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重音落点的优选原则
2011-08-15蔡丰临
蔡丰临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江苏 镇江 212003)
0 引言
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重音是语调实现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很多国内外专家也以此为出发点描述了二语或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口语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国外研究者中,Keller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希腊英语学习者在信息理论的框架下词序与重音落点的关系[1];Wennerstrom研究了母语为泰语、日语、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的口语特征,并指出他们基本能够避免在功能词上赋予重音[2-3];Wei等人指出了泰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中存在的重音问题[4]。国内许多学者也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做了关于重音落点的专题研究,如田朝霞、陈桦、化聪超各自从信息或语用的角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的重音落点作出了描述[5-7]。以上研究各自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者的重音模式进行了描述,其中多数研究者采用了信息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实关于重音落点的理论有很多,它们之间是平行或优于关系还是其他的关系值得探讨。
Monaghan指出有四个因素会影响重音的落点:1)词序;2)词类;3)语义权重;4)新旧信息[8]。词序对重音落点的影响是指在同样条件下,在一个小句中最靠右位置的词最有可能被赋予重音。词类对重音落点的影响是指在无对比或强调的情况下实词而非功能词应被赋予重音。语义权重对重音落点的影响是指在聚焦下享有较高语义权重的词要被赋予重音。新旧信息对重音落点的影响是指新信息而非旧信息应被赋予重音。陈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9]。因此笔者在考察了重音的相关理论后将其归为四类:1)实词优先原则;2)重音居右原则;3)内论元优先原则;4)新信息优先原则,并将分析讨论各个学派的优缺点。
1 实词优先原则
这类关于重音落点的观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那时的学者认为一个单词越重要,它在句中承担的重音越强。Pike首先把单词在话语中的重要性和词类联系在了一起[10]。他指出:在句中,实词(content wo rds)或开放类的词(open c lasswo rds)携带主要的语义权重,因此应当被赋予重音。而功能词(functional words)或闭合类词(c losed c lasswords)只负担很少的语义权重,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表明句间成分的语法关系,因此不应成为重音的落点。Pike的观点和Kingdon[11]的观点惊人相似。只是“Kingdon的分类更为详尽”[12]40。但是Kingdon的重音理论只适用于一般的重音模式而不适用于有强调和对比的情况。在一个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中,H irschberg基于以上的原则准确预测出三分之二的音高重音。在进一步把闭合类词进一步分成三类:闭合非重音(c losed-c liticized);闭合去重音(c losed-deaccented)(butnot c liticized);闭合重音(c losed-accented)后,预测成功率增加到了77%[13]317。在此之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超过三分之二的重音落点仅仅依靠词类就可以预测出来。Sityae的研究也表明实词而非功能词常被赋予重音[14]。代词除对比情况下一般没有重音。新信息往往带有重音。“现在大多数文本至话语的系统都用简单的词类信息来确定输入文本中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不重读。”[13]330
然而,这样仅仅依靠词类来确定重音分布的方法有很多问题。如果在聚焦之下仅有一个实词并且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重音自然归于该词。然而,如果在聚焦之下有很多词和复杂的句法结构,重音的落点就要受到韵律、句法、语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所有实词都被赋予重音,势必会对听者造成听觉和理解方面的困难。所以重音落点问题不能仅仅靠实词优先原则来解决。
2 重音居右原则
这类关于重音落点的观点主要以句法结构为考量标准。一般重音规则(Norm al Stress Ru le NSR)认为:一旦词类和词重音确定,句重音完全依赖句法结构。Chom sky and Halle把这种观点推向了极致[15]。他们的观点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调核重音规则(Nuc leus Stress Ru le)把最主要重音(Prim ary StressorNuc leus)以循环的方式指派给最右侧主要成分首先重读的元音上。应当注意的是:在这种规则下,承载调核的永远是最右的实词。然而强调和对比重音应区别对待。Crystal指出“在任何一个实词和语法词的序列里,在一个调群中调核或主要重音落点的准则是落在最后的实词上”[16]87。这个论断和Chom sky and Halle的观点非常相似,并且在他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中提供了高达88%的数据证据来支持他的观点。Li berm an and Prince给出的一个重音一般规律公式是:[…XY]s[17]。也就是说,如果S是一个句子,那么Y承载主要重音。或者说,任何具有SVO(subject-verb-object)形式的语句都会把重音落在最右的韵律范围内。Dik从语用的角度指出,聚焦指的是最凸显最重要的信息[18]326。他提出排列这些信息的两个原则:End-focus Principle and End-w eight Principle。前者是指承载调核的信息焦点总是落在一个句子最右的实词上。后者是指最重要的信息常常放在一个句子的最后。
以上所说的各重音分配方式在一点上是相同的:重音应落在一个句子的最右的实词上。然而这种观点在实际运用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它不能解释有同样表层结构而有不同重音形式的句子。
例1 a.Geo rge has PLANS to leave.(Geo rge has p lansw hich he intends to leave)
b.Geo rge hasp lans to LEAVE.(George isp lanning to leave)[12]47
可以看出,以上两句如果依据一般重音原则(NSR)就会有同样的重音形式。
其次它不能解释重音落在主语上的例子:
例2 Q:W hathappened?
