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忐忑话『时报』——《东莞时报》创刊三周年随想

2011-08-15谭军波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5期
关键词:都市报时报创刊

谭军波

(东莞时报,广东东莞 511700)

三年忐忑话『时报』
——《东莞时报》创刊三周年随想

谭军波

(东莞时报,广东东莞 511700)

2011年3月26日,《东莞时报》三周岁。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很关键,所谓三岁定终身。确实应该好好总结的。

光荣与梦想

回忆定格在2008年的春天,翻阅当时的文字记录资料,脑海里翻腾着那些人那些事,心潮澎湃。

那时,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激情似火,豪气冲天。我们横空出世,先声夺人。我们上下求索,新招迭出。

因为我们的到来,将终结东莞只有一张党报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到来,将改变东莞报业市场格局,本土媒体与外来媒体的较量不再处于弱势,本土就是主流即将成为现实。

那年,报纸未出,战歌已经谱好。报纸未出,全员军训,唱着战歌,白天训练,晚上培训,统一思想,统一理念。当时,年轻的歌声多么嘹亮!

创刊之前,我们确立了“新闻零距离,心灵零距离,服务零距离”的办报宗旨;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贴近就是力量;我们高举“军队、学校、家庭”的大旗,倡导“简单主义、专业主义、理想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践行“整合营销,四轮驱动”的经营模式。

那年,报纸未出,策划先行。“解放思想,问计天下”,创刊前记者被派往新加坡、香港;邀请王志刚畅谈对东莞的新认知……《东莞时报》创刊号上“重磅炸弹”一个接一个。

那年,报纸未出,时报小记者已出去采风;报纸未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万人共写时报名”活动如火如荼……

创刊当天,创刊号96版,实现广告247万元,开张大吉,创地市都市报之最;当天的创刊号被制作成世界上第一份竹报,颇具收藏价值;创刊当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道平同志带头上街卖报,业界交口称赞;创刊当天,上千人的促销大军上街卖报,自此,这座缺乏文化含量的城市响起了卖报声;创刊当天,《东莞时报》“美女知客”在早茶最旺的10家酒楼出现,她们在吃早餐的食客中穿行,奉送着精神食粮;创刊当天,发行量高达12万份,报款注入“时报玉兰助学金”,每年为东莞理工学院的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当天的创刊晚会上,特邀著名主持人、凤凰卫视“天天读报”名嘴杨锦麟说“今天我就读《东莞时报》。”广东省记协主席范以锦接受名嘴采访时说:看了《东莞时报》创刊号,感到了一种“霸气”!

那时候,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觉得过得太快。我们绝对是一群打了鸡血的战士,每天总感到有使不完的力气。

那一年,我们遇到了重大灾难事件。创刊52天遇上汶川大地震。3小时后,派往震区的记者就出发了,成为第一批到达灾区的外地记者。我们策划了八大活动,举办了东莞首场慈善晚会。我们的报纸义卖5天,募集善款一百多万元。我们的发行量也在5月16日当天达到18.5万份,创东莞报业史上综合性日报发行之最;8月,北京奥运会举行,我们坚持天天选取一个独特的奥运精彩点出特刊,版面精美,内容翔实,便于读者收藏。尤其视觉上受到业界追捧。2008年11月29日,北京奥运会全球中文报纸版面创新设计比赛在沈阳揭晓,《东莞时报》从一百多家主流报纸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版面设计金奖;年底,《东莞时报》推出大型策划“1978-2008改革开放三十年东莞镇街风云录”,每天以8个版篇幅,图文并茂地解构一个镇,共出动记者400多人次,前后持续一个多月,整个特刊256个版,40多万字,近千幅图片……

创刊第一年,只有9个月我们策划组织了120多场活动,使新生的《东莞时报》广为传播。9个月,我们实现一千多万元的广告现金收入,稳居东莞报业市场前三甲。

速度超越未来。第一年,我们确实称得上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后来,我们也没有放慢跨越、创新的步伐。

