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探析

2011-08-15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

毛 辉

(曲靖市教育局,云南 曲靖 655000)

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探析

毛 辉

(曲靖市教育局,云南 曲靖 655000)

中青年领导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围绕当今中青年领导干部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这一主题,笔者结合自己成长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当今中青年领导干部应具备“六个要”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一是要有敬畏之心;二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三是要有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四是要经常时时不断更新观念;五是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六是要经受住共产党人的时代考验。

中青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探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新的形势和任务、人民群众对中青年领导干部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两个方面的事实:一方面,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王瑛、沈浩等众多优秀干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焕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牢固树立和忠诚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人生最高追求和最大价值这个根本问题。另一方面,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面前栽跟头、吃败仗,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之所以这样,归根到底是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这两个方面的事实,是我们认识领导干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重要性的活的教科书。下面笔者想围绕中青年领导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事业观?当今中青年领导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结合自我的成长历程和工作实践谈点体会,抛砖引玉,是所致愿。

一、心要敬畏——要有敬畏之心

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

1、要敬畏历史。“政声人去后”,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终要交由历史来评判。为官者,总要思考身后留下点什么,对历史有个交待。想干事,值得鼓励,然而,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所谓政绩,目光短浅,心态浮躁,或做“一锤子买卖”,或搞“形象工程”,或“拿公家的钱交学费”。历史最公正,对那些没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无论一时多么风光无限、做得多么轰轰烈烈,终会昙花一现;对那些敬畏历史、踏实做事的人,即便一时遭遇不公和委屈,历史也会记住他、褒奖他。敬畏历史,需要深思熟虑、认真谋划,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只有破除急功近利的心态,放宽胸怀,放远目光,才能交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2、要敬畏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常讲: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人民之所以“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敬畏人民,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执政60余年,历史条件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变不得。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为民用权,而是高高在上、麻木不仁;不是为民谋利,而是营私舞弊、贪污腐化;不是情系于民,而是视人民为“刁民”。敬畏人民,就是要弄清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只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才能在人民心中树起丰碑。

3、要敬畏组织。组织之于干部,犹如阳光、雨露、沃土之于草木。一个人的成长,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和努力,但同样要靠组织培养和同事支持。对中青年领导干部来说,没有了组织,纵有天大本事也毫无用武之地;背离了组织,怎样的荣耀也会化为乌有。有的中青年领导干部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位置。提拔重用了,觉得是凭能力、靠“后台”;“原地踏步”者,就认为组织“亏欠”了他;更有甚者,凌驾于组织之上,一手遮天、独断专行。敬畏组织,就要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事业的繁荣发展之中。不搞“小圈子”、远离“小兄弟”,自觉维护大局与团结,抵御歪风与邪气,以优秀品格和工作业绩,赢得组织认可、他人尊重。

4、要敬畏舆论。信息社会、网络时代,舆论是强大的监督,舆论也代表社情民意,中青年领导干部必须接受舆论的监督甚至是拷问。但一些领导干部,对舆论或是“畏而不敬”,总以为舆论就是“捅娄子、惹麻烦”,抵制、封堵正当的批评;或是“敬而不畏”,装聋作哑、油盐不进,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敬畏舆论,就要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舆论当镜子,防微杜渐,慎始慎终;也要把舆论当平台,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的主张,争取各方支持,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敬畏,并非畏首畏尾、做“太平官”,而是认识到民心民意不可违背、客观规律不许违抗、党纪国法不容践踏,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有所为有所不为,无愧组织、无愧人民、无愧历史。

