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影响浅析

2011-08-15张玮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人民币经济

张玮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强,2006年至2010年平均1美元兑换人民币分别为7.9718元、7.604元、6.9451元、6.831元和6.8267元。近期的升值步伐明显提速。2011年4月29日,1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6.4999元,首次突破6.5元这一心理关口。8月11日,更是突破了6.4元大关,达到6.3991。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也有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持续施压的被动促进。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我们应当以清醒的态度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权衡利弊,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正面影响,防范化解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至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虽然此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增长,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经济率先复苏。2006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7%、11.4%、9%、8.7%和10.3%。目前国内投资和出口需求仍然较旺盛,全球仍然继续看好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根据经济学理论,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必然导致该国货币走强,所以目前人民币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普遍青睐。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动力和主要原因。

2.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一直保持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巨额的“双顺差”,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我国国际收支总差额2004年至2010年分别为1794亿美元、2351亿美元、2854亿美元、4491亿美元、4587亿美元、4420亿美元和5314美亿元。其中经常项目差额2004年至2010年分别为687亿美元、1341亿美元、2327亿美元、3540亿美元、4124亿美元、2611亿美元和305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2004年至2010年分别为1107亿美元、1010亿美元、526亿美元、951亿美元、463亿美元、1808亿美元和2260亿美元。截至2011年3月,我国已积累了约30446.7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加大了外汇市场上外币的供应量,外币供大于求,人民币的国外需求增加,导致外汇价格下降,特别是美元持续走低,促使人民币持续升值。

3.输入性通货膨胀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人民币短期内继续升值。2010年10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一路攀升,超过了5%的水平;2011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以及需求强劲,物价上行压力仍然很大,PPI对CPI的传导也在继续。目前原油、有色、铁矿石等资源性商品输入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2011年我国乃至亚洲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欧美经济也开始复苏,世界经济进入上升通道,需求将明显增强,资源性商品价格还可能进一步上涨,要抑制这种输入性通货彭胀,本币升值是一种很好的措施。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是人民币升值的另一内在动力。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逼迫经济向低碳和节约型经济转型,要求技术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意味着要素优势正在丧失,靠挤压劳动力获得竞争优势的局面需要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不仅需要相应产业政策的参与和支持,汇率环境也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促进因素。

4.国际压力。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美国。同时欧洲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也一直给人民币升值施压。第一,美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2011年1月,盖特纳引用IMF的评价,称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低估,而这对于那些遵循“市场决定汇率”机制的发展中国家会造成困扰。但他也提到,中国最近几个月CPI指数都非常高,中国的通货膨胀速度明显高于美国,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速度远远高于名义汇率的升值速度。第二,欧盟也要求人民币升值。欧美对人民币汇率的逼压不断升级。在美众议院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后,欧洲部分国家和美国高层轮番表态,就人民币低估问题向中国发难,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已由美国“独唱”逐渐演变为多国组成的“大合唱”。第三,部分发展中国家加入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队伍。与欧美不同,新兴国家很少对人民币升值表态,但是近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巴西和其他一些新兴国家也要求人民币扩大浮动范围,增加人民币浮动的弹性,以平衡不平衡的国际经济。因此人民币升值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

