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理论和知识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1-08-15谢东莉史宝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民族政策理论

谢东莉,史宝麟

(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贵州遵义563002)

民族理论主要是关于民族形成发展的规律、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及人类社会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途径或措施的理论。其担负的任务“只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提出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方法。”[1]民族政策是国家政权调节和处理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措施与准则。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中国的基本国情而制定的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民族知识则是指与民族及民族问题相关的一切知识的总和。广义的民族知识包括民族的基本概念、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此处的民族知识主要指民族的基本概念、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及与中国各少数民族有关的基本常识。

一、民族理论与知识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散杂居格局,各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族之间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多,民族间流动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据粗略统计,目前中国的散杂居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三分之一,散杂居地区面积占国家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三个三分之一,从实际数字看很大,对社会的影响因子也很高。①参见中南民大许宪隆教授的《散杂居民族问题概论》讲义。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族间人口移动的频繁,网络的普及导致信息传递的瞬间化、国际化,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利益诉求增多,民族地区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发生在本民族聚居地的一些重大事情很容易传递到各地的散杂居民族中,同样,发生在散杂居民族中的一些事情,也很容易在其民族的聚居地、边疆地区甚至全国发生影响,引起连锁反应。”[4]如出现2008年拉萨 3.14事件和 2009年新疆7.5事件等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国际上,民族宗教问题成为一些地区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极端民族宗教势力和恐怖主义有所抬头,成为地区冲突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全等等。这些复杂的内外形势,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国民由于民族知识和民族理论的不足,本来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由于民族之间文化与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一件小事就可能上升为群体性事件。面对这些涉及民族问题的突发事件,我们的一些地方干部同样由于民族知识和民族理论的不足,显得手足无措或举措失当,进一步激化了矛盾。这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从长远来说也影响到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因而,加强国民的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知识与理论的普及尤为重要。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摇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阵地,理应担负起普及民族知识、宣传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责任。因而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知识和理论掌握情况的调查,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民族观,加强和改善高校民族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巩固和改善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通过丰富的民族知识及民族理论的学习、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科间的交叉互补日益凸显,要求大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深刻的人文情怀。如在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从少数民族方面看最初都不是以推翻当时的中央政权为目的的,而是为了获得民族生活必须品。只是有时候战争的异常顺利助长其野心,才有了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如元、清,这是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社会的发展决定民族必须用互补的方式,差异决定互补,差异是前提,互补是绝对的,就看用什么方式实现互补,民族战争就是实现互补的特殊方式,因为民族地区所需要的生活必须品没有得到正常的供给,就会采用非常的方式来解决。②参见中南民大许宪隆教授的《散杂居民族问题概论》讲义。了解这些民族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民族关系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民族政策如果出现偏差,导致少数民族心理失衡,又没有合法途径表达,民族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被激化。因此,民族问题的包容万象,民族理论的异彩纷呈,博大精深,了解这些民族理论与知识是丰富大学生人文涵养,完善知识结构的有效载体和素材。

其二,五彩纷呈的的民族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这方面的学习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德育意义。通过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完善过程,及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实际国情,更好地把握党在新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识中国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的五彩纷呈,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各民族的优秀人物,抵御外来入侵,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了解和学习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包括语言、服饰、饮食、音乐、舞蹈、医药等,可以克服大民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心理,有助于养成包容多样、和谐共生的文化心态,对于处理人际、族际、国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三,对于更好的认识中国的国情,解决中华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新问题,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服务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繁荣,意义深远。在多民族国家发展中,民族问题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包括前苏联在内的周边国家在民族问题的失误所带来的教训永远值得我们吸取和学习。西藏3.14事件、新疆 7.5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在发展中高度关注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否则就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破坏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甚至危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更影响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向城市,流向中东部地区,多民族共居现象增加,民族交往范围扩大,如果不懂得基本的民族理论与民族知识,随意批评或者鄙视别人的民族风俗习惯,都会伤害到对方的民族感情,由此引起民族矛盾。因为民族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一般具体化为各族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上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际上就是对其文化的尊重。我们经常提到各民族文化要“多元并存”,其实质是指不同民族文化是平等的,这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反射民族的平等。如果我们确定文化的主次之分,不尊重对方的民族文化,那么这种对待多元文化的示范态度很快就会从非自治地区扩散到自治地方,直接影响着民族之间的关系,从韶关事件到新疆7.5事件,实际就是被放大的联动效应。