二、立场要稳——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记践行宗旨

1、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党的事业中,领导干部的导向作用、把关作用、示范作用发挥得如何;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问题解决得如何,是直接关系到把群众“往哪领”、“向哪带”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目前,在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例如,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讲:“社会主义理论好,资本主义实际好;社会主义制度好,资本主义生活好;社会主义将来好、资本主义现在好。”有些人由于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丧失了信心,便大搞“短期行为”,奉行“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处世哲学;有的公开说:“理想是空的,权力是硬的,金钱是实的;要抛弃空的,抓住硬的,大捞实的”。有的一遇到新的改革措施出台,就产生迷惑,甚至怀疑搞的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有的遇到某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或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失误,就否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有的当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受到了影响和冲击时,就埋怨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等;有些同志说现在企业是“工人为钱干,干部用钱管,一切向钱看,没钱说不转”。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打牢“信念根基”是关键。因此,中青年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一是在理论上真正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搞清楚;二是在思想上,要科学对待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异或我们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要把不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带来的问题与这一理论的重大作用严格区分开来;三是在工作上,要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2、必须牢记党的宗旨,要把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立场,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并在领导工作的各方面、各阶段和全过程中得到落实。同时,中青年领导干部还要提高抵御各种风浪侵袭的高度自觉性,这样才能保证做到一心为人民谋利益,保持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当前,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应特别注意:一是“邪风”。所谓“邪风”,就是那些危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图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风”。因此,领导干部要勇于顶“邪风”,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二是“香风”。所谓“香风”,就是诱惑人们的腐化之“风”,坚定政治立场,就要自觉地做到不贪享乐、不贪金钱、不贪女色、不贪名利地位,不为腐朽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所诱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三是“歪风”。所谓“歪风”就是屡禁不止、边治边犯的不正之“风”。顶“风”,关键是中青年领导干部要强化原则观念,做到不怕“鬼”、不信邪、不怕丢“乌纱帽”、不怕断“后路”,坚决抵制以“关系”代替原则,以“人情”代替党性的歪风,在领导工作中做到以坚持原则的坚定性来保证政治立场的坚定性。

三、眼睛要亮——要有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

政治鉴别力是指从政治上识别复杂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政治敏锐性,就是要见微知著,在某种事物刚露头时就能把握其本质和发展趋势,并据此确定所应采取的态度和对策。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的强弱,关健取决于理论根底的厚薄。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于从政治上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就难当大任,难受重托;这是因为如果政治上不强,关键时刻就会出现政治上的摇摆问题,甚至会犯大错误。比如,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往往是人云亦云,分不清是与非,表现出旗帜不鲜明:正确的不敢坚持,错误的不敢反对,抱着“骑墙头”随风倒的态度;甚至有的颠倒了是非,混淆了黑白,丧失了立场,犯了大错误。中青年领导干部要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下功夫:

1、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要在学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下功夫。当今我们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年代,社会在变、客观事物在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去认识、去解决。因此,中青年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以不断清除脑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认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只要我们中青年领导干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和进行理论思考,就为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就有了“主心骨”。

2、要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正确辨别其是真是假、是善是恶、是美是丑、是正是误,才能进而对具体问题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和处理,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我们中青年领导干部尤其应当下功夫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掌握辩证思维方法,不断提高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要把理论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切切实实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增强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鉴别事物,从而进行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竞争发展的大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大势、社会体制转型期广大群众思想的变化及其发展的大势,保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四、观念要新——要经常时时不断更新观念

思想认识、思想观念是实践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实践的发展。实践发展了,原有的思想认识、思想观念如不及时更新,就会成为继续前进的障碍。因此,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总是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会一劳永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是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牢牢地掌握这个法宝,正确地运用这个法宝,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党性坚强的表现。那么,如何掌握这一法宝呢?我体会,主要做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冲破“左”的思想禁锢。现在障碍改革开放步伐的,有右的干扰,也有“左”的干扰,但主要是防“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根本之点在于纠正了过去那些“左”的错误。最集中的是要破除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认识问题上的种种误解和偏差。一是公式化,即静态地看社会主义,按公式建设社会主义。二是片面性,只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三是绝对化,把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特征绝对化,并与资本主义社会完全割裂,绝对对立。因此,在宣传什么是社会主义上要有三个转变:一是要由“静”转“动”,即由静态地看社会主义转到动态的看社会主义,树立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的观念,消除教条主义的影响。二是由“偏”转“全”,即由只从生产关系方面片面认识社会主义转到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树立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统一的观念,切忌片面性。三是要由“分”转“联”,即要从把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绝对地分割开来转到对立统一地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克服绝对化倾向,敢于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一切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2、破除植根于小农经济土壤的旧意识旧观念。在我国,小农经济思想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是阻碍改革开放步伐的重要因素。小富即安,温饱自足,无所作为;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嫉贤妒能,轻视知识,压抑人才;追求大而全、小面全,“宁为鸡头、不为牛尾”;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观念,都与改革开放所要求的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格格不入。中青年领导干部应当成为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先进分子,彻底抛弃这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迅跑。