我们的产品年年优化升级,疯狂探索地方都市报发展的潜在空间。我们坚持“办中国最温暖的互动性报纸”,我们追求杂志型都市早报,我们提出“办环境友好型新主流都市报”,一步步坚实向前推进,对业界颇具启迪意义。

我们对于“后窗”、“时报眼”、“拍客”、“调查”、“天问”、“沸点”、“点击”、“众生”等品牌专版的强力打造,我们对封面海报化的尝试,对华丽养眼版式包装的孜孜以求,可歌可泣;我们的“镇街风云录”、“微观东莞”、“汶川地震”、“世界杯”、“画魂”、“三城纪”、“兄弟联”、“篮球城”、“大阅兵”、“候鸟南下”等一个个大型新闻策划,可圈可点。

我们倾力打造的社区行、小记者俱乐部、风尚人物评选、系列慈善爱心活动、五一车展、平安回家、金融论坛、收藏文化联展、风筝节、万人相亲会等品牌活动,早已深入人心。

每逢周年庆典,我们并不是用一两场活动就打发了,而是采取近20个集约式活动庆祝之,我们是庆典月,而不是庆典日。

这三年,经营团队积极探讨地市都市报营销方式,尝试大量的活动营销与创新手段,如植入广告与贴文广告、保底分成、镇街杂志等,想方设法力促广告增长。在纸媒普遍不景气的今天,我们的广告却逆市而长。

这三年,我们收获了不少荣誉:“2009年度最具企业投放价值地市报”、“金长城传媒奖:2010年中国最具创新传媒”、“《新周刊》: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报纸提名奖”。

我比较看重《新周刊》的“新锐榜”,此奖在业界公信力强、影响面广,其执行总编辑封新城对我说:以前这个奖从没有地市报进入。说明《东莞时报》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宽慰与骄傲。

每逢周年庆出纪念图书属于我们的传统项目。三周年我们隆重推出核心图书——《色即是控——〈东莞时报〉视觉三年大赏》。

《东莞时报》在业界叫得最响的就是视觉。我们的包装清新大气,创意无限,既养眼也养心。这一点,我们相当自信。我们的美编不仅专业水准高,且十分勤力。2010年《东莞时报》优化升级后,天天头版海报化,而且因分叠多,每天要做5个以上的封面版,封面就要有创意,有设计。人还是那些人,竟然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真为他们自豪,这足以说明我们的美编队伍是一支专业水平高且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色即是控》这本书既是对《东莞时报》视觉的总结,更是对美编们的褒奖,相信也会引起业界的关注。

另一本书《忐忑——2010年度〈东莞时报〉优秀作品》是《东莞时报》一年来优秀作品的结集,一如既往年年出。

摇摆与坚持

当我们以阳光的心态回顾以往的威风与荣耀之时,并不忌讳与回避曾经的跌跌撞撞与步履蹒跚。

我想以忐忑二字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再恰当不过。

过去的三年,我和我年轻的朋友们有容光焕发时,更多的时候属于趑趄前行。

1.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枣核》结尾:“改了国籍……”枣核虽小,但意义深远,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深切感人。我们为有这样的中华儿女而骄傲,为生活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而骄傲。《一件珍贵的衬衫》结尾:“然而,从这件小事上……”结尾归纳的三点,意深、情真,深刻地从本质上揭示了总理的伟大,抒发了对总理的崇敬热爱之情。

我曾走遍了国内东西南北中的大城市,经历了中央、省级党报、都市报和专业媒体等,现在来办地市级都市报,我由衷地感叹:地市都市报最难办。

有一种流行的游戏叫“打地鼠”。玩者持棒,见地鼠冒头便击之。作为地市都市报人,我们就是地鼠,往往刚露头,就被当头一棒打下去。往往刚激情似火,一盆冷水便倾泻而至。办地市都市报,恰似老司机开车,越开越慢,越开越怕,因为,车祸见多了,心有凄凄焉。

