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若干思考
2011-08-15刘文辉
刘文辉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登封分校教务科,河南登封452470)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建设整体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要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构建科学指导理论、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党建工作方法,逐步确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规范完善的运作方式,以此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
1.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转型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整体转变的内在组成部分,但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私有性和逐利性,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不注重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致单位产品能源资源损耗过大,环境破坏严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这种现状对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把企业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私人资本真正作为社会资本发挥积极作用,是当前一个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规律,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才能确保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作用。
2.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实现民营企业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顺利过渡的需要。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正处于加速转型阶段,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随着民营企业由家族化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即实现民营企业的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和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任务、内容和形式也被要求实施相应的改变。企业党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宏观上加强对企业的引导,以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的顺利转型保驾护航。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在工作理念、方式、体系、机制等方面不可能自动与企业转型相衔接,需要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加以推进,这就必须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滞后。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复杂性,如党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党组织类型多、党建工作形式多样、党员来源复杂等,迫切要求科学地回答和解决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然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发展仍然处于薄弱状态,甚至有许多空白点,还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系统和符合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实际的党建理论体系,难以解决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二是工作制度尚不健全。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在所有制性质、产权结构、组织体系和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已发生深刻变化,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迫切要求建立健全符合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际的制度,切实增强党建工作实效。三是工作方式陈旧。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党组织组建方式单一、管理模式僵化、党员管理方式陈旧、活动内容老套等,需要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路径,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科学化轨道。
二、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1.构建科学指导理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首先要继承和发展党在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理论,实现理论指导的科学化。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原则性、规范性、制度性和创新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二是深入研究我党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思想。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与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并形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体系,对于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构建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体系。要准确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努力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科学界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明确党建工作的原则、目标及其指导方针,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形成独立、系统和科学的党建理论体系。
2.完善党建工作制度。科学的制度是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障。要及时总结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确保党建工作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和运行科学。一是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只有建立起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设置科学、管理规范的党建领导体制,才能明确党建责任主体,理顺隶属关系,避免“条块分割”,获得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二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党员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三是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各级组织部门可以采取专款专用、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还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等方法,确保党组织活动经费。四是建立党团共建制度。树立“大党建”观念,建立以党建带群团建设、以群团建设促党的建设的党建工作制度,为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五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以考核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系数为主建立党建工作的数量考核体系,对党的建设现状和实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起到督促、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3.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根据形势变化和党建工作自身的特点,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工作活力,真正把党的建设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是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关键。一是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体系。平衡计分卡是应用于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可以考虑将其导入党建工作之中,构建党建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体系,对各个岗位的党务工作者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管理。这不仅可以节约执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运用信息网络新技术。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党建工作由传统的静态管理向科学化、智能化的动态管理转变。比如,利用党建网站、“手机党校”,发布传递党内信息,这可以使广大党员随时随地了解党建信息;通过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党组织、群团组织和党员职工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视频、微博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和处置机制,开辟密切党群关系的新渠道,及时掌握党员职工的利益诉求。三是运用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科学方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应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积极探索创新党的建设方法。比如,运用心理学方法,注意分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心理状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需求度;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系统工程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等管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党建工作之中,实现党建工作的现代化。四是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它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比如,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与社区党建的关系,构建社企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党的活动社区化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正常化,从而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社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