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士君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经验

2011-08-15吕建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泻下青皮枳实

吕建军

吕士君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经验

吕建军

顽固性呃逆;中医疗法;名医经验;吕士君

吕士君教授是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石家庄市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出身中医世家,石家庄市名中医,河北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近40年,精于中医内科,尤擅长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强调辨证论治,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在治疗上重视精神、社会及自然环境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临证屡起沉疴,效验颇多。吕士君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辨证治疗顽固性呃逆,药到病除,桴鼓相应,无一不效,令后学者惊叹。现将吕老师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 疗效关键抓病机 重辨证

顽固性呃逆,因患者罹病时间长,多方诊治无效,痛苦不堪,临证往往辨证无所从,方药难取效。随吕老师日久,渐觉明朗。观其临证遣方,剖其医案,深悟其辨证精当,遣方用药切准病机为其治病神效之关键。吕老师认为,顽固性呃逆病机总由胃气上逆动膈所致。辨证不外虚、实、寒、热四方面:凡寒积于胃,或燥热内盛,或气逆痰阻等,皆属于实证范畴;而胃阴不足,或脾胃阳虚者,皆为虚证。实证呃声响亮有力、连续不断,脉多弦滑。兼食滞者,则呃而脘闷嗳腐。如属气滞者,则呃而胸胁胀满。痰饮內停者,则呃而胸闷痰多,或心悸,或目眩;虚证呃声低沉无力,时断时续;若属阳虚可兼畏寒,食少便溏,腰膝酸软,手足欠温;若为阴虚,可见心烦不安,口舌干燥等证。寒证呃声沉缓,胃脘不舒,得热减,遇寒甚,舌苔白润;热症呃声响亮,面赤,口臭烦渴,溺赤便秘。病机明,辨证准,投药无不效。

2 中西并举 借鉴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膈肌痉挛所致。根据这一病理机制,吕老师借鉴中药现代药理研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中医辨证,认为顽固性呃逆以肝胃不和、腑气不通证为主,在组方中重用“青皮、枳实”二味理气药,现代研究表明,“青皮、枳实”煎剂具有很强的平滑肌解痉作用。临床证实,效果理想。

3 “牵牛子、大黄”泻下攻积 贵在活用

顽固性呃逆患者伴实热便秘之阳明腑实证者,若正气不虚,则用“牵牛子”以泻下攻积,清热除滞;若正气虚者,可用“大黄”,并配补虚之品,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若热结津伤,配麦门冬、生地黄、玄参等。吕老师活用泻下药,随证遣方,标本兼顾,最显治呃功力。

4 典型病例

肖某,男,65岁。2010年6月11日来诊。感冒后呃逆2月,在社区门诊口服中药及西药“山莨菪碱、胃复安”等肌注治疗,后又间断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呃逆不止,痛苦不堪。刻诊:呃声响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咯痰黄稠,肋胁憋胀不舒,腹微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黄,脉滑数。诊断为呃逆。辨证属风热犯肺、胃火上冲。治以竹叶石膏汤加减。药物组成:竹叶10g,石膏20g,麦冬15g,当归15g,玄参15g,金银花15g,半夏10g,枳实30g,青皮30g,白芍20g,牵牛子(包煎)30g,赤芍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药1剂后,呃逆次数减少,烦渴减轻,大便通,胁胀腹满痛好转;2剂呃逆止;继服3剂后复诊,无呃逆,口不渴,咯痰顺畅,痰淡黄不粘,两胁稍胀,腹不痛,小便顺畅,大便日1次,略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上方减牵牛子30g,金银花15g,竹叶10g,石膏20g,枳实、青皮减量为15g,加大黄(后下)6g,桔梗10g,杏仁10g。继服5剂,诸证悉除,随访2个月未复发。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2.013

1672-2779(2011)-02-0026-01

(本文校对:郭蕾

2010-11-22)

河北省栾城县中医院内科(051430)

猜你喜欢

泻下青皮枳实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直播销售 青皮她园火龙果供不应求
识别真假枳实
太阳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年少不信邪
5种大孔树脂纯化鲜核桃青皮汁多酚工艺的比较
年少不信邪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