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党校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探析
2011-08-15韦自露
●韦自露
新形势下党校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探析
●韦自露
在新形势下,党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非常必要,应针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教学实践经验,充分认识当前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探讨新形势下党校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党校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应是党校的主课,也应是党校教学的传统和优势。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党校应顺应形势,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帮助领导干部在经典著作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这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利益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打造成为党校的经典课程、特色课程,这是党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一、传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较其他课程而言,提供给学员的是一种方法论、人生观和思想境界,而不是任何的物质资料和操作技能,没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和经济效益,无法满足学员的实用主义需要。这直接导致学员对该课程兴趣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学员积极性不高,感到这门课抽象性强、难学、难理解、不好把握、枯燥乏味,教师也觉得要上好这门课不容易。深刻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探讨该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对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技术比较单一、枯燥,无法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学员的交流和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教师上课一味地讲,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学员当做是被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实际感受,这样不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员的主体地位的发挥,无法实现教师与学员的交流和互动,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得学员很难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无法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反过来教师的长篇大论变成了吃力不讨好,导致很难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单方面地以为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就能使学员接受并最终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而事实是党校学员作为领导干部,已经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样的教学无法帮助他们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思考现实问题,更影响了学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科学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高度理论化、抽象化,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或长篇累牍地介绍学术界动态,就使得教学活动生硬刻板,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的方式方法
1.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要在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应该非常强调学员对经典著作的亲自阅读,让学员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领略经典的魅力,培养学员研读艰深理论著作并从原著中获得启发的能力。要使学员在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在原著中怎样提出、阐述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应让学员通过亲自地阅读经典著作或文章,去了解、掌握学习原著的内容。如果这类课程仍然主要通过老师的讲授来进行,就不能克服以前学习的局限。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也非常不利于培养学员研读艰深理论著作的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强调学员亲自阅读,必须让学员“亲自”去体验经典著作或文章的“原汁原味”。因为,这类经典著作或文章都非常的艰深,加上中西方语言体系、语境的差异,阅读起来也会感觉晦涩、难懂,所以学员往往有畏难情绪,不太愿意“亲自”阅读,宁愿还是让老师讲。为了帮助学员克服畏难情绪,真正做到“亲自”阅读,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讨论环节,让学员分享各自阅读学习经典原著的体会,并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师生共同分析与讨论,教师及时予以点评。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创新处是,在教学中尽最大努力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变学员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被动地参加讨论为学员“亲自”地读、“亲自”地体验、“亲自”地讲、“亲自”地分析、“亲自”地主动参与讨论。
2.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分为原著导读和重点研读两大部分。教师可开展原著导读,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代表作的概要介绍,梳理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而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教师抓住重点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原著写作的背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对于掌握文章所阐述的理论是必须的。遇到重要的结论和论证,可以联系历史上其他思想家的思想,说明哪些思想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哪些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哪些论证方式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独创,哪些理论解决了困惑人类已久的历史性的理论难题,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对前人理论成果的批判继承,进而自然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思想的结晶这一历史性的科学结论。还可以结合学员的困惑进行讲解,这些困惑既包括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认知和判断,也包括如何运用理论解答中国当下面临的诸多困惑和难题。这就要求党校的经典理论教学不能成为脱离当下现实的空中楼阁,一味专注于回答经典作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理论问题,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正符合邓小平同志“学马列要管用”的要求。
重点研读则力求突出要点、重点和难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学员自学甚至参与讲授,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思想观点;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放到一定历史范围之内,进行具体的分析。
3.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员积极参与,在生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经典原著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可以提前布置学员自学,在学员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课堂讨论,教师抓住重点进行讲授,并联系实际进行点评。在讨论中,提倡教师与学员各抒己见,平等争论,在辩论中形成共识。也可以开展主题研讨会,根据学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主题,在组织学员分组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各组选择优秀学员代表发言。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使各项教学环节能真正的实施,必须要精心设计,精选文章。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学马列要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多,选择哪一本要根据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来确定,要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三、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手段
1.项目制教学模式。要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应顺应党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尝试使用项目制教学模式。项目制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因为它能比较灵活地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气氛活跃,能极大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符合《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要求,《条例》明确提出,“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或者单列篇章和专题,由最擅长此内容的教师来主讲,进行一定的讲授,再将原著某些重要理论观点结合实际的热点或学员关注的焦点设计相应的研讨题目等,总之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员的实际设计灵活的教学环节,提高学员参与教学的兴趣。实施项目制教学还能较好地克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了使项目制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很必要的。应充分把多媒体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集文本、声音、图像、图片、动画和视频于一体。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该课程给人的刻板印象。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要实现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让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这样既有利于通过声、文、图、像等信息媒体的内容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学员做好笔记,跟上课堂的节奏,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达到综合的教学效果。还可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创设情境,给学员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总之,多媒体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的运用要适度、有特色,防止流于形式而失去了教学的本质,否则就失去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了。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只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成为学员终身受益的课程。
[1]张文喜,李春明.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实施困境,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46645.1 /.
[2]曹玉涛.重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课堂教学魅力[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董素琴.多媒体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7(4).
[4]陆世宏.浅谈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5).
A81
A
1009-4245(2011)06-0049-03
作者:韦自露,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讲师,邮编:530007
责任编辑:罗恩东
责任校对:俞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