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基本上是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俗称05方案)进行教学的,即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时事政治等内容的教学,在我国普通高校教学中,除了一些民族院校,即使在多民族的地区也很少有高校开设民族常识与理论方面的课程教学。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民族理论与民族知识在大众中的缺乏,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与了解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不了解民族知识和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就难以处理好当前复杂的民族问题,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这种现状已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民族学界和党史学界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及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①参见白菊春《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内蒙古电大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 4期。梁世民《强化对大学生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7年第 3期。于丽,刘金明《高等院校应普遍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知识课程》《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第 3期。罗树杰《浅谈当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第 2期。钟梅燕《当代大学生民族理论和民族常识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以宁夏高校为例》《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 1期。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其一,仅在民族院校及部分高校中开设,而其他普通高校中的大学生学习和接触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的机会较少,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或者了解一些,也是支离破碎,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如笔者所了解到的即使像青海、贵州这样的多民族聚居省份,除了民族院校外,其它普通高校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还没有为大学生开展公共的民族理论与民族知识课,学生或教师在课堂上获得这方面理论知识的机会很少,只能道听途说一些周边民族的知识,自然显得支离破碎,不尽科学;或者仅是在形势与政策中穿插一些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及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内容不系统不充实,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他地方许多高校的情况也是如此,有学者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呼吁,认为:“时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教学,还仅仅排在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的课程表上。在广大地区的小学、中学,以及我国差不多所有综合型高等院校里面,师生们则一向接触不到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教育。难怪有些民族院校的学生感到,不管他们学到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有多好,一离开校园,就会遇上相互在心理上难以沟通的问题。”[5]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其长期性、普遍性、复杂性可以说超越党派、团体、政权,因而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包括民族知识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十几所民族院校,而应该成为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其二,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的了解多局限在国内,对海外的民族理论与知识涉猎不多。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自从民族产生,它几乎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始终。古今中外,不同的王朝、国家政府、政治家、理论家探讨民族问题的思想和理论,解决本国、本地区的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丰富多样,近代以来产生的马克主义民族理论只是其中众多理论中的一种,由于历史和时代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并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立足于我国长时期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实际,充分吸收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制定和丰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民族政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走了许多弯路,比如曾经对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民族理论的教条式理解,在文革中民族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极左”倾向等等。可以说,古今中外众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提供了沃土和源泉。作为大学生,应该对这些丰富的知识有所学习,起码达到基本把握。

其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多半拘泥于陈旧的理论教条或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简单注解,而缺乏结合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实际问题及世界上的热点民族问题进行分析剖断。现在还缺乏在全国高校公用的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教材,相当部分高校也缺乏这方面的教师,已有的教师掌握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显得陈旧过时,没有时代感和世界性,显得说教、呆板,引不起思想活跃、信息灵通的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早在多年前,学者就指出我国民族理论研究这方面的不足:即科学、得到广泛认同的学科体系尚未建立,研究方法陈旧,理论研究脱离实际,研究范围过窄等问题。二十多年过去,其中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有的在讲授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时,仍然用阶级的观点来看待民族问题;民族政策研究视角仍然多是从民族政策看民族政策,缺少世界的眼光,等等,这应该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三、大学生加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之途径诸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党政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人力、财力上要加大投入。诸如,加大现有民族理论及政策教师的培训力度,从民族院校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增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的课时,进行小班教学,加大经费的支持力度;或者定期邀请民族地区的党政干部或民族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结合本地区实际,适当加强有关民族问题、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方面研究课题的经费支持等。

2.加强民族知识和理论课程建设,及早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又面向世界的民族知识与理论的学科理论体系与课程教材体系。其中就要求我们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研究,要与时俱进,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为指导,特别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方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贴近培养目标,学以致用。

3.丰富民族知识和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课堂讲述与讨论:课堂讲述主要向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以及古今中外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思想、理论与方法。关于中国各民族的知识,及当前的主要民族问题及看法,可以各民族的学生在课堂讨论讲述;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民族知识丰富多彩,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也是多种多样,信息量大,靠传统的讲授方法信息量小,枯燥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程,用图片、音像等资料,生动展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服饰、饮食、宗教、艺术、医药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加深了学生对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课外考察与调研,可以参观民族博物馆,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实践,真实感受民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地的落实情况,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可以学到课堂上,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真正感受到民族问题的现实性;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与改进,写学习心得、研究论文与考察报告,对学习的结果,不能仅仅凭一张试卷来判定,重在平时,可以通过定期的研读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书籍,通过调研和考察、走访,写一些关于民族问题的心得体会,进一步撰写考察报告和学术论文。

结语

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普遍性、复杂性及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状况决定了我们在民族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要始终高度重视,在广大民众中特别是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方面的教育。可喜的是,我们国家和政府已开始重视并采取行动。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①该提纲分四部分:一,强调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二,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三,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四,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的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汉文等6种文版单行本已于2009年 3月 2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向全国公开发行。相信,以此为契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力度、范围将逐渐加强和普及。

[1] 彭英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2] 穆殿春,林钧昌.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585.

[4] 沈林.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 关纪新.综合性高等院校应普遍开设民族理论及多民族文学课程[J].探索与争鸣,2010,(06):73.

猜你喜欢

民族政策理论
政策
政策
我们的民族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助企政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