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
——《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教学例谈
2011-08-15李康耀
李康耀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师范学校,湖南道县425300)
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
——《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教学例谈
李康耀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师范学校,湖南道县425300)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理论学科存在着“教师教学一言堂”“学生学习如嚼蜡”“教师从教用不上”等现象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科的价值和教学效果。如何使幼儿教育理论学科走出上述境地,使其真正成为引领学生专业成长,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学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四条经验:一是竭力培育学生科学的教育观念;二是全力夯实学生过硬的实践本领;三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四是努力改革和创新学科检测模式。
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
一、问题简述
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学科,代表科目有《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等。这些本应具有导向性、引领性和实践指导性的学科,由于授课教师的课程意识模糊不清,对学科的性质和价值缺乏深入而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科教学思想、目的和方法等出现偏差,引发了一系列教学及后续问题,使这些学科变成了“教师教学一言堂”“学生学习如嚼蜡”“教师从教用不上”的学科,影响了一代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建构,致使他们毕业之后不能进行科学而高效的幼儿教育工作。
笔者认为,这些学科教师的教学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味地关注学科知识点。有的教师强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现成的知识条款和文字(数字)符号;有的教师抱着传统的以纸笔测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次次考试,卷面上都是清一色的靠学生死记硬背来作答的试题。教师为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教学,学生为考试分数而学习,整个教学工作在一种违背了学科教学原则、目的和方法的状况下进行。这就导致了这些学科变成了依靠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主要是学用脱节)的学科,严重背离了这些学科的方向和目标,导致这些学科的核心价值无法实现。
第二,对学科内容挖掘尚浅。诸如对《幼儿教育学》第四章的“幼儿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等内容只停留在简单的字面及定义的解说上,致使教学目标的定位过于狭窄、片面。这是只注重眼前利益——学生对立竿见影的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长远效应——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整个国民教育的进步。
第三,没有对学生进行危机意识和与时俱进思想的教育,致使学生从教后年年吃老本,缺乏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思想与精神,致使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一年比一年差,教育教学效果一年不如一年。
二、教学法举隅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1](P5—6)作为幼儿教育理论学科的教师,如何避免幼儿教育理论学科的教学出现上述问题,有效提升这些学科的价值和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对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呢?下面联系笔者的《幼儿心理学》(丁祖荫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下同)和《幼儿教育学》(陈幸军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下同)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和建议。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一)竭力培育学生科学的教育观
所谓教育观,是指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师?”“什么是学生(幼儿园指幼儿)?”“什么是人才?”等教育问题本质的认识和看法。“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在教育过程中确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也就决定了他们对儿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他影响教育的效果和儿童发展的方向。”[2](P93)可是“我们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教师最缺失的就是现代教育理论,最难的就是更新教育观念……”[3]为此,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观念放在突出位置上,使学生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获得科学而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观念,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毕业后能有效运用这些思想观念指导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使从业行为科学、规范和高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将学科中的教育观念类知识只停留在传统的字词句的解释上,以及死记硬背和纸笔测试上。务必将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从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去挖掘和剖析这些抽象知识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将其还原生活,赋予其灵魂和光芒,使其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有实用价值的教育观念,成为学生今后为师的指南针和发动机。下面仅就笔者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科的“幼儿”和“教师”以及《幼儿心理学》科的“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条件”这几个重要的教育观念性知识的教学方法简介如下:
“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4]笔者在教学“幼儿”和“教师”这两个概念时,既没有照本宣科“朗读”这两个概念现成的解释或“一言堂”,也没有要求学生为了考试去背记这两个概念,而是创设了几个能揭示这两个概念内涵和反映这两个概念外在表现形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最终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思想内涵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如:笔者教学《幼儿教育学》第四章第二节“幼儿”时,创设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和思考:(1)什么是幼儿?幼儿是人吗?为什么?(2)幼儿与成人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3)作为教师,可以任意体罚幼儿吗?为什么?(从公民的权益和法律地位去思考)。笔者教学《幼儿教育学》第四章第一节“幼儿教师”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1)什么是教师?(2)教师与其他从业者的工作目的、性质、对象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3)教师是师傅吗?若不是,那么教师与师傅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师傅的职责是传授技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4)教师与家长有区别吗?区别在哪?(5)教师在学生(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还有,笔者教学《幼儿心理学》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条件”时,同样没有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课本上列举的“五个条件”,而是设计了几个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问题供学生研讨:(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遗传素质”“脑的成熟”“实践活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各起着什么作用?