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问题探析

2011-08-15薛勇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云南省保健人力资源

薛勇军

(云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问题探析

薛勇军

(云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正在实施的桥头堡战略是云南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重要举措,而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对云南省加快实施桥头堡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云南省人力资源要向人力资本转化,就必须转变观念,发展教育,完善相关机制,加大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

云南省;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现状;问题;对策

正在实施的桥头堡战略,不仅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与西南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推进云南省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实现云南省加快追赶东部发达地区的现实需要。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云南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和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加快云南省人力资源开发,以适应桥头堡战略对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需要。

一、云南省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现状

1、云南省人力资源的数量现状。根据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云南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占全国人口数的比重是3.43%。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云南省总共增加了308.7万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长了7.20%,平均每年增加30.9万人口,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增长0.70%。与此同时,全国2010年比2000年人口数量增长了5.84%,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增长0.57%,相比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云南省总人口数量增长幅度要明显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劳动力数量方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全国2009年城乡就业人员数总量是77995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8.4%,云南省2009年城乡就业人员数总量是2730.2万人,约占云南省总人口的59.7%。这些都说明了云南省是一个人力资源大省,有待于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

2、云南省人力资源的质量现状。(1)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根据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在全省6周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学历以上(包括大专)文化程度的有265.6万人;具有高中(包括中专及职业高中)文化程度的有385.0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263.1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994.4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云南省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全国相比,云南省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依然低下。公报显示,2010年,云南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是5778人,而同期全国是8930人,云南省比全国低315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是8376人,而同期全国是14032人,云南省比全国低565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是27480人,而同期全国是38788人,云南省比全国低1130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是43388人,而同期全国是26779人,云南省比全国还高16609人。云南省文盲率是6.03%,而同期全国则是4.08%,并且云南省在2010年(六普时期)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全国2000年(五普时期)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基本持平。这些都说明了云南省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依然低下,与全国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2)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虽然云南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比前些年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比起全国而言,专业技术人才仍然比较匮乏。截至2009年底,云南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0多万人,占云南省总人口数的1.97%,其中高级职称人员有7万多人,约占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8%。而截止到2008年,我国总人口中人才总量已经达到1.14亿,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已经达到4686万,公有经济专业技术人才2883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16%,高级职称284.6万人,约占公有经济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9.9%。显然云南省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方面与全国有较大的差距。

3、云南省人力资本的现状。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能够带来收益的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人的知识、技能、能力、健康及其它特征。目前学者们公认的人力资本形成的五种途径是:正式建立起来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职人员培训;医疗和保健费用;不是由企业组织的那种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个人和家庭通过迁移以变换就业岗位。我们从人均受教育年限、成人识字率、教育经费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描述云南省人力资本现状。(1)人均受教育年限。根据2001年和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地区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数据,再经过计算可以得到2000年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是7.51年,而同期云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是5.88年,2009年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是8.38年,而同期云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是6.91年。(2)成人识字率。根据2001年和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数据,经过计算可以得到2000年全国和云南省成人识字率分别为90%和79.05%,2009年全国和云南省成人识字率分别为92.9%和86.26%。(3)教育经费。根据2001年和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地区财政支出情况数据,经过计算可以得到2000年全国和云南省财政支出中教育方面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15.53%和15.05%,2009年全国和云南省财政支出中教育方面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16.17%和15.79%。(4)医疗卫生。我们用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衡量医疗卫生情况,根据2001年和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据,可以得到2000年全国和云南省每千人口中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是3.60人和3.09人,2009年全国和云南省每千人口中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是4.15人和3.12人。虽然云南上述4个方面的数据2009年要高于2000年,但却大大低于全国同期水平。

二、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社会意识有待加强。社会意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先进的意识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落后的意识可以阻碍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前,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社会意识不强,这直接阻碍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社会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1)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认识还不到位。许多人只是按照传统的观念将人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对待,而没有认识到人具有无限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推动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是一种资源,通过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和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可以使现有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以后还可以使人力资源价值得到增值,并且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①(2)人才观念陈旧。虽然重视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但是,不少人对人才标准的认识是有偏差的,有的人把高学历作为人才的标准,有的人把高职称作为人才的标准,认为只要有高学历或者高职称,就具有较强能力,就可以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谓人才是指能够熟练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人。(3)具有战略思想的开发观念差。通过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和人力资本投资政策,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战略问题。客观上要求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性变革,如果能实现这种根本性变革则是管理领域中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但是,云南省很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依旧沿用传统人事管理观念,重人力资源管理轻人力资源开发,并且重约束轻激励,这就在根本上难以形成尊重人的环境,也难以满足人的不同层次需要,从而难以有效的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②

2、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从世界各国的振兴史来看,每一次经济的追赶,都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力资本的较快提升,教育是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础条件。教育可以给各国带来巨大的变化,可以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可以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③但是,相比起全国而言,云南省的教育事业发展仍然比较落后,这是制约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根本问题之一。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1)高等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有人认为我国的教育部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最后一块领域。无论是考试方式、还是专业建设等都由政府规定,学校很少有自主权,缺乏竞争机制,经济落后的云南省也是如此。(2)高中和高等教育发展落后。在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方面,云南省与全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仍然比较落后。据统计,2009年每10万人口中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是2126人,而云南省是1298人,2009年每10万人口中全国高中在校生人数是3495人,而云南省是2578人。(3)非正规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成人教育方面,成人教育在云南省很多高校被当作创收的手段,招生时没有严格的淘汰机制,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上热门专业,个别专业甚至有名无实;管理混乱,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和针对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学生出勤率低,考试纪律松散,教师出题有意降低难度,学生普遍存在混文凭的想法,教学质量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④在职培训方面,除了一些经济效益好、观念超前的大中型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对在职人员的职业培训普遍投入不足,缺乏投资热情。当然其他方面的培训发展更是缓慢。

