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撷要采新史家书——孙桂俭主编《枣庄古代史纲》述论

2011-08-15柏恕斌王丽华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东夷枣庄

柏恕斌,王丽华

(1.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2.枣庄市博物馆,山东 枣庄 277100)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孙桂俭主编的两卷集《枣庄古代史纲》是迄今为止不多见的地域通史。深读之,不但惊异于枣庄的“古贤名教、厚土奇峰”(连战先生语)更为史纲作者们洞察历史的视角,编纂史料的手法和清晰准确的文笔所折服。《史纲》无愧是地域性通史的范例。

一、《枣庄古代史纲》的创新标向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采纳崭新的史学观和最新史料是《枣庄古代史纲》的首要特征。若干年前,史学界就提出史学要扩大视野,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复兴和加强社会生活史的研究。要向人类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借取方法、模式和认知能力。这是史学观的一大突破和发展。《枣庄古代史纲》新采这一全面开放的史学理念,指导全书编纂,从而使枣庄的历史更显波澜壮阔。在《枣庄古代史纲》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枣庄社会生活史作了广泛采撷,比如对唐、宋、元、明、清等各代政区、人口、经济、军事、教育及至宗教等均分别作了历史性展述。这就使史纲具有了通观百代,宣示潮流的浩荡声势。

《枣庄古代史纲》扬弃“千古一系”说,采取“夷夏东西”说,从而使枣庄历史,更加焕发出灿烂光辉。“夷夏东西”说是著名学者傅斯年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崭新学术观点,这一观点认为:史前黄河流域文化的主体是东夷、西夏、北狄三大族群,黄帝代表北狄集群,炎帝代表西夏集群,太昊、少昊代表东夷集群,各族群的发展在同时期互见短长。考古资料显示,枣庄大部属东夷族群。《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生。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由此可知东夷的先民纯朴善良,其部族所居堪称“君子之国”。但在后世,因受所谓“千古一系”思想的影响,尊华夏而鄙东夷,语言中就有所谓“鄙夷不屑”、“匪夷所思”、“尊王攘夷”、“齐东野人”等等,虽然其后夷字的含义逐渐虚化和转移,但其鄙弃东夷的原初命义却是显而易见的。这显然是一种背离史实而失之偏颇的错误。至今,具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少昊陵,巍然挺立在曲阜圣地,而山东新发现的东夷骨刻文,仅据初步研究,其文化蕴含亦足与殷墟华夏甲骨文相媲美。峄阳孤桐,淮夷蠙珠,泗滨石磬等中华文明的标志物也均出自东夷。傅斯年先生“夷夏东西”说所强调的,就是中华早期文明发展史,实际上是华夏、东夷两大族群交互斗争、融合发展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东夷文明的不断华夏化,而于汉代与华夏文明融为一体的。枣庄是东夷文化重要滥觞地之一,更是夷夏融合的典范区域。我市滕州古属华夏文明,其余则为东夷文明。《枣庄古代史纲》果断采纳傅斯年先生“夷夏东西”说,对明确枣庄在中华民族上古史中应占的核心份额,具有重大意义。

在全力追求史学观念和学术观点创新的同时,《枣庄古代史纲》更其注重对枣庄新近发现的史料的全面采录和吸纳,从而使史纲具有了一种清新明媚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枣庄特征。从小邾国的发现,到《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小邾国人;从台儿庄泇运河开凿历程的史录,到贾三近父子或者就是《金瓶梅》的作者的史证等等,《枣庄古代史纲》及时采纳了我市考古和文化研究的崭新成果。史纲还首次将我市的姓氏文化和谱牒文化载入史册,表现了著史者对我市古贤名教的历史性尊重,和与时俱进的开放灵活姿态。总之,历史观、学术观和史料观的全面采新,显示出《枣庄古代史纲》敢为人先、开辟肇造的史家胆魄,这在给读者新知的同时,也给读史者以深刻的心灵启迪。

二、《枣庄古代史纲》的要点布控

历史的女神对一个地域的青睐,是有先后和轻重之别的,抓住女神所特别赐予的时段和史料,不但可以突显这一地方的历史特色,也是纲目类史书的写作要求。《枣庄古代史纲》举纲扬目,控要删繁,全书一揽千载,而又脉络分明,于此我们正可透视出史纲作者权衡轻重,把握轴心,分寸自在心中驾驭史料的能力。