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第一,降低进口商品成本。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很多重要物资,如石油、铁矿石、铜等都要依靠进口。长期以来,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这不仅会抬高整个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使国内企业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而且还会缩小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其亏损。人民币适度升值,可以使进口生产资料的成本降低,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提高国内企业的进口能力,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我国可以利用人民币升值契机扩大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和高科技装备等方面的进口。以造纸行业为例,我国造纸业属于典型的原料在外的内需型行业,对进口原材料如木浆、废纸浆、非木纤维浆等高度依赖。2009年近60%的木浆原料和47%的废纸原料源于进口;2010年1至12月,我国累计进口木浆数量达1137万吨,累计进口金额共计88.2亿美元,同期废纸进口总量约2435万吨,进口金额53.5亿美元,两者合计达141.7亿美元。人民币的升值将覆盖部分进口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成本上涨,为造纸企业带来实质性利好。第二,减轻国家和企业偿还外币债务的负担。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我国大量举借外债。随着人民币升值,国家作为债务人,到期需要偿还的外债本息所需要的本币数量将相应减少,从而减轻国家偿还外债的压力。承担外币负债的企业同样受益颇丰,航空业就是个典型。我国的航空业属于典型的高比例外汇负债类行业,尤其是美元负债。航空公司有大量的航空器材融资租赁负债,每年需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费用和本金,而人民币升值会给航空公司带来一次性的汇兑收益;再加上进口航空燃油价格相对下降,而燃料费用占航空公司总成本的30%左右,因此,人民币升值会大大降低航空公司的成本。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负债中98%为美元负债,67%为长期负债。人民币每升值1%将使公司每股盈余(EPS)增厚约0.05元。人民币的升值直接使得南航2011年一季度的财务费用由去年同期的3亿元,变为负的2.73亿元,为公司净利润的提高作出了一定贡献。根据各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以测算出各航空公司业绩对人民币升值的敏感度。例如,人民币升值比例为1%,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汇兑收益分别为3.091亿元、4.037亿元、2.914亿元和1.056亿元;人民币升值比例为1.5%,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汇兑收益分别为4.6365亿元、6.0555亿元、4.371亿元和1.584亿元;人民币升值比例为2%,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汇兑收益分别为6.182亿元、8.074亿元、5.825亿元和2.112亿元;人民币升值比例为2.5%,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汇兑收益分别为7.7275亿元、10.0925亿元、7.285亿元和2.64亿元;人民币升值比例为3%,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汇兑收益分别为9.273亿元、12.111亿元、8.742亿元和3.168亿元。人民币升值比例为1%,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252元、0.0504元、0.0258元和0.0256元;人民币升值比例为1.5%,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378元、0.0756元、0.0387元和0.0384元;人民币升值比例为2%,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504元、0.1008元、0.0516元和0.0512元;人民币升值比例为2.5%,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63元、0.126元、0.0645元和0.064元;人民币升值比例为3%,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756元、0.1512元、0.0744元和0.0768元。第三,增强我国居民的国际购买力。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进口产品的价格变得“便宜”了,这必然扩大人们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人民币升值使出境旅游和出国留学的成本降低,对相关行业是直接的利好消息。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汇,出境游成本明显降低,使得我国居民出境游热情高涨,在境外的消费也更加积极。境外学费和生活费的相对下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留学深造。第四,缓解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均衡问题。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威胁论”使中国的对外贸易磨擦不断,特别是2009年以来,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急剧增加,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遭遇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大量增加,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2009年全球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涉及中国,美国贸易保护的最大目标也是中国。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抑制出口,遏止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改善对外均衡问题。这样可以减少贸易摩擦,缓和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关系,从而减轻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创造更加平稳友好的贸易环境。第五,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优化我国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大多采用低价策略占领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必须降低生产成本。但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经营管理入手,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的升值,将导致原本流向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外资会寻求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向优化方向调整,进而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2.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第一,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我国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出口产品多为价格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本来就很小,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为了继续保持价格竞争优势,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必须保持原来的外币价格,这必然进一步缩小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其陷入困境。如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玩具加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加工制造行业,主要以低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比较优势,人民币升值将大大影响此类产品的出口及整个行业的获利。“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纺织品出口利润就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棉纺织品的利润约下降12%,毛纺织品下降8%,服装业下降约13%”。出口企业面临的出口收入转化为人民币汇兑损失,也使其所获利润进一步减少。此外,人民币升值还使我国劳动力价格明显高于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周边国家。这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导致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缩水。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如果人民币大幅快速升值,那么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将遭受无形损失,面临严重缩水。第三,不利于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人民币升值后,外商用于投资的资金兑换成人民币将变少,在华投资成本上升,外商可能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从而减少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利用外资可能呈现逐渐下降的局面。此外,人民币如快速升值,会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成本降低,必然加速资本外流。第四,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稳定。本币的升值压力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这样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此外,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有可能使国外短期投机资金大量涌入,在外汇市场上炒作人民币汇率,套取差价收益。正如林毅夫所言,“在人民币升值的背后,我们总会看到热钱的影子,这一情况正随着近期人民币加速升值变得更为复杂。从日本过去的经验看,过快的升值速度,非但不能减少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继续增加,相反只会给热钱的流入释放出更强劲的信号”。这将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动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第五,增加国内低端劳动力失业压力。人民币加速升值使出口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而这些出口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劳动者将因此面临失业。此外,外资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之一。人民币升值导致外商减少对华直接投资,外资增长减缓,将使国内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的国家,如果就业问题无法解决,失业率不能降低,必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1]刘绪怡,杨生茂.美国通史(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1.

[2]李剑鸣.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177-178.

[3]刘绪怡,杨生茂.美国通史(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21.

[4][美]史蒂夫·J·迪纳.非常时代进步主义时期的美国人[M].萧易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

[5]李颜伟.美国改革的故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7.

[6]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J].国际经济评论,2005,(5).

[7][美]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亨利·斯蒂尔·康玛杰.美利坚合众国的成长(下册)[M].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377-378.

猜你喜欢

人民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为什么人民币里没有3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人民币中的小发现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