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高效课堂”的口号被喊得愈益响亮,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们也纷纷加入了这一改革的大军。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东施效颦,要努力提升自我,真正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一、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内功,以情动人

首先,高效语文课堂离不开教师深厚的功底

“语文课堂是向着未知的方向不断挺进的历程”“语文课堂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领着一群美丽的孩子追求完美的过程”,所有这些关于语文课的定义,都对语文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里的“一桶水”,包含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智慧等诸多方面。要一次次智慧解决、处理学生的疑惑,要巧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从容面对学生的“发难”,要将课堂上意外演变成一朵朵美丽的小浪花,而不至于出现“冷场”甚至是尴尬收尾的局面,都需要我们努力修炼内功。为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我每年都会读几本名家书籍,比如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法》,比如《给年轻教师的100条建议》《名师课堂实录》等等。除此之外,我还会读文史,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读教育专著,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感悟名师的教育智慧,多反思自我,从失误中觉醒,从成功中总结经验……

其次,高效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情”的课堂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因此,好的语文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催开学生智慧的火花,并让他们眼界大开、视野开阔,提高语文素养。如果我们的学生对语文产生发乎内心的好感,为它喜悦,为它忧伤,语文学习就会成为他一生的自觉行为。在学习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时,我先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几幅关于“母爱”的图片,有动物界的,有植物界的,也有人类的,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的母亲有没有对自己做过诸如此类的“庇护”;接下来,我又展示了几幅关于“乌鸦反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自己有没有对母亲做过 “反哺”之类的事或曾经有过“反哺”的想法。展示完后,让学生交流,有的学生泪流满面,回忆母亲为他做的点点滴滴,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让人感动;有的学生谈自己的自私,自己对母爱的漠视,那种深刻的剖析让人动容。最后,我让学生再读《我不是个好儿子》,找出母亲为儿子做的几件事,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学生理解得很透彻,课堂效率非常高,而且这节课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的学习劲头猛增,热情高涨。

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营,是展现学生智慧火花和潜在能力的舞台,也是在听说读写中形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一个情感磁场。高效的课堂,就应让对话在语文课堂中自然展开,让人文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到处涌动,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注重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用高尚的情感引领学生的心灵向美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教师需潜心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才能备好和上好一节课。

首先,深入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并注意把握学生特点、课文的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明确“教什么”。接下来就是静下心来,用心去解读文本,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形成自己内心的“情感磁场”。在此我提倡的是“素读”: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的生命体验,能否得到自己的认可或唤起自己的共鸣;或者看看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自己的问题有时也就是学生疑惑的地方,也是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最后,解读文本的切口要小,开掘要深,对文本做到了然于胸。我在教读《项链》一文时,认真读了十几遍课文,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作品的主题仍然不能确定,所以,我就想,一篇小说的主题并不是单一的,为什么不让学生放开思维想像呢?由此,我抛开了对小说的单一的解读,而是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合作交流,这样,学生深入把握了文本,也成功续写了结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处理教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在确定了“教什么”和教学重难点后,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课题的导入,情境的创设,怎样突破重难点,用什么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包括怎样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怎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堂训练,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等。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原则,让自己简单教,学生快乐学。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中提到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从楼上推下来安然无恙,却在一个月后“突然”死去!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别里科夫因何而死?或者是“谁”“杀死”了别里科夫?这样的问题学生有兴趣,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和主旨表达的层面做深入有效的思考。在学习《赤壁赋》时,我根据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先让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他和王安石的关系及被贬谪的真正原因;然后让学生熟读文本,自行解决文言知识,明确作者感情的变化;最后由我指导学生诵读,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感情,学生学得很轻松,很快乐。

三、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叶澜教授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充分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学生的适应程度,上课时关注学生的互动情况,适时引导和点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真正成为主人,就会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也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我教授《雷雨》一课,是这样安排的:让课代表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分别选出导演、主角、配角,给他们三天的时间熟悉剧本,并适当指导话剧表演技巧,要求其他同学阅读教材,熟悉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争当有欣赏水平的观众。在同学们的积极排练下,课上,表演者倾情演绎,学生观众们认真观看。评论时,大家发言很积极,评点的语言很精彩。可以说,学生的亲身表演融入了他们的深刻体会,这比教师再精彩的讲解效果都要好得多。课下,我通过跟学生谈话聊天,了解到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模式,因为90后的一代是极富个性的一代,是充满表现欲的一代,老师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会倍加珍惜,这样,学生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高效的语文课应体现语文的价值,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有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性质,这才是教出语文味来的关键。同时,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 “常态性”。高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改革的方向。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方向。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