我们曾天真地以为,地市都市报可以靠刺激性新闻吸引眼球。事实证明,此路不通。

我们曾乐观地认为,本地舆论监督走不通,可以投机取巧走异地监督之途,并美其名曰:远攻近交。此路也不通。

我们曾想当然地觉得,做几个重大时政策划让领导满意,我们就能站得住脚了。后来终于明白:领导十次表扬也顶不上领导一次批评。

我们曾误以为,业界叫好,墙内开花墙外香也不错。最后发现,只有本地的公务员和广告商满意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也曾自鸣得意:要抓紧时间犯错误,后来发现错误越多越被动。

我们曾自以为是:可以把狗屎做成冰淇淋,其实,狗屎还是狗屎。

摇摆是我们队伍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在经营上,我们经历过许多痛苦的挣扎。最后终于明白,在市场化成熟的今天,市场营销手段在二级市场不一定适用;省级都市报能做的,地市都市报不一定能做;市场化程度高的媒体与市财政管理下的媒体有许多不同。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学会适者生存,学会向现实低头。

摇摆是正常的,三岁之前所犯的幼稚病都可以理解。然而,三岁后,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我们,要学会向现实低头,向习俗妥协,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应该变得更加聪明而智慧,要真正知道该坚持什么——

我们倡导的温暖、互动的特质要坚守;

我们投入地做深做透本土新闻的意志不宜变;

我们追求杂志化的风格要持续;

我们追求悦读的文本不能动摇;

我们追求视觉优先的原则也不能动摇;

我们践行整合营销的经营模式要坚持;

我们创新求变的激情不能丢;

我们简单主义、理想主义、专业主义的团队文化要强化。

我们达成的“城市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时报使命感三位一体”的价值共识不能变!

幸福与不幸

石长青是《东莞时报》经济部的记者,《东莞时报》吹响集结号时,他从山东只身来到东莞,当时,租完房子,他口袋里只有两百元。

3年后的今天,他已经购房买车,过着舒适的生活。从事业上来说,在《东莞时报》有他个人情感故事专栏,“粉丝”不少,还出了本书《东莞相信眼泪》。因跑教育线,几乎成为行业的名人。《东莞时报》的小记者们都喜欢听他讲课,并亲切称之为“大象”。他也是报社的红人,每到年末报社搞嘉年华演出,他都被请去担任编剧,有合适的角色,他也上台秀一把。这位乐呵呵的大块头,脸上永远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发行公司的总经理吴金祥来东莞之前已与太太分居三年多。由于《东莞时报》稳步发展,个人生活环境已大大改善,太太终于与他相聚,在东莞买了房,双双入了户,成为第一批入户的《东莞时报》创业者。

像石长青、吴金祥这样因《东莞时报》而过上幸福生活的员工不在少数,我曾让办公室统计过,当年因《东莞时报》创刊时来到报社的人,80%以上都买房了。《东莞时报》使他们安居乐业。

对此我很欣慰,因为这张新生的报纸不仅改变了东莞报业格局,更重要的是一群人因为这张报纸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我想说《东莞时报》还不够幸福,东莞报业传媒集团还没拥有真正的幸福。因为,这张报纸还没有真正收支平衡。集团还要为办了三年的报纸输血。东莞是中国报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这里同时有8份综合性日报同城PK。不过,今年我们有条件争取收支平衡。因为我们的品牌影响力经过三年的打造已足够强盛。我们的产品质量、发行质量已足够支撑,营销队伍已逐步成熟,今年应该有个爆发性的增长。最关键的是,我们作为一群职业报人,没有理由在第四个年头还要集团养着,我们要为名誉而战。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放松,而要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战斗的激情,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艰苦奋斗,开源节流,为《东莞时报》幸福的明天而拼搏。

是为《色即是控——〈东莞时报〉视觉三年大赏》之序。

(作者系广东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

猜你喜欢

都市报时报创刊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创刊40周年抒怀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1994:创刊
老飞人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创刊寄语
都市报财经新闻建设的现状与应具备的几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