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中前行 重建中新生——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文化的反思与重建

2011-08-15

中学生英语 2011年14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新课程师生

刘 静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初级中学)

课堂不仅是传播和学习文化的场所,其本身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呼唤着一种全新的课堂文化与之相适应。本文就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笔者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实际进行了反思,认为要解构传统英语课堂文化,在农村初中重新建构新型的英语课堂文化。

一、对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反思

我校地处偏僻的边远农村,虽然我们的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但是升人初中后,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随着时间的变化,他们对英语学习感到越来越难,甚至有一些学生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每年,学校的英语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全校优秀的学生比例在上升,后1/3学生的人数也在上升,中游的学生的成绩则呈现下滑的趋势。我校的英语学习情况,七年级好于八年级,八年级好于九年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效果甚微。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的因素还在起作用,抓“好的”、弃“差的”这一现象尤其体现在面临中考的九年级。一切为了中考而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些教师则由于种种原因,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没能真正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在备课时只顾备教材、教学进度,忽略了备教法、学法及学生;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生搬硬套,大搞“一言堂”,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农村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导致学生独立性差,依赖心强,缺少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和克服困难、创新求实的坚强意志。以上都是传统课堂文化的根深蒂固所致。所以,笔者认为要改变原来的这种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从根本出发,彻底解构陈旧的传统课堂文化,重建一种符合新课程的全新的课堂文化。

二、课堂文化的概念界定及其特点

(一)概念的界定

课堂文化:所谓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包括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

(二)课堂文化的特点

1.互动性:新课堂文化呼唤着合作学习,新课堂文化下,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与传统的互动观不同,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进一步拓展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式互动,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于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2.目标性:新课堂文化下的课堂教学,都要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和达成,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多种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十分注意人际交往的技能目标。

3.因材施教性:新课堂文化理念倡导人本教育。在新课堂文化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在和谐、平等的教学互动中,既顾及了全面,又照顾到个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全体同学。

三、重建课堂文化的策略探究

针对我校具体情况,构建新课堂文化,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求教师从思想观念彻底认识到教改的真实意义,重新衡量学生的价值,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的各种规范。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师的教育智慧激发和创建富有生命力的、有效的多元文化。

(一)关爱学生身心,关注生命发展,构建生命化的课堂文化

1.爱护学生,构建生命的课堂。爱是一种沟通、一种包容、一种接纳、一种力量。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只有真正关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到被信任,才会接纳该教师的全部,才能向教师毫无保留敞开自己的心扉,提出自己的疑问,说出自己的见解。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只要教师付出其真诚的爱心,才能消除他们心中自卑的阴影,唤醒他们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从教师的关爱中体验情感的支持,从而参与到班级集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来,从中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信心。

2.尊重学生,关注生命的发展。在新课堂文化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组织和引导好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好问”是中小学学生的天性,面对着那些天真无邪的学生,面对着他们提出的各种“幼稚”、“天真”的问题或“刁钻”、“古怪”的回答,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问”的天性,即使学生的问题是那么的“幼稚”、他们的回答是多么的“刁钻”,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地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尊重学生,包容学生,给学生应有的鼓励和指导。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学生的身心才能得以舒展思维活跃;师生真情关爱,民主平等,使得师生和谐共处、情感交融、愉悦互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和谐环境,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文化

1.创造和谐教育环境,还学生“原生态”学习空间。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我们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是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课堂文化已经远远地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新课堂文化指出生态的英语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顺应学生英语学习的自然,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必须顺应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英语课堂上的师生平等、和谐共处呼之即出,师生的英语“教”和“学”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师生间就达成自然地共鸣,只有这样,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才得以充分的展现。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还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学生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学生心向自然的情愫。

2.走进学生的心灵空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片面地只看学生的成绩,忽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呈现。在新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课堂空间和心灵空间,尊重学生,尊重生命的个体,尊重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发展要求,满足学生独立个体的需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然宽松的教学环境下,让他们能快乐地学习、自由地成长。然后,逐渐发现他们各自的天赋,有的放矢的“施肥灌溉”,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开发他们各自的创造能力。这样的教学环境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教师的话语诗意盎然,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的笑容激情荡漾,似阳光和煦,温暖学生的心房。这样的教学真正地体现了教与学平衡、引导与探索平衡、师与生平衡,更重要的是它完全体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展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真”和人文主义精神“善”,有利于后进生的成长。

(三)依托课堂情景,联系实际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文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世界处处即生活,处处有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我们的英语课堂也是生活,也是教育。

1.联系实际生活,唤醒学生“认知”。知识是由先人通过了解、认识,经过反复地实践和研究得出的经验总结,英语作为一门实用的语言,也是如此,它的内容都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初中三年中每一单元的话题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个具体事例。因而,新课堂文化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围绕每一节课堂的话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切实地开发课堂上的课程资源,灵活地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信息与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的事例纳入英语教学内容,如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7 section A。由于这一单元是让学生掌握购物的英语表达方法。因此,课堂上,我们应该还原现实生活,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购物,即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又巩固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实现“英语教学回归生活”。

2.借助媒体教学,还原实际生活。课堂即教育,课堂即生活。我们提倡英语教学方法生活化,就是把英语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生活实践,把英语课堂缩影成学生探索社会的窗口,通过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从生硬的英语文字教学中带回现实生活中来,还原实际生活。如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9 section A。因为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对于我们这里的农村初中来说,学生可能了解个别乐器,如吉他、鼓,但是小提琴和小号等乐器,他们并不知晓,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乐曲(由不同的乐器来演奏),让学生去猜,猜中有奖。而后再配上该乐器的图片,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哪一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把学生从课堂拉近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觉他们确实听到小提琴或小号演奏的音乐,效果非常好。因为学生从身边的音乐进入到英语教学中来,整个课堂让他们在音乐中畅游。

(四)突出学生主体,注重体验参与,引导探究学习,构建生本化的课堂文化

《英语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以突出学生主体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体,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体验学习、体验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1.突出学生主体,提倡合作学习。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也是学生的“战场”。新课堂文化特别强调突出学生主体性,也就是说,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组织英语教学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组织课堂教学,推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于那些中等生和后进生来说,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促进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倡合作学习,使班级形成一股自由对话、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良好学习风气,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探讨中,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也让学生在快乐的合作学习中,总结出自己英语学习的经验。

2.注重参与体验,培养自主意识。农村初中的学生独立性差、依赖心强,缺少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和克服困难、创新求实的坚强意志。新课堂文化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教师要处理好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入手,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甚至必要时,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入实际生活,到公园、体育馆、街市或田野去体验英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中,他们就会从中发展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体会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如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6 section A时,为了让学生掌握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hake,在教学中,教师把教室变成了家庭的餐厅,教师先示范如何制作香蕉奶昔,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教师让学生模仿制作香蕉奶昔,在模仿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英语学习。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制作苹果奶昔或草莓奶昔。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能使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由繁琐到简单,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英语,在体验中成长。

总之,新课程改革呼唤新课堂文化,在新课堂文化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呼唤生机和活力。要构建新的课堂文化中,教师就必须观照当前新课程改革之精神,对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以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此,我们还必须重建教师专业文化,必须对现有文化进行取舍、整合与转化,并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只有做好上述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改革才会曙光在前。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2]张仁贤.感悟素质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新课程师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麻辣师生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