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育中磨砺教育实施状况研究

2011-08-15王耀文王云杰苏近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问卷体育

王耀文,王云杰,苏近阳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遵义,563002)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独生、独户、独养”成了我国主要的家庭教育机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普遍存在,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成为爱护“独苗”的“法宝”,而这种溺爱型教育则使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娇惯、自私、任性、懒惰、意志力薄弱等缺点。少年儿童近视率的增长、“胖墩儿”的增加无不表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着弊端。种种现象逼着我们回到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磨砺教育无疑是可以采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磨砺教育,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根据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有目的地提供或创设一些相对艰苦和困难的条件或环境,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和能力,促使其心理素质特别是非智力因素获得健康的发展。

自从我国重新大力提倡磨砺教育以来,确实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尤其是教育学界的学者,但是从可以检索到的文献看,其推行的力度或者是宣传的力度并不大。以“磨砺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仅有16篇文章,被引用次数一共只有5次,且均是90年代的研究成果。这表明关于磨砺教育的研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磨砺教育”相接近的有“挫折教育”、“磨难教育”等,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还有许多共通之处。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教育学界对挫折教育、磨难教育的论述较多,从论述的内容方面来看,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进行挫折教育或磨难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磨难教育,但很多都是重复叙述,并无教学实验或对教学效果的调查。

磨砺教育作为促使学生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在“问题”青少年不断出现的现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通过对在体育教育中磨砺教育实施状况的研究,以期为中学生的体育课程改革以及中学生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2 在体育教育中进行磨砺教育的优势

体育教育在开展磨砺教育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因为磨砺教育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也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身体力行,由于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独特性,尤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交往机会多,竞争、拼搏、团结、成功与失败等的情感体验,以及生理方面的耐负荷锻炼等特点,在教学中能给学生以磨砺的机会很多,如游戏或竞赛中的输赢、练习当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摩擦、力量或耐力练习时和练习后的生理反应及心理感受等,这些均能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学到有关合作、忍耐、勇敢,以及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等。

磨砺教育即“磨难砺志”教育,其本意即是通过有目的地提供或创设一些相对艰苦、相对困难的条件或环境,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培养青少年克服困难的勇气,面对逆境的坚定和信心,以及所应该具有的荣辱、是非等基本价值观。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锻炼以及身体的协调配合,其教学场地的户外性质为创设情境提供了可行性条件,且许多练习的完成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教师的鼓励,还需要同学的协助、大家的认可,此外,竞技性体育项目总是有输赢,如何看待之则又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最好时机。总之,在体育教育中进行磨砺教育有着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3 磨砺教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实施状况

为调查磨砺教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实施状况,本研究以遵义市中学为主要调查对象,并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遵义市中学进行调查。在问卷发放之前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均符合社会学的调查要求。教师问卷是利用遵义市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对进行培训的教师进行现场的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96.9%,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83.2%;学生问卷则是直接到部分中学进行发放和回收,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95.0%,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85.3%。

3.1 中学生需要磨砺教育

3.1.1 懒惰、毅力差成为现代中学生的通病

调查表明,中学生的总体精神状况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普遍存在有懒惰、毅力差等毛病。如学生对问题“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你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的回答,选择最多的是马虎(51.2%)、懒惰(30.5%)和毅力差(29.3%),而教师对于问题“根据您的教学经验,您觉得现在的学生的最大的缺点是什么?”的回答中,懒惰占60.5%,毅力差占51.2%,懒惰、毅力差成为教师眼中的学生的最大缺点,而其次则是抗挫折能力差,有35.7%的教师选择。综合表明,懒惰和毅力差成为现代中学生的通病。在所调查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是57.3%,且相关性检验表明,是否是独生子女与对自己缺点的选择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0.061),说明不论其是否是独生子女,都同样存在着懒惰、毅力差等问题。

3.1.2 学生普遍认识到体育的深层价值,但却不愿身体力行

学生普遍认可体育对自身的磨练作用,认同体育的价值,但让其身体力行时则有相当一部分不很愿意。如在对“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以下哪些品质?”的回答中,选择较多的依次为团结、坚强、吃苦耐劳、合作、面对困难的勇气、忍耐,说明学生对体育的深层次作用还是有一定的理解,但当问到“如果教师在体育课上设置一些需要你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内容,你是否愿意”时,回答“坚决不愿意、不愿意和随便”的人数占40.7%,“非常愿意”的仅有21.0%,表明学生虽然可以认识到体育的深层次功能,但如果在这方面加大难度让其克服,则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乐意,反映了学生怕苦、怕累等心理。