3、把主观与客观、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回顾领导工作的实践,我感到在这个问题上最容易出毛病,而且常常反复出毛病的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唯书唯上。就是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从定义出发,从本本出发。受“左”的或传统的僵化观念的束缚比较严重,在实际工作中遇事找本本,什么都等红头文件,贯彻上级精神照抄照转,不在与实际相结合上下功夫,工作缺乏创造性等现象仍比较普遍。二是把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割裂开来。一讲解放思想,就忘记了实事求是,脱离实际,乱闯乱干;一讲加快发展,就不顾客观条件,不讲客观规律,不讲质量效益,盲目攀比速度;一讲放开搞活,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一讲宏观调控,就什么都想统,什么都想收。三是跟风赶浪。就是不立足于现实,不立足于自己的具体实际,盲目地跟着气候走,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跑,人家搞什么也跟着搞什么,人家搞多快也要搞多快,说上一起上,说下一起下。四是一刀切,一律化。在布置和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考虑事物的多样性的发展和不平衡性,不分析各县区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不研究各地的具体特点。往往是一个要求、一个政策、一个模式往下贯,出了问题一个方子吃药,这看起来很坚决,实际上行不通。五是走极端,绝对化。离开事物的本来面目,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好就是绝对的好,不好就是绝对的不好,工作中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六是不能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度来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事物的复杂成因,只看到一两个方面,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解决起来,就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结果事倍功半,按起葫芦浮起瓢。七是在解决问题中不能把握好度。不认真研究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处理问题不注意火候,不注意掌握分寸,不区分界限,往往讲过头话,做过头事,结果造成许多事情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八是不面对现实,不接触矛盾。制定政策措施,不注重从现实的矛盾中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拿出的东西,原则话多,道理都对头,就是在实际中不好操作,不解决实际问题。以上这些表现,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没有把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努力实现这几个方面的统一,防止在这几个方面出现偏差。

4、在掌握客观实际上下功夫。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首先要尊重实践,把客观实际搞清楚,但掌握客观实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的,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客观实际又是千变万化,今天弄明白了,明天不一定明白;同时,由于人们的利害得失关系,有时候也干扰和影响我们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所以,要真正认识客观实际必须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基本的途径还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真正达到认识客观实际的目的,必须在“亲知、真知、深知”上多下功夫。到最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了解真实情况,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及时总结经验,探求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如果只坐在办公室,凭想像当然办事,就很可能在决策上造成失误。因此,必须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把实际情况搞透,把问题摸准,实事求是地采取措施来解决些问题。

五、作风要实——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思想解放了,路子走对了,就要有实干精神和求实务实的作风。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争取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搞那些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劳而无功、劳民伤财的事情。开会、讲话、发文件都要切合实际,解决问题,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实干,是共产党员改造世界观、发展事业的巨大力量。邓小平同志十分强调指出:各个部门和地方,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要注意“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小平同志的话,语重心长,切中时弊。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刻领会,认真思考,把自己摆进去,对照对照。事实证明,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疾苦,切切实实地多办实事,是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搞好各项工作的主要动力和基本经验。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一些领导同志中,讲空话,图形式,不下真功夫,只搞假把式,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的坏作风还严重地存在着。他们不学习,不调查,不认真思考,讲空话,讲大话,讲假话,讲一些似是而非和漫无边际的套话。他们喜欢开会,特别是开大会、开长会,满足老程式,轮流作演讲,行礼如仪;会前不准备,会上无主题,议而不决;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决而不行。他们在部门关系上,不是互相谅解、互相支持,而是抓住枝节问题纠缠不休;踢皮球,争利益,论高低,比输赢,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扯皮之中。他们只讲人情,不讲原则,整天走东家、串西户,到处找人谈话,除了讲个人的私利,就是说别人的缺点,自己不工作,还浪费了别人的时间。他们热衷于设机构,争编制,机构越精简越繁,人员越压缩越多,人浮于事,无事生非,增添了环节,加多了手续,降低了效率。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门面上,整天忙于送往迎来,出头露面陪会陪餐。他们争出国,把出国当成了待遇。出国前大讲必要性,争取出去;回国后,强调特殊性,为了不干。出去不少,办事不多。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老是陷在这些无效活动之中,除去睡觉、吃饭,还有多少时间去工作学习,还有多大精力去办实事!

