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经验*

2011-08-15曲延志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中国工会工会组织工会

曲延志

(丹东市总工会 干部学校,辽宁 丹东 118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经验*

曲延志

(丹东市总工会 干部学校,辽宁 丹东 118000)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开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取得了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成果。这条道路的开辟所积累的成功经验,是在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辛探索所取得的,并成为中国工会运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会运动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工会运动模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深刻总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成功经验,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新局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积极的探索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8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的必然结论。”[1]这一正确的结论,是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2]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积极探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几十年的积极探索历程,反映出许多鲜明的特点。

在原则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工会运动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必须突出中国工会特色,这是探索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工会积极探索工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服务经济建设、巩固国家政权等方面发挥作用的理论与实践,并在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寻中国工会的特色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工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和“西化”的种种压力,坚持工会运动的社会主义方向;面对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中国工会坚定不移地探索构建中国工会模式,“体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3]

在阶段上体现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艰辛曲折探索,历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个大的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又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情况不同,党面临的形势任务不同,工会所处的历史方位也有所不同。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任务,工会从理论、制度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会运动和工会工作的新路子、新模式,不断形成中国特色。

在实践上历经艰辛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历尽艰辛和曲折,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纠正错误、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展开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在国际工会运动中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要探索,就不可能不犯错误、不走弯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在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会的地位与作用时发生过批判所谓的“经济主义”、“工团主义”,出现“工会消亡”的错误,以至文化大革命中“彻底砸烂工会”等错误,使工会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但是,这些错误和失误都在党的领导下得到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工会运动得到恢复和发展。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中国工会面临着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的选择。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工会经受了“分化”和“西化”的严峻考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实践证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4]正是由于我们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理论上的共识,并指导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

在运作上把握基本规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遵循和把握工会运动的客观规律,使工会运动的性质、目标、任务、形式、机制等与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相统一,与社会制度、经济和政治体制相统一。在工会与党的关系上,中国工会把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开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工会运动的政治方向;在工会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上,中国工会积极主动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了工会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社会支柱和企业伙伴的作用;在履行基本职责与促进发展的关系上,中国工会把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与维护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双向维护的理念和机制;在工会与会员和职工群众的关系上,中国工会坚持会员和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把自身建设与职工队伍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壮大工会的组织力量。牢牢把握规律,是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

二、重大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开辟,开创了中国工会运动的新局面,工会的职工利益代表者、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等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工会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大力弘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现代化建设,通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技术协作、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了中国工会经济工作的鲜明特色,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中国工会坚持以职工为本,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创新工会维权模式,探索建立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工会运作的社会化工会维权格局,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积极维护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管理,协助政府开展工作,依法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协助党和政府调处重大劳动关系案件和社会突发性事件,在一些重大政治性事件中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支持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维护了党的统一领导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坚持工运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了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和依靠力量。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组织保证。中国工会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工运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为工会工作的指导方针,依靠主力军、建设主力军、发展主力军,使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得以充分体现和不断发展。完善工会组织体系,拒绝工会组织的多元化,维护工会组织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根本要求。

职工的结社权得到切实保障,工会组织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企业法》、《公司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会和劳动法律体系,职工的结社权即主要是参加工会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得到尊重和实现。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工会组织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壮大,覆盖面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国基层工会组织达到197.6万个,会员2.39亿人。工会组织率的不断提高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使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强化,工会的地位、作用更加显现。

开创工会外交新局面,工会国际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工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给工会运动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工会注意把握国际工会运动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坚持奉行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外交方针,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工会的合作,加强同发达国家工会的沟通,调整中国工会与国际工会组织的关系,增强了中国工会与世界各国工人和工会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国际工运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成功的经验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工会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反映了新时期工会运动和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总结、运用和发展这些成功经验,是继续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必须遵循的原则。

必须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保证工会运动的正确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政治原则、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工会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的根本特点。”[5]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并发展起来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历史选择、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中国现代工会运动的历史,就是中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断奋斗的历史。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中国工会运动的发展壮大。中国工会的鲜明阶级性、高度政治性、广泛群众性与党的阶级基础、历史使命密切相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政治特征。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中国工会运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永葆生机活力的政治保证。

必须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密不可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同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工运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中国工会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就是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当代中国工会运动的主题,发扬中国工会运动的优良传统和组织优势,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彰显工会的积极作用。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工会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与新时期中国工会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推进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中国化,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创新理论与实践,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工会鉴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深刻变化的新特点,积极推动工会理论和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形成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维权观;明确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目标。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创新经验的升华,又对工会工作发展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在实践创新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探索建立了“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建会工作新格局,开创了工会组建工作的新局面;探索建立了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小企业联合工会等多种工会组织形式,完善了工会组织体系;探索建立了多层次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拓宽了宏观参与和源头维权渠道;探索建立了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行业性职代会等基层工会维权机制,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工会领导体制、困难职工帮扶、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必须坚持突出维护职能,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协调作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工会组织的神圣使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服务大局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职责。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主要源于工会的维护力。在维权理念上,工会必须坚持维护职工具体利益与维护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和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理念,积极协调劳动关系,推动实现体面劳动,以劳动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维护内容上,必须维护职工劳动经济利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权利等构成的完整的权利体系;在维护方式上,必须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在维护格局上,必须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工会运作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是工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适应工运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工会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解决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与工会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切实做到在思想上有新解放,理论上有新发展,措施上有新改进,实践上有新创造,在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作用中体现新作为。

[1][2][5]王兆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中国工运,2008,(10):11.

[3]习近平.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J].中国工运,2008,(10):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4-235.

The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s of Socialist Trade Union Developing Approac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Qu Yanzhi
(Dandong Cadres’School of City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Dandong 118000,Liaoning Province,China)

To insist on the socialist trade union developing approac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nevitable conclusion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e unions.Through hard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ist trade union developing approac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have achieved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ruits.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should becom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rade union movement of Chin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rade union;developing approach

D412.6

A

1673-2375(2011)05-0031-04

2011-07-25

曲延志 (1951—)男,辽宁丹东人,丹东市总工会干部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工人运动史、劳动关系和工会理论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寸 言]

猜你喜欢

中国工会工会组织工会
数读·工会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三十二)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二十七)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从载体到理念:中国工会新媒体应用的实践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