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西双版纳州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2011-08-15张志勇
张志勇
(西双版纳州招商合作局,云南 景洪 666000)
强化西双版纳州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张志勇
(西双版纳州招商合作局,云南 景洪 666000)
招商引资是西双版纳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战略选择。本文紧密结合西双版纳州实际,指出了西双版纳州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此提出要着力提高对科学招商的认识、改善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规划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等具体措施,对边疆民族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
西双版纳州;招商引资;现状;问题;对策
一、西双版纳州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开放引资领域,加快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提高引资水平,全州外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31.11亿元人民币(其中省外到位资金92.14亿元人民币),平均增速40.1%;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358万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8倍;引进外来投资总量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0%以上,外来投资企业上缴税收4.38亿元,解决就业人数达1.6万人以上。二是外来投资逐步从采矿、电力、旅游和珠宝经营等领域向新能源、商贸物流、金融、文化旅游、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旅游房地产、生物产业等优势产业转移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1、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少数部门思想不够解放,开放意识不强,执行政策不够灵活,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二是靠领导、靠政策、靠资源、靠人缘的招商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全州协调统一的招商引资管理、监督和服务体系尚未建成。三是投资项目一揽子审批或一条龙服务的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招商引资机制尚不完善。
2、招商引资总量和质量有待提高。西双版纳州引进外来投资的总量小,内外资比例失调,特别是利用外资总量小,外来投资在促进全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方面的作用还不明显,战略投资者参与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的不多,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招商项目前期工作薄弱。由于对招商项目的前期论证、包装、策划工作的投入不足,造成在招商项目储备中存在小项目多,上规模、上档次、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税源型项目少,同时,各类开发区、新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之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体系间衔接不紧密,没有实现“同时、同点、同步”对接,致使一些项目出现落地审批不畅、难以落地,已成为制约西双版纳州外来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
4、招商引资部门的力量和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州、市(县)招商部门人员配置不足,招商引资管理服务总体水平不高,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同时,由于缺乏一批熟悉国际招商运作、资本运作规范的外向型管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双版纳州招商引资工作的进一步拓展。
二、促进西双版纳州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树立科学招商理念。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新一轮国际资本向中国内地转移、沿海资本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明显,为西部地区引进外来资金和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家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主题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规划、土地、税收和货币等政策,一定程度上为招商引资带来新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一系列的举措。面对新形势,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科学选资,在加大力度引进项目的同时,不能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招商引资的错误倾向。在科学选资上更要坚持“生态环保先行”的战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共存共赢,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即是说,只有提高引进和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实现西双版纳州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完善招商服务体系,强化招商工作管理。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改善投资环境的相关政策,对招商引资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兑现相关政策,对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提高为外来投资服务的水平。二是要建立重大招商项目联动推进机制,实行州级实职领导、市县(区)主要领导挂钩重大项目的制度,及时解决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建设、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形成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招商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提高行政审批服务的效能,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推行和完善一揽子审批或一条龙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全州协调统一的招商引资管理、监督和服务机制。四是大力改善软硬件投资环境,努力创造“投资成本的盆地、政府服务的高地、投资收益的福地”,营造“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优良环境。
3、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提高科学招商水平。高起点、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是科学招商的基础。一是要按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和经济带”的规划要求,加强规划体系之间的衔接,着力打破县域行政界限,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进行共同规划,共同实施,实现共建共享,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二是各县(市)、区的规划都必须与州级的规划相协调,尤其是在生产力空间规划、重大产业布局、重大项目的确定上要服从州级规划,从而实现招商引资基础性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同时、同点、同步”对接。三是要以一体化发展作为战略取向,大力推进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现招商资源共享,打破区域、门槛限制,打破各种形式的行政保护和行业垄断,促进各种要素的流动和竞争,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参与到西双版纳州的开发建设。四是要做好与相邻州市之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互利双赢产业项目的规划衔接,使整个规划既能充分发挥西双版纳州的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又能引领西双版纳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4、坚持科学选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实施,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的审批使用制度,土地的供应量和使用规模受到严格的控制,土地指标偏紧和成本不断提高。在土地资源供应紧缺的新形势下,土地成为招商引资的瓶颈。为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是要合理有效使用资源,做好“四块地”(用好已批地,清理未用地,盘活闲置地,开发后备地)工作,将规模、效益、品牌相结合,按照产业定块同项目定块相结合的土地出让原则,根据老项目和新项目相结合的土地指标分配制度,采取合理建设和有效利用相结合的标准厂房经营模式。二是创新招商思路,抛弃传统的土地粗放使用的招商方式,树立土地集约使用的招商意识,变粗放招商为集约招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投资强度。
5、积极吸引战略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一是按照“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基地、促进大发展”的思路,重点引进世界、世界华商、中国500强企业、境内外跨国公司、中央大型企业以及省外大企业集团等参与西双版纳州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鼓励他们在西双版纳州设立地区总部、分支机构及相关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战略性投资机构。二是要将项目的引进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积极鼓励引进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高科技、生物产业、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开发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林产品加工、天然橡胶加工、绿色农产品加工、云麻加工、进出口贸易加工等后续产业,促进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科学招商的前提。一是各级政府要保障招商机构的人员编制,将事业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熟悉经济、了解政策的干部选配到招商引资工作第一线,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要通过培训考察、外派挂职等手段,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招商运作程序、资本运作规范的外向型专门人才队伍。
F127
A
1671-2994(2011)06-0100-02
2011-09-06
张志勇(1971- ),男,云南景洪人,西双版纳州招商合作局副局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管理。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