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1-08-15龚万达赵咏梅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劳动发展

龚万达,赵咏梅

(1.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江苏南京210007;2.邹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山东邹城273500)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马克思在这段论述中清楚地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的变换。任何区域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基础上的,因此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源禀赋是资源的素质和状况,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资源的整体素质。

一、自然资源是决定或制约着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

产业革命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事实雄辩地证明,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资本初始积累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促进作用。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开国之初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就走完了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道路,而且美国还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尽管其快速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丰裕的自然资源功不可没。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现已探明煤储量35,966亿吨,原油储量270亿桶,天然气储量56,03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普遍缺乏资本与技术创新传统,出口资源以及初级资源产品就成为这些国家获取发展经济必须的外汇收入的重要甚至是唯一途径,因此自然资源为扩大本国投资乃至进入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上衣、麻布等等使用价值,简言之,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如果把上衣、麻布等等包含的各种不同的有用劳动的总和除外,总还剩有一种不借人力而自然存在的物质基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自然界是“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纳入劳动过程,“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3]。以往的政治经济学都把劳动看作是财富的源泉,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我们同时也不能忽视自然资源也是财富的源泉之一。正因为自然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与劳动共同发挥作用,劳动才能成为财富的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似乎觉得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小了,其实科学技术的进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和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对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无论有多少新的人工合成材料问世,制造它们的初始原料一定是来自自然界的自然资源。而且由于某些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已经成为制约一些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瓶颈。除非发生材料科学的巨大革命,否则这种瓶颈就不可逾越。

2009年发生的美欧联手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对中国限制战略性稀缺资源出口的诉讼就充分证明了“自然资源是决定或制约着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这一论点。稀土是当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稀土与有色金属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光学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均需使用独特性能的稀土。用量虽少,但至关重要,缺它不可。因而广泛用于当代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宇航开发、医药卫生、感光材料、光电材料、能源材料和催化剂材料等。高科技产业是支柱产业,未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托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可以说谁掌握了稀土资源谁就掌握了高科技的发展命脉。在经历了无序的价格战和出口配额削减后,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将由中国生产供应。这是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认为:“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如果中国限制或禁止出口,将会掐住日本的咽喉。中国或许不该去掐别人的咽喉。”浜田和幸的一席话,道出了西方国家惧怕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心声。[4]“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5]。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较低阶段,作为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特别是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劳动资料结构的复杂化,就使得具有生产资料效用的自然资源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获得了极其重要的意义,以致具有决定性作用,它能够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并成为制约现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6]。

二、自然资源影响初始产业布局和结构

由于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物质不同,即自然产品的多样性使人类劳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生产力结构的特点。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化。”[7]这里所说的“差异性”,就是指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差别性,这种差别性必然影响生产和劳动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形成不同生产力结构的特点,最终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布局。马克思早在19世纪发现的自然资源对于产业结构布局的影响的规律,至今仍然可以发现在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层面上发挥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许多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兴起了一大批工矿业城镇,围绕着它们,服务性人口和农业人口也大量地聚集起来,有的甚至形成了新的人口稠密区。如解放初期,在鞍山——抚顺——本溪地区开展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就是在当地丰富的铁矿和煤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它们已同沈阳、辽阳等一起,形成了我国第三大工业——城市集群。30多年来,为开发矿产,新兴的城镇是非常多的,它们大大改变了我国人口分布的面貌。例如,为了发展石油工业,建设了大庆市、克拉玛依市、茂名市、东营市等;为了发展煤炭工业,建设了平顶山市、义马市、淮北市、六盘水市、石咀山市、乌海市、七台河市等;为了发展钢铁工业,建设了包头市、马鞍山市、渡口市、嘉峪关市等;为了发展有色冶金工业,建设了铜陵市、东川市、金昌市、冷水江市等等[8]。