“少讲空话,多干实事”,不只是个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个精神状态和革命意志问题,是个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问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到建国一百周年,接近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靠全国人民的实干苦干。首先,干部要身体力行,而后,再推广到整个民族,使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行为规范、是非标准、民族气质,并持之以恒,流传后代,成为振兴中华的巨大物质力量。

我们有些同志沽染了一些很坏的风气,他们习惯于坐在屋子里,豪言壮语,气吞山河,听起来似乎决心很大道理很多,但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高谈使他们浪费了很多时间,阔论使他们耽误了许多事情。有些同志“茶碗一端,说话无边;香烟一点,专说人短”。他们习惯于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就是不说怎么样才对;他们总喜欢说这人不行,那人不行,就是不说自己行不行;他们不当运动员,只当裁判员,只吹哨不上场,谁“进球”吹谁“犯规”;你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干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错了他说“意料之中”。他们涣散了别人的斗志,污染了周围的空气,误事、误国、误人、误己,此患不除,现代化难矣。因此,我们要大造社会舆论,采取有力措施,使实干为荣,使空谈为耻。评价一项工作要循名责实,看是不是取得了实际效果;考核一个干部,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看他究竟办成了多少实事。要提拔、重用、奖励那些有干劲、有才能、办事实、有成效的人。要查处一些极端不负责任、空谈误事的严重官僚主义者,以明功过、以正视听,树一代之新风、兴中华之大业。

六、考验要受——要经受住共产党人的时代考验

在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我们党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青年领导干部遇到的诱惑很多。要保持先进、争当优秀,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经受住权、利、名、情的考验。

1、权力的考验。我们党长期执政就回避不了掌权的考验。当干部要做清正廉明的领导人,不当贪官、庸官、懒官、昏官。孙中山说,要追求干大事,不要追求当大官。党校中青班学员应该说都管着大事,包括县委书记也是管大事的。有同志觉得县委书记只是一个处级干部,权不大。一个县委书记少则管几十万人,多则管上百万人、你能说管的事不大?县委书记是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全国现在一共就2000个县委书记,如果都干好了,全国老百姓的生活会多受益!我觉得官本位是当前困扰干部工作的难题,是造成干部思想扭曲的重要原因之一。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党性教育,很重要的是解决官本位问题。现在有的干部不提拔不满意,提拔了还不满意。这种现象令人深思。党执政要掌握权力,但如果党员干部只想着掌权不想着干事,只想着当大官不想着干大事,受苦的是百姓,受害的是党。官本位的陷阱,中青年干部一定要时刻提防。

2、利益的考验。利的考验主要是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不简单否定个人利益,包括不否定党员干部个人的利益,但要求党员干部追求公利、约束私利,绝不能用公权谋取私利。领导干部公职在身、公权在手,如果追逐个人利益,肯定会导致公权私用,那就犯了执政的大忌。一个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构成的。如果按利益群体来划分,共产党的干部应该分布在最广大的群众之中,这才能体现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如果党的干部全分布在利益群体的高端,广大群众在另一端,大家想一想,群众会怎么看?是把你当作自己的代表、中间的一分子,还是把你当作另外一个群体或者特殊阶层,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共产党人从不因为自己是社会的优秀分子,而要求成为社会中占有利益最多的群体,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不能成为社会的最高利益群体。否则,我们党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就会丧失最基本的执政基础。党的干部要追求公利、约束私利,就是这个道理,这不仅是个理念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政治选择。

3、名的考验。名声是他人对你的评价,自豪感和羞耻心是你对这种评价的态度。重视名声是中国人的传统。一个干部注重自己的名声不是坏事。共产党的干部要求好名而不是求大名,求实名而不务虚名,求百姓口碑而不争风头功名,求长远之名而不追眼前之名。就像马克思说的,我们的事业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碑前,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前不久,《人民日报》发了一篇短评《政声人去后百姓论是非》,赞扬山东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祟高精神。我们每个干部都要像焦裕禄、王伯祥他们那样,不求个人之名,不图个人之利,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4、情的考验。讲人情也是中国的传统。中国共产党人是重感情的,不仅讲人民之情、同志之倩、战友之情,而且讲亲人之情、朋友之情、家庭之情。但情不可越法、情不可越规、情不可越德。从已经查处的腐败案体件看,为亲情所累、为人情所累、为私情所累,是导致领导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组织上对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自己更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没有个人严格自律,仅凭外在的纪律和制度约束,是很难经得起考验的。

总之,中青年干部必须担当起共产党人的时代责任,坚持共产党人的时代追求,经受住共产党人的时代考验,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争当先进、争创优秀。

D630.3

A

1671-2994(2011)06-0151-05

2011-09-12

毛 辉(1961- ),男,云南嵩明人,曲靖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陈文兴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家领导
领导,您的威严掉了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