3.2 体育教师对磨砺教育的态度模棱两可

3.2.1 体育教师对磨砺教育认识模糊

调查显示,仅有7.0%的被调查教师对磨砺教育“听说过,且很了解”,41.9%的教师“从未听说过”,表明大部分的教师对磨砺教育概念本身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所以更谈不上有计划的实施。虽然如此,有80.6%的教师均认为通过体育教学,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而且,也有24.8%的教师“经常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以达到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认为或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对学生进行磨砺教育。

3.2.2 体育教师对实施磨砺教育态度不确定

对于问题“以您的经验,如果在体育课中实施磨砺教育,学生的家长会不会反对”的回答中,有20.2%的教师认为家长会反对,有51.9%的教师不能确定家长的态度,但当问到“您愿意在您的体育教学中实施磨砺教育吗?”,却有64.3%的教师回答“很愿意”和“愿意”,这种反差,也就是说在不能确定家长反应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么多的教师愿意进行,使我又与一些教师进行了交谈。

3.3 诸多因素限制磨砺教育的实施

在交流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原因主要是怕调查者认为他们水平低,而且他们有他们的苦衷。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反应和家长的反应了解得很清楚,市区的家长相对好一些,他们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锻炼,但是县级以下的中小学则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现代社会催生的“留守儿童”大部分都在县级以下,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因此出现了老人带孩子或者干脆“寄宿”的现象,导致中小学生不能及时与父母进行感情方面的交流,心理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在体育教师方面,学校以“安全”为由,一再“交代”体育教师不要出、不能出安全事故;即使在体育课上出现了学生“捣蛋”的情况,体育教师也要“掂量”一下处理的方式,因为一旦不合学生的“口味”,他们就会告到学校,麻烦事也就接着来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体育教师就采取“迎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并一再注意安全,不会也不敢采用有难度的教学内容,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中更加普遍地存在着。市区的中小学里,情况相对好一些,但总体的状况却不令人乐观。

4 体育教育中实施磨砺教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1 实施方法

4.1.1 加大对磨砺教育的宣传力度

从对教师的调查结果看,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对磨砺教育清楚地了解,因此,要加大磨砺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体育教师首先知道磨砺教育是一种可以磨砺身心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并使教师能够尽自己所能采用这种模式。另外,通过宣传也要使家长认识到磨砺教育的重要作用,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教导,并能够在家庭教育中贯彻实施磨砺教育,真正使磨砺教育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4.1.2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推动磨砺教育的实施

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形式的教师继续教育,对体育教师进行再教育,在提高其理论基础素质的同时,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并能够探索、整合、加工教学内容,积极贯彻实施磨砺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4.1.3 创设教学情境实施磨砺教育,并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在体育教育中,需要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增加身体的劳累度、适度的批评、有意设置困难、增设挫折环节等,通过与体育教育中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采取不同教学模式,实施磨砺教育。磨砺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会“有目的地提供或创设一些相对艰苦和困难的条件或环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相对较为困难的压力,因此,必须辅以心理疏导,并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把压力和困难转化为勇气和意志,而不是抱怨和愤怒。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制定出规范的实施办法,并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知识方面的培训,为磨砺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师资质量方面的保证。

4.1.4 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为磨砺教育的实施创设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而且针对中小学生的“夏令营”等组织也越来越多。不可否认,其中有些是打着幌子挣钱的,但是也不乏真有水平的。因此,学校领导要认真挑选,选择有心理培训资质的、有一定教育经验的、社会口碑良好的机构或组织,并通过一定的协议进行合作。与上级教育部门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并通过此渠道,增加可以调动和利用的社会资源,为学校实施磨砺教育创设应有的条件。

4.2 注意事项

4.2.1 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体育教育实施磨砺教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磨砺与挫折的关系、育体与育心的关系、学生个体与学生整体的关系、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等,只有正确认识这些相应的关系,并在实施磨砺教育的过程中,加以注意和正确引导,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4.2.2 借鉴磨砺教育的成功经验

深圳市罗湖区的“开展磨砺教育培养阳光少年”活动,是在磨砺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其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育计划等都较为明确,是建立在调查研究之上的一个有计划的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为在体育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磨砺教育提供参考。

[1] 傅维利.关于磨砺教育的几点思考[EB/OL].吉林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jledu.com.cn/jyjxyj,2010-08-22.

[2] 傅维利,秦福利.中小学实施磨砺教育的原则和方法[J].教育评论,1998,(12).

[3] (美)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问卷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问卷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