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
2011-08-15莫可智
莫可智
在中国文学史上,古诗就好像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璨然绽放,傲视群芳。所以几乎每年的高考都不放过对古诗鉴赏的考查。鉴赏一首古诗,首先要明白它写了什么内容,它表达了什么感情。读懂是基础;读不懂诗歌,就很难答得上题目。考试的时候,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如何快速地读懂一首古诗,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一、看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有时可直接揭示全诗的主旨。例如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诗;再如2011年江苏卷的《春日忆李白》(杜甫),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
二、看作者
中国的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当然,还有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苏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三、看全诗
我们大体上可以把诗歌分为以写景、抒情、叙事、说理等为主要形式的四大类。在研读全诗的过程中,要能看出: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说了什么理。这需要我们认真细心地揣摩。
例如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2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 河 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通过对整首词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有“寒声”(象征悲凉)“雁”(象征思念)“孤灯”(象征孤独)等意象,再结合下片的“人去寂静”“如何消夜永”的直接抒情,我们大概可以得知:这首词作者主要突出了自己的孤独之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四、看注释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释,诗后的注释对于我们理解全诗作用极大。阅读这些注释,我们可以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还可弄懂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事物及词语等。这些对于分析诗歌的主旨,往往很有帮助,不可小视。
例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 琊 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从注释中,我们可知,“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古代的文人,被贬之后,或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或逍遥洒脱、寄情山水,或看破官场、心灰意冷……
那么在这首诗里,作者欧阳修属于那一种呢?通过对全诗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下面,再根据上述的“四看”,举一例子加以详细说明。
【示例】
绝 句 二 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看题目。本诗题目中诗题无明显答题信息。
2.看作者。我们知道,杜甫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颠沛流离,但也有较短时间的安定生活。而且诗人是一个热爱生活关注黎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
3.看全诗。全诗描写的是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色。
4.看注释。通过注释联系到第2步,我们知此时的杜甫生活安定,心情愉悦,这必定在诗歌中会有所反映。
通过这“四看”,我们大体可以得知:这首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