中华民族历史悠远,而先秦是我民族由鸿蒙初开、眉目始分,到血脉贲张、魂灵赋定的核心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龙头。而在这个峥嵘辉煌的龙头之上,有枣庄先民镌铸上的深坚一脉。史纲作者审知其重,用近全书一半的篇幅、洋洋洒洒20万字,深情析述了先秦之夏、商、周三代在枣庄这片“据河济之会,控淮泗之交,北阻泰山,东带琅邪,地大物繁,民殷土沃”的非凡大地上,所演绎的多政权、多族姓、多元多彩的历史正剧。对此,读者必能自我研阅,谛悟其神。这里我们只想从史纲所涉及的先秦时期枣庄的两位男子和两位女性,来看这一时代枣庄的人杰地灵,达到了怎样的高标,而史纲作者对枣庄先秦浩繁史料的发掘和选要,达到了多么周致和独到的程度。这四个人先后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接遇或参主了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创立和儒家经典的缔造,其辉煌际遇,足令华夏史册焕彩,亦足令今日之枣庄人仰止和自豪:

在先秦的夏代有一位枣庄人,他帮大禹完成了九州治水的大业,进而奠定了夏王朝的开国之基;(奚仲)他的一位后代,又帮助汤建立了商王朝,而他又是前儒学的滥觞者。(仲虺)。

在先秦的周代,钓聘姜尚、演绎《周易》的周文王,在周王朝建立过程中功高齐天,但他正是枣庄古属国(挚国)的一位女性所诞生鞠育。(大任)而另一位女性,为始姓于枣庄地区古小邾的颜氏之女,是她诞生了先哲孔子。(颜徵在)

读史至此,哪一位枣庄人不为自己拥有这样非凡的祖先而额手称庆呢?又有哪一位枣庄人不为史纲作者善于授人要义而由衷感佩呢?

对古薛国历史的重点叙写,是史纲撷要手法的另一体现。薛国存在的背景悠远而壮阔:从夏代开始,枣庄地区先后建立了许多小国。到了战国时期,近泗水之侧还有所谓“泗上十二诸候国”,枣庄作为这片土地的中心区域,仍存在不同等级的薛国、滕国、小邾国、滥国、曾国、偪阳国、邳国。这些小国虽然面积相对较小,但薛国、滕国、小邾国等自其诞生后都存在了数百年之久,各有优势。而《枣庄古代史纲》对禹时代即建国,直至秦统一后仍挟滕在内被命名为薛郡,则特别予以青睐。这不仅因为薛地在中国上古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更其因为薛国故地(官桥)而今略显沉寂,连枣庄本土人也往往忽视了她数千年的辉煌存在。

《枣庄古代史纲》告诉我们:这个处于今天枣庄版图南北对称轴地带、古薛河流域的先秦古薛国,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由于上古资料较少,东夷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考古分析,其序列远自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历经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至岳石文化(距今约4200年)。而这一中华文化主脉,在薛国都有系统而丰富的遗存,这在全国极为罕见。

《枣庄古代史纲》又告诉我们:薛国有年代确切,平面清晰,结构合理,格局完整的西周故城遗址。故城周长10615米,底宽20~30米,残高4~7,设有大小城门10处。这在全国为首次发现。史纲中还附录了详尽的故城遗址分布图。

《枣庄古代史纲》又告诉我们:薛国有全国最早、且最为完整、最有史据的家族世系图谱:

薛氏,妊姓,黄帝之孙颛顼少子阳封于妊,故以为姓。其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奚仲迁于邳。其十二世孙仲虺,为汤相,复居薛,臣扈、祖己皆为仲虺之胄。祖己七世孙曰成,徒于挚,更号挚国。其女大任生周文王。至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

史纲中也附有明晰翔实的薛国世系图,并附有与世系相匹配的考古对照资料。由此可知,薛国称薛,也称邳,称挚,由于薛处于海岱淮济中心地带,其势力曾扩张至河南,故薛还一度称徐州。而本文前述先秦时代与中国历史有重要关系的四个人中,有三位(奚仲、仲虺、大任)均为古薛国人。古薛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怎能不令枣庄人自豪,而且据权威专家预言,这一地区还会有更重要的发现,这更给人踔厉奋发的枣庄人以新的鼓舞和期待。

突显先秦部分(包括薛国)之后,史纲又对秦汉时期的枣庄历史作了重点概括:

秦汉时代历时400余年,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秦汉处于蓬勃上升的阶段。当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疆土扩展,民族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为后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此期间,枣庄地区侯国国君或为朝中显贵,或为皇帝宠爱的王子,从而令枣庄在政治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汉初期的黄老之学,和西汉中期的新儒家学说,从形成、丰富到逐渐确立为汉家政治的指导原则,与一大批枣庄籍和曾任职于此的官吏、学者的研进密不可分;秦汉时代枣庄的文化气魄宏大,成就震古烁今。枣庄汉画像石,反映了丰澹雄浑的汉代生活。与先秦时代相媲美,枣庄的秦汉时代也是辉煌的。

中华民族自秦汉肇基,隋唐宋是发展时期,明清是全盛时期。对每个时期的重点史实,《枣庄古代史纲》的有关章节都有简劲的勾勒。但对自隋开运河后,唐贞观丞有陂池(水库)十三所,宋时蕃开南梁水运河,至明清台峄滕枣开泇所体现的枣庄的水脉;对自《仲虺之诰》、《左传》,至《金瓶梅》所体现的枣庄文脉;对自墨子、鲁班以至宋元明清由铁木、煤炭、陶瓷研发所形成的那一时代枣庄高新科技生产带来的的财脉;对自孔子生父参加的偪阳大战,刘项薛郡会盟,到朱棣夺国经枣南下、幅军呼应太平天国起义所形成的枣庄的武脉,等等,史纲作者都能使之重点突出,隐显得当,且一脉贯穿。这不但有益于读者执简驭繁,系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也给今后枣庄近现代史的写作留下了榫枘可接的机翘,实在是一种高妙的著史手法。

在人物的记传中,《枣庄古代史纲》采取重点突出其思想价值,而又兼及其独特性格的写法,取得成功:

对出生于滕州木石的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科学家墨子,史纲记述重点在于他的节用非乐、和平非攻、兼爱尊天的重要社会思想,和他在数学、逻辑学和物理学方面划时代的贡献,同时也记述了他行三日三夜赴郢,誓死止楚攻宋的可贵实践精神及其义以为利的可贵价值取向。

对于封地于薛的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孟尝君,史纲记述重点在于他对士阶层社会价值的认定,同时也生动记述了它能容忍弹鋏抒怨的冯谖,并接受其焚券市义、借秦掉齐的种种策略,记述了它能使毛遂“三年无所为,一朝能脱颖,数语激楚王,胜过百万兵。”(刘圣明诗)。

对于曾官于枣庄属地戚(微山)的巍巍相国曹参,史纲记述的重点在于他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清静无为、少干预的汉初黄老思想,同时也生动记述了他对萧规曹随其必然性的预见和坚持。这种对历史人物既有思想重点又有性格特征的叙写,也是《枣庄古代史纲》在写作上善于布控的重要体现。

三、《枣庄古代史纲》的文笔展述

在所有文字中,史书极难撰写。前人有所谓“六经皆史”的说法,这主要是揭示经与史的关系,但反过来看,这其中也就要求史书要写到经书的水平,方可囊括万世,流传百代。即如〈〈春秋〉〉,能于“一字而寓褒贬”。再如《史记》,则达到“史家不能废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的范式境界。

有鉴于与此,《枣庄古代史纲》的作者力求“叙事之工,文采之富”,根据所述史实的不同,或简明扼要,或曲尽点染,以致许多记述已成史笔,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看到,在全书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宏阔的视野,磅礴的气势,为我们概括了枣庄数千年的壮丽发展史:

枣庄地处山东南端,我国南北交接地带。枣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枣庄从一个东夷文化之地,发展成为光辉富饶的“文明之方”,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这一论述首次确立了枣庄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的科学定位,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其史笔应能永久流传,历百代而不衰。

史学家们早有公断:优秀的史书必须能够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同时,“成一家之言”,即不必依赖其他经典而自成千古,且其所记史实能够被人单独引用。《枣庄古代史纲》下述对枣庄先秦时代的概述,也是运用了这种史笔: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出,灭商,西周建立。西周初年大兴分封制、井田制,枣庄地区古国也经历了调整,国野制度形成。东周的春秋战国之际,是一段结束中国诸侯林立、走向大一统为帝国的历史。这一时期,枣庄文化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流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层次之高、涉及面之广,都不容小觑。东周时代不但是枣庄文化发展和丰富期,也是治国仁君和豪杰辈出的时期。