A:JOHNSON died.[19]
由此可见,重音居后的原则是用静止的观点来考量重音的分布规律,因此在很多动态的研究中是不适用的。
3 内论元优先原则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关于句子层面重音研究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聚焦导致重音(Focus to Accent FTA)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总结为:在话语中单词或成分可以由于某些原因被聚焦,被聚焦的成分应当承载重音。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是内论元优先和Gussenhoven的句子重音分配规则(Sentence A ccen t A ssignm entRule SAAR)[20]。
许多语言学家比如 Selkirk和Schwarzschild发现:当谓-宾结构被聚焦时,宾语而非谓语应被重读[21-22]。如:
例3 Q:W hat d idM ary do yesterday?
A:She[read a NOVEL.](括号内是聚焦部分)
看似这种现象可以被NSR所解释,但是如果把这个例子和例1中的a句结合起来,可以看出,这两个例子中的名词在论元结构中都是内论元,因此语言学家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内论元在聚焦的谓—宾结构中应先于动词被赋予重音。
Gussenhoven试图用SAAR对Schm erling的Princip leⅡ作出更好的解释。他指出“Schmerling所犯的错误是她想把她的原则应用于她所谓的新闻句(New s Sentences)而她所没有意识到的是该原则适用于聚焦的部分”。
在考察了Gussenhoven所给的例子后,陈虎做出了内论元优先论和SAAR是一致的判断,尽管Gussenhoven并没有提出内论元优先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内论元优先论解决了大多数重音居后原则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仍能发现很多它解释不了的例外。如:
例4 Q:W hatdid Susan’smother do?
A:She PRA ISED her.
内论元优先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信息结构理论中便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上句中的she和her根据语境应当是旧信息,因此重音应落在新信息praised上。
4 新信息优先原则
这个流派的学者们把重音落点和信息以及语境联系了起来。最早把重音和信息联系起来的是Hultzen[23]。他认为“是否一个单词在一个大的语调形式里有相对强的重音不是结构的问题,而是信息的问题”。他指出在一个既定的语境里,最有可能预测出现的成分比相对不能预测的成分携带更少的信息。Bo linger称这种可能性为信息聚焦[24]。Schmerling也通过举例来支持这种语境观点。以上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和Halliday的系统信息理论以及调核落点理论是一致的。该理论说明句子是由新旧信息组合而成,新信息应携带重音。
4.1 新旧信息的定义
什么是新旧信息?Halliday把旧信息定义为通过已知线索可以获得的信息(Anaphorically Recoverable)[25]206-226。另一方面新信息被定义为“从文本和语境中不可推知的信息或者是和可预测及已提及信息相对的东西”,或者是“在一个预设问题里可以替换WH-elem ent的成分”。简单地说就是旧信息可以在语境中预测到或直接得到,反之就是新信息。
Schwarzschild也对旧信息进行了定义,简而言之,就是两种情况可以推知一个单词携带的是旧信息:一是该词可以在语境中推知;二是该词已在语境中出现过。很明显,Halliday的定义可以解释Schwarzschild的关于旧信息的定义。
新信息在一个调群的什么地方为起点可以由语境来确定。
例5 In this job,Anne,we are working with silver,it needs to have love.[26]295
我们很容易判断出新信息开始于need并且在love达到最高点。Halliday指出need在例5中应被凸显,也就意味着它是新信息的起点。Brown通过语料库的研究证实了新旧信息分界的可信度。她发现重音直接和信息地位相关联:新信息而非旧信息常被重读。
4.2 信息地位和重音设置
以信息理论为基础,Halliday指出在英语语调中运行着三个系统:调群确定系统(tonality)、调核确定系统(tonicity)、音调系统(Tone)。调群确定系统涉及如何把话语分成若干调群。调核确定系统主要应对调核在调群中的位置问题。音调系统涉及在话语中如何选择音调。既然调核确定系统主要应对调核在调群中的位置问题,也就涉及了信息焦点的位置问题。“调群是一个信息单位,是说话者所传递的一个信息块。”[27]3调核音节是调群中最凸显的音节并且承载有主要的音高变化。“调核音节是信息聚焦点或信息最高点并且也标志着在该调群中新信息的结束。”[26]297这个作用于英语语调中的三重系统也成了很多后来语调研究的理论基础,比如Crystal的调核约束条件(Tonicity’s Conditions)[16]95。
在一般情况下,调核确定系统要求调核音节应在调群的最后一个实词上。“Halliday坚持认为,调核音节跟随最后一个实词的这种趋势对于小句中的信息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28]52也就是说,在小句中的正常信息结构是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居后。
当一个调群包含的都是新信息时,这个调群就处在宽聚焦之中,调核音节落在最后一个实词上,并且它也意味着信息的最高点和新信息的结束。这是无标记的调群确定法则。然而当调群中仅有部分内容处在聚焦范围之下时,这就是窄聚焦。在这种情况下,调核音节可能出现在一个功能词上或者不在最后的实词上,这就是有标记的调核确定系统(Marked Tonicity)。当聚焦处在调群的末尾时,有标记调核和无标记调核是一致的。借助英语语调的三重系统和信息理论,Halliday对英语中重音的设置作出了系统详尽的描述。
Vallduvi也提出了自己的英语信息结构与重音设置理论[29],然而在分析了他的例证后,笔者认为Halliday的理论完全可以解释和涵盖他的理论。
5 结语
以上笔者讨论了四个学派关于英语中重音落点的相关理论。它们涵盖了可能影响重音落点的词性、句法、语义、语用和话语等因素。在综合考量了相关理论后,笔者认为,尽管有时对新旧信息的确定比较困难,但是作为英语口语重音设置研究的理论基础,Halliday的信息和语调三重系统理论比上述的其他理论更有可信度。原因有四:
首先,Halliday的信息理论也对词性进行了分类,并且强调:在无标记调核的情况下,重音应在调群的最后一个实词上。通过把信息和词性相结合,他更准确地提出了哪些词应被赋予重音,哪些词应负载调核,由此对重音进行了初步的层级划分,这实际上已经涵盖了实词优先的原则。
