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保障增量”演绎“全域优抚”新格局
2011-08-15张明焕
张明焕 刘 伟
津市市“保障增量”演绎“全域优抚”新格局
张明焕 刘 伟
近年来,湖南省津市市委、市政府紧扣组织领导、培训服务、就业安置、维权保障等实践课题,通过加速四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和保障增量,开创出工作覆盖城乡全域、普惠全体退役军人的大优抚新格局,津市一跃成为湖南省“双拥模范”城市。
领导增量:整合组织新体系。一是整合领导网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武装部及服务经济的要素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二是延伸组织抓手。重组了市“五大家”领导、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四级优抚安置组织体系,并通过逐级签订复退军人就业安置责任状,做到了双拥工作级级有机构、层层有领导、上下有人抓。三是加大投入保障。在坚持将复退军人就业安置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基层优抚安置经费的投入,使每个社区年度工作经费由7000元增加到30000元,办公用房也由几十平米增加到200多平米。
服务增量:构建培训新网络。通过构建以省机电学院、职教集团、中联车桥为基地的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网络,以农村远教中心、农广校、农村产业大户为基地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网络,以民政局培训中心、市委党校为基地的城乡社区管理人才培训网络,先后设置了市场营销等28个专业,累计培训复退军人800多人次;通过在每个街道设立培训中心,对落户社区的复退军人进行技术培训,近两年先后举办有复退军人参加的培训班21期,培训复退军人和企业下岗军转人员185人次,推荐就业136人;通过分类实施小企业、小运输、小商业、小作坊、小维修、小种植、小养殖等“七小”创业培训,推行“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后续服务”的跟踪服务,帮助45名退役军人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安置增量:探索就业新模式。津市市开发了三个就业主渠道,确保了复退军人就业安置率达100%。一是开发自谋职业渠道。采取由安置单位出资,政府实施有偿转移安置,先后转移安置28人;采取政府出资购买就业岗位,鼓励复退军人自谋职业,市财政先后拿出专项资金500多万元,共安置495名复退军人自谋职业。二是开发劳务输出渠道。先后输出500多人次的复退军人到沿海城市就业,极大地缓解了本地复退军人就业安置矛盾。三是开发指令安置渠道。近两年来,先后安置多名退役军人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就业。
维权增量:打造惠军新平台。一是发挥政治优势,打造爱心维权平台。主要是发挥地方党政军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的政治优势,对全市特困优抚对象进行经常性走访慰问。近年来,已先后将389名困难退伍军人家庭纳入城乡低保,有137名下岗退伍军人被安置再就业。二是发挥系统优势,打造信访维权平台。主要是一改传统的“坐堂式”信访工作模式,变上访为下访、一级访为层级访、内访为外访、堵访为疏访,积极主动为复退军人解决各方面的利益诉求问题。
湖南津市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