薛郡会盟、出师灭秦,是秦末发生在枣庄地区的重要史实,对这一段纵横决荡、生机郁勃的战争史的描述,最能显示作史者闪展腾挪、纵情点染的叙事功力。纵然有古代史料作依据,但按史纲之文必求简的要求,运笔达此精当地步,《枣庄古代史纲》堪称出类拔萃:

项梁为反秦主力,在胡陵击杀背叛陈胜的秦嘉,一鼓作气攻占薛地,各地义军闻讯来投,刘邦也是这时与项梁会合,并得到项梁给予的五千人马。面对秦军的疯狂反扑,秦二世三年(前208)十二月,项梁决计召集各路起义军将领会薛计事,商讨反秦。计议中,年已古稀的范增分析形势,并言秦灭六国,楚最无辜,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次会盟,项梁自号武信君,以陈婴为上柱国,封英布为当阳君,项羽为鲁公,刘邦为沛公。薛郡会盟后,各路义军联合作战,节节胜利。秦二世三年(前207)十二月,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之战中击溃了秦军主力。(项梁于秦二世二年八月战死)与此同时,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朝遂告灭亡。

《枣庄古代史纲》不但擅长对历史进程的宏观统括,亦更善于对复杂历史事件的委婉抒写,许多叙写扣人心扉,精妙绝伦。史纲中有这样一节,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从容运笔的不凡功力。这是在“邾分三国”中发生在枣庄的真实历史:

周宣王三十二年(前796),邾武公被周宣王诛杀,其弟邾叔术继位为邾君。即位后,叔术不盲从周室,仍以国家及邾族利益为重。不久,他便率领邾人为国君(即其兄邾武公)报仇,将杀君仇人鲁国的鲍广父、梁买子二人诛杀。而武公夫人盈氏实践诺言,改嫁叔术为妻。先前,盈氏与邾武公生有二子:夏父、友父。再婚后,她又与叔术生了一子,名叫盱。叔术娶嫂为妻后,养兄子育己子,不分彼此。侄儿邾夏父逐渐长大成人,叔术于周幽王元年(前781)趁周宣王去世之机,一改周天子成命,毅然把邾国君位拱手让还给前国君邾武公之子夏父。邾夏父非常感激叔父的恩德,将占邾国五分之一的滥地分封给叔术。叔术再三推辞不得,只好接受。其后,邾叔术带领其子及家人移居滥地,另成一个附庸于邾国的小政权,滥国建立。

历史上的滥国,又称昌虑,就在今枣庄市羊庄镇境内。邾叔术在滥国建立前后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他所经历的丧君、继位、复仇、娶嫂、教侄、训子、让国、迁家和建滥附邾的过程,凄艳悲壮,足以让文学家们演绎出一幕与程婴杵臼、赵氏孤儿同样感人肺腑的历史正剧。《枣庄古代史纲》将滥国建立过程记述得如此动人心弦,曲尽其妙,说明史纲的作者们对史料的把握和史笔的运用,许多地方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深入考察,《枣庄古代史纲》的史家之笔,不仅表现为“叙事之工,文彩之富”的语言精准之美,更其表现为作者立史之心的真善之美。就根本而言,这种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德,才是成就一部史书的最终标准所在。曹操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曾两次率兵经枣庄地区而进攻徐州(治所郯城),但史纲也引用资料明白告诉我们:曹操仅在首次征伐中,“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万历年间枣庄经历过白莲教起义,义军先后攻陷滕县、峄县县城,杀死滕县知县。但史纲也明白告诉我们:这次白莲教起义虽然时间不长,但所涉地区一片破败,以致“捐邹、滕赋三年,郓城、峄、滋阳、曲阜一年”,民生才得以喘息。《枣庄古代史纲》的作者们正是以自己公正的史德和真实的文笔,成就了一部史家之书。

猜你喜欢

东夷枣庄
朱舜水“东夷”褒贬的初衷与苦衷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绿洲》读者见面会在山东枣庄、临沂举办
走向市场经济的国有煤矿先行者——枣庄矿务局1992年在全国率先放开煤价迎来新春天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从莒地岩画看东夷人的崇日文化
略论我国东北一种特殊的审美习俗
——扁头
仙君泡妞记
山东·枣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