他们之间有何联系?(3)平时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的观点对不对?若不对,错在哪里?(4)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如何看待不同幼儿的行为表现?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活动的创设和实施,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和“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观点的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今后做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些教育观念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一名教师顺利完成党和国家交予的教育重任的基础和保证。这种教学活动的创设和实施,既有利于将抽象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具体化和生活化,最终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教育思想观念;又为学生今后从教时创设平等性课堂、活动性课堂、问题式课堂、、主体性课堂、研讨型课堂等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范例以及教育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二)全力夯实学生过硬的实践本领
加强对学生实践性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过硬的实践本领,是提升幼儿教育理论学科价值、使幼儿教育理论学科走出“教师教学一言堂”“学生学习如嚼蜡”“教师从教用不上”境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指的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5]由此可见,要想发挥出幼儿教育理论学科价值,使学生获得过硬的实践本领,这些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果丢掉了或是忽视了这一点,“止于并满足于抽象概念的解释、空洞道理的宣讲、现有结论的背诵。知识淹没了智慧,代替了智慧……”[6],必将导致学生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能背写、会考试”,而面对真实的教育实践或教育情境,却不知如何驾驭,怎样处置。这些知识成了和尚手中的梳子——拿着没用。这种幼儿教育理论学科的教学活动最终只能培养出“赵括”式的纸上谈兵者,将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推入“令学生厌恶”的毫无学科价值的深渊。
作为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要想所教学科真正成为引领学生专业成长、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学科,必须将幼儿教育理论置于幼儿生活和幼儿教育实践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育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等进行有机联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而高效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实践性知识基础。
如笔者教学《幼儿教育学》第六章第四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时,注重教学的实效性,避免了“学用脱节”和死记硬背现象的出现。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和思考:(1)什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2)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类型有哪些?(3)幼儿园活动计划的结构与书写要求是什么?当这些理论性问题,特别是问题三解决后,为了提升幼儿教育理论学科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主要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和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确定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和场地、准备活动用品、设计活动过程等,布置给学生设计几个不同年龄班和活动内容的幼儿活动方案(或教案)。最后布置学生作业:利用课外活动、早晚自习、双休日等在教室或校园内或到幼儿园去演习或实施自己的活动方案(或教案)。
还如,笔者教学《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第二节第三部分“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时,只用少量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注意的四种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因为,这几个定义不难理解。笔者要做的,是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将抽象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置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与幼儿园教育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联系,使该学科凸显出应有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笔者在要求学生理解了“幼儿注意的广度”品质——“成人在0.1秒的时间内,一般能够注意到四至六个相互间无联系的对象。而幼儿至多只能把握二至三个对象”[7](P151)和“幼儿注意的转移”品质——“幼儿还不善于调动注意”[8](P151-152)及“幼儿注意的分配”品质——“幼儿还不善于同时注意几种对象,往往顾此失彼”[9](P152)等之后,进行课堂拓展,提出了几个与幼儿教育工作(实践)联系密切的问题供学生思考:(1)幼儿入园、离园时,为什么必须要父母接送?理论依据是什么?(2)幼儿教师为什么要时刻与幼儿在一起?(3)这些知识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有何启示?你今后应该怎么做?因为幼儿的注意品质较差,“顾此失彼”和“鼠目寸光”等现象突出,易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幼儿独自过马路的危险性更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这些知识,以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幼儿园工作的正常开展。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效避免了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提升了这些学科的实用价值和教学效率。
(三)大力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学生在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教育观念及知识技能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说,它只给刚刚步入幼教队伍的教师在最初几年或是一个短时期内的幼儿教育工作提供方向性、框架型和认识层面的教育观念及知识技能,是一个幼教工作者终身工作所需教育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总量的沧海一粟。应该知道,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将学生今后一辈子从教活动所需要的教育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等,一点不漏地传授给学生,学生由此可以一劳永逸。
“教师要有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的能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继续学习就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人员会变成非专业人员。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10]“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关注教育形势变化,研究教育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11](P93)时代在不断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周期缩短。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渗透危机教育,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促使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能自我加压、发奋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步,最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和教学相长型幼儿教育工作者,实现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的长效性目标。