我们以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变化为例来说明自然资源对初始产业布局的影响。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冷战和西方对我们的经济封锁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落后,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是依托大城市、利用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的原则展开的,东北地区的鞍山矿区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铁矿原料产地,它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钢等钢铁厂依靠分布在河北、内蒙和山西各地的华北地区铁矿提供原料。湖北大冶铁矿是中南地区的重要铁矿石产地,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海南省都有相当规模的铁矿石储量,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钢铁企业在建立之时就是考虑到了本地区的铁矿石供应能力,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可见一斑。改革开放以后,国际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必须进一步调整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钢铁企业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目前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建立在省会城市,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这种布局产生的突出问题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形成巨大压力。沿海地区环境容量比较大,水资源丰富,适应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是必然的趋势。2008年下半年,中国北方两个沿海钢铁基地鞍钢营口鲅鱼圈港五百万吨项目和曹妃甸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项目投产。随着上述两个项目的投产,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实现资源型布局向建设沿海基地的重大转变,我国钢铁行业向沿海转移趋势明显。同时,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而我国的铁矿石大多是贫矿,加工成本较高,越来越依赖进口,钢铁企业建在沿海可以节省运输费用,也就是比内地更接近于原料的产地,其实也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符合自然资源对于产业结构布局的影响的规律。

就自然资源影响产业结构而言,澳大利亚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澳大利亚的天然草原和可耕地面积广阔,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品位高,许多矿藏如铁矿石、铝土矿、煤等的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在1788—1900年殖民地期间,澳大利亚经济主要以农业和矿业为主。20世纪初,虽然澳大利亚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农业和矿业仍然是澳经济的主要经济支柱。澳大利亚虽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外贸结构却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在其出口产品的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很大,占出口商品价值总额的75%以上,其农产品、畜产品以及矿产品主要用来出口,这与其所具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土地等)是密切相关的。

三、自然资源丰裕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9]。“古人就已经知道,劳动能力的天然便宜,即它的生产费用或再生产费用的天然便宜,是工业生产的一个重大因素”[10]。马克思引用狄奥多洛斯的《史学丛书》中谈到埃及人的论述:“他们抚养子女所花的力气和费用少得简直令人难以相信。他们给孩子随便煮一点最简单的食物,甚至纸草的下端,只要能用火烤一烤,也拿来给孩子们吃。此外也给孩子们吃沼泽植物的根和茎,有的生吃,有的煮一煮或烧一烧再吃。因为气候非常温暖,大多数孩子不穿鞋和衣服。因此父母养大一个子女的费用总共不超过20德拉马。埃及有那么多的人口并有可能兴建那么多宏伟的建筑,主要可由此得到说明。”并由此得出结论说,“在资本关系的统治下,在劳动的自然条件最有利,因而,尤其是在土地最肥沃的地方,资本的生产力最大,也就是说,剩余劳动时间最多,因而剩余价值最多”[11]。

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前3个因素属于社会资源,后2个因素是自然资源。可见自然资源的丰裕度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中起基础性作用。马克思对自然资源的丰裕度能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论断在马克思之后的现实经济发展中也拥有很多例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一国或一区域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尤其是在一国工业化的起始阶段,自然资源的丰裕度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铁矿平均品位低10%,而国外主要铁矿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其铁矿石不经选矿品位就可达62%的商品矿石品位。与高品位铁矿石相比,低品位铁矿石在投入高炉冶炼前需加入生石灰等添加剂,需额外增加辅料成本,也更花费工时,所以目前国内的钢铁业的铁矿石原料大量依赖进口。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而我国的铁矿石资源的品位低是我国的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决定初始的产业结构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新的比较优势出现之后,自然资源已经不再是产业结构的决定影响因素。但由于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人们仍然要对自然资源给予高度的重视,既要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还要注重循环使用自然资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1-202,56,560,561.

[3]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8.

[4]邱林.西方为何惧怕中国限制稀土出口?[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03-12.

[6]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

[8]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231-23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28.

[10][1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8,288.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劳动发展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热爱劳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