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

2011-08-15尉红梅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文化

尉红梅

(中共茌平县委党校,山东茌平252100)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演进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

1.邓小平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79年9月,召开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讲话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0年12月,中共中央专门就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批判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论述了精神文明的问题,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毫无疑问,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给予高度重视,他曾在不同场合、在多篇讲话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首次把精神文明提高到“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的战略高度,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精神支柱,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邓小平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全面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四有”新人。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新人的原则性要求,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明确概括了社会主义新人的具体内涵,提出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这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

2.江泽民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着眼于文化建设新的形势,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和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新论断,提出了包括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内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对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江泽民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提出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一,他从两个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反复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第二,他从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作了全面论述,并且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三,他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出发,提出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和任务。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历史作用,体现了文化建设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

3.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在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文化建设理论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而进行的创新。其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提升了加强文化建设战略意义认识的高度。在第七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想。2006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第三,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三十八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并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五项要求。第四,提出“人民文化权益”的概念。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提出“三个更”(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好地保障),特别提出“人民文化权益”的概念,提出让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富有深意。第五,深化和升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第一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提出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经验

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本质特征和建设方针原则上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但又都具有时代特征,是时代的产物,对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指导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文化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的主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本质特征,通过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引导民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人生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本。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把这种多样化的文化格局整合到社会主义这个大目标上来,才能保证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鲜明特色。所以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2.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主义事业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面对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我们党始终立足于时代的前列,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向先进文化前进。党的十七大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时代号召,中国文化建设步入了历史新起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最大建设者和集大成者,什么时候我们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什么时候就能保证中国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什么时候离开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轨道,什么时候就会迷失方向,从而失去先进性,最终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就是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认识我国国情,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真实反映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贴近生活,就是要深入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中,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以及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反映生活本质,把握社会主流,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贴近群众,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和文化工作的目的。要把“三贴近”体现在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文化工作始终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更加具体实在、更加入情入理、更加可亲可信。

4.必须解放思想,不断推进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当今世界已迈进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正站在信息社会的门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消费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包括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在内的文化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间竞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一形势决定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增强。实现文化创新,就要始终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时代的要求审视文化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文化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推动文化工作,努力使文化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站在发展的前列,努力形成有利于文化工作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新机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寻求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文化需求的新方式;紧密结合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发展,根据人们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探索运用高新技术拓展文化工作的新手段;紧密结合当代世界文化进步的新趋势,顺应世界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的趋势,研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