其次,他的信息和语调三重系统理论相结合确定了一个聚焦中只有一个调核,从而避免了内论元优先原则中纯粹通过句法来确定聚焦点而导致重音设置过多的缺陷,并且解释了该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再次,他的新信息居后和调群中被聚焦的最后一个实词是调核落点的论断已经解释了重音居后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有标记调核理论也成了对重音居后原则的补充。
最后,Halliday的信息理论是在动态的环境考量重音落点,因而适用面更广,更有可信度。而其他三种理论均从静止的观点来研究重音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KELLER F.Phonology Competes with Syntax: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Interaction of Word Order and Accent placement in the Re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J].Cognition,2001:79,301-372.
[2]W ENNERSTROM A.TheM usic of Everyday Speech[M].New Yo rk:Oxfo rd university Press,2001.
[3]W ENNERSTROM A.Intonation and Evaluation in Oral Narratives[J]Journal of Pragmatics.Vo l,2001(33):1183-1206.
[4]W EIYouFu,ZHOU YaLun.Insights into English Pronunciation of Thai Students[C].Thalland: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Quadruple Helix,2002.
[5]田朝霞.英语口语语篇中的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60-64.
[6]陈桦.英语学习者朗读口语中的调核位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32-38.
[7]化聪超.AP(A)结构中调核位置的语义阐释[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44-47.
[8]MONAGHAN A.Generating Synthetic Prosody:M eans&Ends[C].A ixen:A ctes du Sem inaire Prosodie.OctoberA ixen Province.1992:9-24.
[9]陈虎.自然语言的重音分布及语义解释—西方研究综述[J].现代外语,2003(1):93-103.
[10]PIKE K L.The In tonation of Am erican English[J].Ann A rbo r,M ich.University of M ichigan Pub lications,L inguistics 1,1945.
[11]K INGDON R.The GroundW ork of English Intonation[M].London:Longm ans,1958.
[12]COUPER E.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Prosody[M].London:Edward A rnald L td,1986.
[13]H IRSCHBERG J.Pitch A ccent in Context:Predicting Intonational Prom inence from text[J].A rtificial Intelligence,1993(63):305-340.
[14]SITYAEV 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centuation and Inform ation StatusofD icourse Referents:A Corpus-Based Study[C].London:UCLW orking Papers in L inguistics,2000.
[15]CHOM SKYN,HALLEM.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M].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8.
[16]CRYSTAL D,D Davy.Advanced conversational English[M].London:Longm an,1975.
[17]L IBERMAN M,PR INCEA.“on stress and linguistic rhythm”[J].L inguistic Inquiry(8)Lowenstam n,1977(1):250.
[18]D IK SC.The Theory of FunctionalGramm ar[M].Berlin,New York:M outon de Gruyter,1997.
[19]SUSAN F.A spectsof English Sentence Stress[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76.
[20]GUSSENHOVEN C.Focus,M ode,and theNuc leus[J].Journalof L inguistics,1983(19):377-417.
[21]SELK IRK EO.Phono logy and Syntax:The realtion Betw een Sound and Structure[M].Cam bridge,MA:M IT Press,1984.
[22]SCHWARZSCH ILD R.Givenness,AvoidF and O therConstraintson the Placem entofA ccent[J].NaturalLanguage Sem antics,1999(7):141-177.
[23]HULFZEN,LEE S.“The PoetBurns”Again[J].Am erican Speech,1956(31):195-201.
[24]BOL INGER D.A ccent is Predictable(if you’rem ind-reader)[J].Language,1972(48):633-644.
[25]HALL IDAYM A K.Intonation and Gramm ar in B ritish English[M].The Hague:M outon,1967.
[26]HALL IDAY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 ar[M].London:Edward A rno ld(Publisher)L td.1974.
[27]HALL IDAYM A K.A Course in Spoken English:Intonation[M].London:Oxfo rd University Press,1970.
[28]TENCH P.The Intonation System of English[M].London:Cassel,1996.
[29]VALLDUV IE.The Inform ation Component[M].New York:Garland,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