这是促使幼儿教育理论学科发挥出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和必经之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一是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主要是教材中那些论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得出的。二是利用教材外的相关资源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如:(1)教育家言论,像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教育俗语,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2)社会对教育的新需求,如由于国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经由从前的“人人渴望享受教育”上升到现在的“人人渴望享受优质教育”。笔者认为,所谓的优质教育,不外乎学校的优质资源,主要包括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软件资源是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教育思想观念、专业基本功、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3)当今学生(幼儿园指幼儿)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提高,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教师比家长知识渊博”的时代渐行渐远,幼儿教师惧怕面对家长,难以成为令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的时代已经到来。三是通过系列活动,如举办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习的关系”、“优秀教师是如何诞生的”、“今昔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等为主题的座谈会、演讲赛、辩论赛、小论文比赛等。
(四)努力改革和创新学科检测模式
“西方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课程实施最大的障碍就是教师的惰性。’[12]当然,这里的惰性主要指惯性。”[13]笔者认为,幼儿教育理论学科不是“死背”和“应试”的学科,而是“理解”和“应用”的学科。
为使学生获得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习得科学过硬的幼儿教育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等,使幼儿教育理论学科不成为“令学生厌恶”和“毫无价值”的学科,除了笔者前面已经谈过的几种教学经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这些学科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检测观”。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大胆探索和实验,逐步建立起了符合教育科学和新时代要求的学科检测方法,以发挥学科价值,实现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长效性目标。为此,我要求坚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不是非要学生背记或考试的内容坚决不要学生去背记或考试。淡化或尽量不涉及那些禁锢学生思维、浪费学生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及专业发展并需要死记硬的“概念解释”、“原文填空”、“选择或判断”、“简答或简述”等传统的测试题型和内容。第二,尽量不布置客观类作业题,着重布置那些合作探究式和开放性的研讨题,如“创作儿歌和儿童剧”、“创编幼儿游戏”、“本地幼儿园办学条件调查与研究”等。第三,变定期的统一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评分标准的大考(期中和期末考试),为平时的课堂表现、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作业完成情况、见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等为检测内容的测试,对学生进行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教学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
这种检测方法,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迎合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好动、好奇和好探究的心理,是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摆脱“教师教学一言堂”“学生学习如嚼蜡”“教师从教用不上”命运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如果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的“检测观”不改变,这些学科就永远摆脱不了这样的悲惨命运,学生也就无法从死记硬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无法形成科学的、内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教育思想观念,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最终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影响国家科教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语
幼儿教育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教学法非笔者一言两语所能概之。要想这些学科的价值得到应有的发挥,实现这些学科教学的正常化和高效化,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和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认真思考和研究。笔者在本文中谈的一些观点、经验和看法,仅仅是一管之见,既不成熟,也不全面。如,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专业理想和教育科研能力等,还需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笔者撰写该文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它以引起教育界和有关部门对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问题的重视,希望相关专家学者都来关注并研究幼儿教育理论,最终依靠集体智慧,来解决在此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而达到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之目的。
[1]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1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克.教师培训要直击问题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5-02-08.
[4]周渠,王义高(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5]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成尚荣.寻找道德教育智慧的源泉[J].课程·教材·教法, 2006,(5).
[7][8][9]丁祖荫.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10]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 2006,(6).
[1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3]宋宝和,郭兆明,房元夏.变化率思想:高中开设微积分课程的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责任编辑:李静)
For a long time,some problems as“teachers’domination of the class","students’passive learning"exist in the theoretical discipline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which severely influences the value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he discipline.To make it out of the situation,and a discipline of guid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growth and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first,to nurture students’scientific concept of education;second,to fully consolidate their strong practical skills;third,to vigorously train student’s" sense of crisis";fourth,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reform and innovate discipline detection mod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ory;disciplin;teaching method
G613
A
(2011)02-0020-05
2010-12-05
李康耀(1965-),男,湖南道县人,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