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陶渊明田园诗探微

2011-08-15李晓敏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田园诗归隐陶渊明

李晓敏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

陶渊明的诗歌现存120多首,除咏怀诗中大量描写田园景物外,着重描绘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诗就有30多首。他的田园诗内容平淡自然,语言本色质朴,意境浑融高远,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隐着丰富的意韵和人生哲理,正可谓“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读陶诗就要像饮龙井、品佳酿,须细细品味,方能享受其醇美、浓香。

一、静穆、恬美自然与闲适自得的心情相谐

陶渊明通常被称为“自然之子”。热爱自然,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理想的重要体现,回归自然是陶渊明一贯的追求,也是他个性气质使然。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林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给人们呈现了一幅农村生活恬静美好的风情画卷,令人驻足神往,仿佛将要置身于世外桃源。同时,我们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深依恋之情。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给人无限遐想,留下无穷的回味。

在田园诗中,陶渊明总是能使其自然之性得到充分舒展,由此而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所以许多诗歌都将陶渊明自身的心境与言行流露出来,以此来展现诗人的质性自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樊笼”里不得自由亦不自然,归园田居后才复得自由。而心性的自然与生活的自然的合二为一也必须到自然中去才能达到自然而然的状态。“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自然界日出日落周而复始,飞鸟眷恋山林,晨出夕还,宇宙万物莫不顺乎自然,也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人也应顺应自然之理回归自然。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文本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充满了自然之物,自然之情。周围田园的南山、平泽、斜川、山涧等自然山水,秋菊、青松、幽兰等花草树木以及冷风微雨等自然景象都是其所爱,被他随时写进诗中,具有了诗意。诗中所选的自然之景寄予自然之性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中描述的田园风物,给人们带来的是种自然亲切的美妙感受,让人产生的是闲适愉悦之情。他在《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说:“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里面描写的幽雅环境没有尘世俗务牵扰,舂酒自醉自酌陶然而忘我,弱子绕膝伢伢学语,这种温馨与惬意在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

二、日常素材下蕴藏着诗人高洁的情怀

陶渊明将自己与生活完全融为了一体。他不是田园生活的旁观者和欣赏者,而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他不是泛咏山林,而是亲切自然地描绘出我们熟悉可感的田园风光,写出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表现出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往往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那朴素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景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将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体。正如黄文焕在《陶诗析义·卷二》所评:“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保处,琐屑详数,语俗而意雅。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我们也由此体味出诗人对置身其中的农家生活的愉悦之情。

诗人在《庚戌岁九月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在。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诗人认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生活基本所需,田家劳作虽苦,但却免掉了“异患”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劳作后盥洗小酌,亦堪欣慰。而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艰辛劳作中,乡村小路旁露水沾湿了荷锄月归的诗人的衣裳。但诗人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躬耕自食的理想得以如愿。一种怡然自得之状呼之欲出。所以,在陶渊明的笔下,艰辛的田间劳动成为艺术化的具有诗意的行为。另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记叙了他与村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订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何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与素心淳朴之人的交往,使诗人得到极大快慰。他们谈论的,没有世俗官场的争名逐利,勾心斗角,而是农事家常,“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所来往的,不是出于功利的金玉奇珍,浊酒一杯足矣。“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得欢当作乐,斗酒聚彼邻”。这些与浇薄的世俗相对照,不啻判若天渊。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自然尽显其中。

三、省净质朴的语言中蕴蓄着繁复丰美的深意

就在上引的《归园田居》中,诗人除以榆柳、桃李构成的静谧诱人的画面展示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劝导人们回归自然外,还以“羁鸟”和“池鱼”作对比、作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做到了归隐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一种少有的欣喜愉悦之情流于笔端。这与陶渊明的另一首田园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所表现的情趣一脉相承,都是暗示人们要“归真返朴”,这才是生活的真趣所在,才是人的真正归宿。既暗含深意,又不失其自然和谐的本色,情、景、理巧妙地交融在一起。

中篇《种豆南山下》一诗主要写诗人的耕稼体验。作者写他的劳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起句平实,朴素如随口而出。然而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在这里,我们看到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打湿衣服有何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足以使一切顿生姿色。而这掷地有声的一个“愿”字,更将那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含蕴捎出,可谓浑然天成,了无痕迹。诗中“带月荷锄归”一句更妙,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宁静的月夜归耕图啊!画面的清新淡雅,诗人心情的愉悦和归隐的自豪感都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流露出来,令人悠然神往。

可以说,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词语的取用最为平易、简净、含蕴,却又至为丰美的诗人之一。诚如著名诗词评论家叶嘉莹教授所言:“陶渊明的殆无长语的省净的诗篇,与他躬耕归隐的质朴生活,在其省净质朴的简单之外,原都蕴蓄着一种极为繁复丰美的大可研求的深意。”

四、对恶浊官场生活的憎恶和对黑暗社会的揭露是其田园诗现实的升华

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早年壮怀激烈。《拟古诗九首·其八》:“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他在《杂诗十二首·其五》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弱冠逢世阻”,他自年少即经历不少政治纷扰。从29岁至41岁的13年中,陶渊明时官时隐。他怀琼握兰,不肯矫饰,大志不得伸展,又不肯与诸如桓玄、刘裕这类置苍生社稷于不顾、专谋霸权的独夫民贼厮混,恐污了自己的清白,于是,只有归隐家园,独善其身。但归隐之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于朝政还是时时留心。应该说,陶渊明远离污浊官场,始终保持自身纯洁,归隐后并非心如枯井,不问世事,而是不断地思索、写作。诗中的田园那么美好,他抒发的情怀那么清纯,从另一面反映了诗人对污秽社会险恶政治的厌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在陶渊明从彭泽县令任上挂印归家一年后写的。诗人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当官比作“羁鸟”、“池鱼”,诗人竟然把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佳去处——官衙,视为“尘网”、“樊笼”,把读书人的最佳选择——当官,视为“羁鸟”、“池鱼”。他看不惯当时政治的卑劣和腐败,也鄙视那些士族门阀的腐烂豪奢的生活,反对那种不劳动而坐享其成的生活,所以他宁愿归隐和种田。他在《庚戌岁九月中於西田获早稻诗》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陶渊明在晋亡前十五年就认为做官“违己”而“不复肯仕”了,晋亡后又没有像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这就充分地证明了不是“耻腹屈身异代”,而是憎恶当时政治仕途的腐朽恶浊。如果说田园静穆的抒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那么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揭露、与恶浊官场的决裂,则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在门阀制度和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首次把目光投向平淡无奇的乡村,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其次,他为中国士大夫营造了一个精神避难所。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便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从这个意义上说,陶渊明是伟大的,虽然他的诗歌是恬淡的,他的写作是平和的,他歌颂的对象是最平凡的农村景象,但是他的这种诗风获得了高度的评价,开创了东晋诗坛新的诗风,使东晋诗歌焕发了新的生机。

[1]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80.

[2]游国思.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杨德山.论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及田园诗的审美价值[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6).

猜你喜欢

田园诗归隐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田园诗
草堂归隐
天宫院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浅谈田园诗的创新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