3、人力资源流动不充分。加快人力资源流动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劳动者来说,通过支付一定的迁移费用后,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原有的知识潜力得到发挥,而且,由于在更加合适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可以给劳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因此可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目前,一是我国的户籍制度对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合理有效配置是一个较大的障碍。森严的户籍制度虽然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改变,但多数地方还在维持旧的户籍制度。二是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和劳动管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员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职称等都与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工龄、资历等相联系,而人事档案由用人单位掌管,很多用人单位把它当作限制员工“跳槽”的武器,限制了人力资源的流动。这些都导致人力资源的流动不够充分,从而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⑤

4、医疗和保健费用偏低。医疗和保健方面的投资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也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医疗和保健方面的投资可以延长人口的寿命,从而相对增加了社会劳动的供给量;可以使劳动者在工作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促使劳动者更多地投资于正规教育、在职教育以及迁移流动等方面,从而可以增加个体人力资本的价值。因此,医疗和保健方面的投资可以导致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但是,目前云南省医疗和保健费用明显偏低,据统计,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医疗和保健费用占856.41元,而同期云南省的相应数据是708.78元,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云南省要进一步加大医疗和保健费用方面的投资,以提高云南省人力资本的存量。

三、促进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对策

1、强化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社会意识。云南人的思想观念在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如果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得到解决进一步解放,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进程就会受到重重阻碍。没有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思想观念,就难以形成相应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资源以及人力资本是第一生产要素的思想观念,强化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社会意识,从而加速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⑥。(1)通过宣传与教育,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授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基本知识,并且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2)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这样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下,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社会意识就会得到强化,这有利于加快推进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3)各级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等其他形式的自然资源不同,人力资源的实质是一种资本性资源,并且要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任何其他形式的资本投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思想意识,以促进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

2、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就必须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出一大批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应该逐步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各高校(包括高职教育)必须根据地区或行业人才的需要,结合市场的变化趋势,加强自身建设,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确定学校的招生权、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权以及专业和课程自主设置权等,以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⑦(2)加快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针对云南省高中和高等教育发展落后的事实,应该通过各种政策加快云南省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把高中和高等教育以及学生就业工作纳入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积极稳妥地调整高中和高等教育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并且优化高中和高等教育的体系,促进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3)大力推进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招生要有严格的淘汰机制,专业的设置要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要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4)积极发展在职培训。纵观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在职培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起过并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云南省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不足的,今后要加强职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努力使在职培训成果与职工的工资待遇挂钩,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并且尽快完善有关劳动经济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降低用人单位在进行在职培训投资时的风险性。(5)提倡终身教育。由于知识老化速度在加快,在人的一生或整个职业生涯中,大学阶段的学习只能获得所需知识10%左右,而其余的90%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而且,人们的职业角色会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充电”。这正是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所在。云南省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也必须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构建完善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3、完善人力资源的流动机制。当前,云南省新的发展历史机遇已经到来,这就更需要加强云南省区域内的人力资源转化与合理流动,实现云南省各地区在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上的优势互补,并努力使全国其它地区的人才向云南省流动。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目前,云南省乃至全国仍然保留带有计划经济时代性质的户籍管理制度,它严重地妨碍着云南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必须对云南省户籍制度加以改革,尤其是要打破城乡隔离制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2)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和劳动管理制度,使得人才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国家和社会赋予的相应权利,履行国家和社会规定的相应义务。⑧(3)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云南省的人才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才市场总体发展程度较低,并且发展很不完善;要加快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必须加快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要运用现代咨询手段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并及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人才服务机构要根据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开展人事代理、人才租赁和人才测评等相关新型服务。

4、加大医疗和保健方面的投入。劳动者由于先天因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身高、体重和健康状况,但是,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也与后天营养的摄入量、锻炼和健康护理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基本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延长劳动者的寿命;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平等参与社会机会;可以形成全民健康投资的社会氛围,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当前,云南省的医疗保健服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存在过度市场化的问题,在乡村可能更为严重。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云南省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即使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也是采用公共财政支持措施提供公共医疗和保健方面的服务,以此来避免医疗服务提供者为利润所驱动的现象。⑨从目前云南省的情况来看,医疗和保健服务的市场化非但不能起到降低医疗和保健成本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医疗和保健方面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造成医疗和保健方面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结果。因此,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大在医疗和保健方面的投资力度,同时,应采取措施,努力整合医疗和保健资源,提高已有医疗和保健资源的服务效率。

注释:

①邹静、占宏:《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难点及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②李婷:《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9月。

③徐来鹏:《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对策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1月。

④佟玲:《谈现阶段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佳木斯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⑤李俊霞:《我国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经济问题》,2004 年第 11 期。

⑥曹蓉:《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⑦张强:《关于沈阳地区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对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9月。

⑧李淑敏:《浅谈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机电兵船档案》,2009年第1期。

⑨杨敬宇、李岳峰:《卫生服务市场与卫生体制改革》,《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0期。

F241

A

1671-2994(2011)06-0130-04

2011-09-25

薛勇军(1980- ),男,山西运城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

*本文系2010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项目:《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人力资源支持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JD2010ZD09)和《云南省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5300206059916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文兴

猜你喜欢

云南省保健人力资源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