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2011-08-15李若芳
李若芳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基础理论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临沧市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李若芳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基础理论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当前一系列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选择,是调整农村收益分配,实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临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入手,剖析当前临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临沧市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临沧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产业化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云南省临沧市是典型的农业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实现临沧富民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临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1、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临沧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5户,每一个特色产业均有一户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其中,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3亿元以上3户,1亿元以上7户,500万元以上50户。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64.44亿元,从业人员26892人,销售收入55亿元,净利润2.4亿元,创汇2280.18万美元,上缴税金4.9亿元。
2、特色产业渐成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临沧市建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的特色农业产业。一是蔗糖、茶叶、橡胶、核桃等传统优势产业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甘蔗种植面积达141.57万亩,累计建成高优蔗园88.4万亩,2009——2010榨季入榨甘蔗461.75万吨,生产食糖60.02万吨;茶叶种植面积达126.29万亩,累计建成高优生态茶园45.1万亩,产量4.7万吨;橡胶种植面积达64.87万亩,产量1.9万吨;核桃种植面积达668.3万亩,产量3.5万吨。二是烤烟、蚕桑、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烤烟种植面积达19.45万亩,香蕉8万亩,蚕桑5.59万亩,木薯5.87万亩,澳洲坚果6.64万亩,水果42万亩,蔬菜36万亩。三是畜牧渔业加快发展。至2010年底,全市建成市级良种猪核心群场2个,县区级良种猪扩繁场8个,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场1360个、500头以上38个;存栏肉牛100头以上养殖场(小区)82个;存栏鸡5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08个;水产养殖面积达5万亩,产量2.5万吨,渔业产值3亿元。
3、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至2010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建成省级以上研发中心3个,通过质检机构计量认证机构15个,通过IS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48个,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商标49个,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42个、认证企业55家,有5户企业的5个农产品被认定为云南名牌产品,有18户企业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217.8万亩,获得出口备案基地面积4.553万亩。
4、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发展。近年来,临沧市结合各县(区)农产品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途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全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48家,产业协会2032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从业人员达1263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龙头带动型、产业主导型、支部服务型三种发展模式。
5、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临沧市先后制定了《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香蕉产业发展的意见》、《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同时,按照合理布局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带的要求,制定了《临沧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临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不新。由于农业产业投入大、财政税收回报低,少数党政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工业、放松农业,重工业企业、轻农业企业的认识,没有把农业产业化摆上应有的高度去研究、去部署、去推进;部分农业企业主在思想观念上比较保守,抱残守缺,有的虽有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抱负,但囿于自身素质的制约,迈不出大的步伐,舍不得扩大再生产的投入,企业不能做大做强。
2、龙头不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高,综合实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急需提升。2010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11户,仅占整个龙头企业的6.3%,其中过10亿元的只有1户,带动效应很不理想。
3、规模不大。临沧市农业产业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发育不够,集中连片种植少,集约化程度较低。养殖业也是如此,分散养殖多,规模养殖、小区养殖比例偏低。因此,农产品批量供应能力差,在市场中形不成气候,无法承接批量订单。同时,县(区)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部分县乡尚未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4、市场不活。从整体上看,临沧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不畅,主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缺失,更没有一个大型综合农产品交易市场,不能有效地带动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市场缺乏,销路不活,严重制约了临沧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机制不佳。由于生产过程及市场本身具有风险性,要求龙头企业与农户、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但从临沧市的情况看,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还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自产自销,谁的价高,就卖给谁;企业随行就市,哪里价低就到哪里收购;企业原料短缺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签订的合同缺乏保障机制。
6、投入不足。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需要依靠农业产业本身的纵向升级,通过对农作物的创新培植以及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来实现。而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投资回收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回报率较低等因素,临沧市农业产业总体投入不足,每年争取国家和省对农业产业的扶持资金仅300万元左右,市、县财政无力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投入,金融对农业产业的支持也很弱。投入不足明显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临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抓观念转变,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的思想认识。要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来抓。临沧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多,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如果没有广大农村和农业的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工业化。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才能抓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抓龙头扶植,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龙头企业肩负着信息引导、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服务农户的重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必须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要将税收、土地等扶持政策范围从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向农产品物流业及精深加工方向延伸。为破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缺乏的难题,应采取信贷鼓励和风险补偿的形式,鼓励银行对龙头企业放贷,根据银行新增农业产业化贷款额和期限,按一定比例对贷款银行进行奖励。同时,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企业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二要做大做强一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真总结滇红集团、澜沧江啤酒集团、南华糖业等龙头企业的经验,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竞争能力强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大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着力倾斜,予以重点培植。三要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和监测。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纳入到经常性监测管理范围内,搞好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和经常性指导,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四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技术起点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临沧,参与农业产业的整合与开发。
3、抓基地建设,扩大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基地作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目前,临沧市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不够合理和集中,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与企业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为此,一要规范化扶持。要改变长期以来一直由政府直接抓原料建设的传统做法,政府只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和规划,搞好服务,由抓产业变为扶龙头;鼓励龙头企业大量采用定向扶持、订单收购、定量分配的方式,组织广大农户发展产业,建立基地,使企业与农户之间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动机制和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的契约关系。二要区域化布局。要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要根据各县(区)的资源特点及产业基础,构建以凤庆、永德为主的核桃优势产业带,以耿马、云县为主的甘蔗优势产业带,以凤庆、双江为主的茶叶优势产业带,以临翔、耿马为主的烤烟优势产业带等,进行连片开发、规模种植,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形成“一县一业”的区域性规模化原料基地布局。三要标准化生产。要制定和推行优势产业和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健全市、县、乡三级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整合农校、技校、民营科技机构和龙头企业的科技力量,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的日常检测,不断提升农业的标准化水平。
4、抓精品打造,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层次。发展精品农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一要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要把种子种苗产业作为效益农业的一大新兴产业来抓,从省内外、国内外引进一批优质、高效,市场前景看好适合临沧土壤气候的种子、种苗、种畜,着力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二要继续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三要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开发重点,依托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良种推广、设施配套、标准化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开发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园区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开发、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四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按照企业培育品牌、品牌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做大做强的思路,推进临沧市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加大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以“滇红”为重点的茶叶品牌、以“云南老窖”和“司岗里木瓜发酵酒”为重点的酒类品牌、以“澳华”为重点的肉食品品牌的知名度,把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五要培训好农民,加快科技入户。只有培训农民才能转变农民,只有转变农民才能提高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校、农函大等培训基地的作用,同时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民培训教育网络体系,方便农民参加培训,在内容上力求现代化的农业专业培训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注重实效,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
5、抓市场培育,拓宽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空间。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载体,是市场农业的基础。培育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既要加快有形市场的开发建设,又要重视无形市场的建设。一要尽快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备、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目前,临沧市现有的农产品市场在规模、服务手段、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都很有限,而且季节性较强,没有一个全天候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量农产品走不出去,优质不优价,制约着全市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因此,要改造建设一批标准相对较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二要扶持市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重点扶持市场的冷冻、冷藏、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推行电子统一结算管理系统等现代交易方式。三要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发展。重点以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窗口,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加强管理着手,配置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进场交易。四要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要建立各种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开展农业农村各项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积极鼓励各类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村经济实体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五要发展现代物流,积极开拓了省内外市场。
F237
A
1671-2994(2011)06-0105-03
2011-08-18
李若芳(1974- ),女,云南凤庆人,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责任编辑:许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