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1-08-15李红云
李红云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组织人事科,云南 景洪 666101)
西双版纳州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红云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组织人事科,云南 景洪 666101)
边疆基层党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维护社会安宁的坚固基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钢铁长城。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很好发挥,但由于各种原因,基层党建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西双版纳州;基层党建工作;难点问题;对策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与活力为主线,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全面提升全州基层党建的整体水平,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维护社会安宁的坚固基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钢铁长城,为全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西双版纳州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西双版纳州现有3个县市委,3个区党委,1个州委派出工委,31个乡镇党委,1个街道办事处工委;全州共有98个党组、114个基层党委和14个政府工作部门党委,有314个党总支、3363个党支部。截止2009年底,全州共有党员44100多名,其中农村党员20100多名,占党员总数45.6%;少数民族党员24400多名,占党员总数55.3%。
总的说来,西双版纳州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由于种种原因,党建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困难和不足。
1、基层工作经费仍显不足。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加大对基层工作经费的投入,使基层的办公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也仅是维持日常运转。由于大部分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没有新的发展思路,除极少数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有一定的实力外,一些缺乏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的村“无钱办事”,村组干部办事难、难办事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村民小组设置党支部后,这个方面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2、基层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基层大多数存在发展党员困难,质量难保证的问题。近年来,农村中一些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常年在外务工,导致党员队伍中新鲜血液难以补充。群众入党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入党后要经常参加组织学习,影响生产和经营,造成了个别村党组织党员发展缓慢,积极分子队伍薄弱。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双带”能力不强。由于一些农村党员政治理论水平较低,对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创业精神和勇闯市场的意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体现不出党员的先进性,甚至有的党员自身还属于“扶贫”对象。三是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据了解,西双版纳州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水平,这种状况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给党员学习教育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新要求。
3、由于待遇偏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村干部队伍思想难稳定。一是公务员准入门槛高,使部分村干部感觉无奔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后,现在每年都向村干部公开招考公务员,这的确是好事,但由于文化、年龄等限制,再加上工作任务繁重,绝大多数村干部只能“望考兴叹”,堵死了村干部升迁的大门。二是工资待遇低,使部分村干部感觉干工作无劲头。现在村干部的工作量实际上很大,很少能参加家庭劳动。平时家里还能理解,但农忙时村干部就要经常受到家人的指责和埋怨。此外,山区村寨分散,村干部做工作都是靠骑摩托,工资仅够油费和通信费,导致了部分村干部工作起来没劲头、不愿干。
4、阵地建设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对村党组织建设的投入偏低。村级党组织设施基础弱、起步低,工作投入成本较大,现有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全部承担起来。二是活动阵地建设不完善。目前,西双版纳州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已经建立起来,但边境地区活动阵地设施配套及使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党员图书室、运动场等缺乏;部分村活动场所建设虽较为完善,但后期管理使用不善,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浪费,作用发挥不明显。
5、宗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还存在。西双版纳州边境地区世居的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由于自小受到宗教熏陶及频繁的宗教活动,致使部分少数民族党员的信仰降低。边境一线宗教活动名目繁多、各具特色,这极大地吸引了一部分当地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的影响力。
二、推进西双版纳州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
加强和改进西双版纳州的基层党建工作,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坚决贯彻党中央制定的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同时,要重视研究当地党建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及存在的特殊性问题,并把两者紧密而又具体地结合起来,才能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边境民族地区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其必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迫切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予以支持。为此,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领导、规划、实施和监督基层组织的建设工作,整合和利用好组织、扶贫、民宗、财政、民政、农业、水利等有关资源,为进一步加强全州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2、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解决村干部“无钱办事”的重要途径。勐龙镇嘎囡村委会是全州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集体的创收主要用来做一些村公益事业,同时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渠道较多,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村集体在无公共资源情况下发展集体经济确实可行的一条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事,同时,集体可以从利润中提留一部分公积金。如关累镇曼岗村党总支2009年3月成立了曼岗茂力橡胶种植专业合作社,即实行了“社员(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运作后参加合作社的社员从中得到实惠,收入在过去的基础上增加了20——30%。公司每收购1公斤胶片给村集体提留1角,2009年7月至12月,曼岗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约2——3万。此类通过整合资源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方法,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种创新,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
3、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建立党员干部队伍的激励关怀机制。一是通过考试、考核等办法,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会做群众工作的农村党员选进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根据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拓宽选人渠道,可从机关选派和从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中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进一步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成员结构、知识结构。同时,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新政策、新知识、新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在新时期开展基层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二是进一步创新农村党员干部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出台农村干部政治激励、经济补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行农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对农村干部报酬实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结构补贴制度,确保村干部有合理的经济待遇;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离任补偿制度。三是进一步创新农村党员干部的关怀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坚持给60岁以上的农村困难党员每月发放定额补助;实施“农村党员致富工程”,通过为困难党员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乡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结成各种形式帮扶对子、党员互助基金帮扶等措施,大力培养“双带”党员,使广大党员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流动党员流入地属地管理、流出地延伸管理、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共管的职责,探索在外地建立“流动党支部”为流动党员“安家”,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等工作平台和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党员的动态管理机制。
4、建立健全边境党员的管理制度,规范党员管理。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东、南、西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毗邻,国境线长966公里,占全省国境线的四分之一,全州辖一市两县,均与境外接壤,有50%的乡镇地处边境沿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边民往来频繁,其中也包含部分中国共产党员,因此,加强边境党员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制定有效的边境地区党员管理制度,规范出境党员的行为。在这个问题上,勐海县打洛镇曼打火村民小组党支部创新党员管理办法,制定了《边境党员管理办法》,其中一条明确规定:党员到缅甸做小生意都必须向党组织报告,时间超过一个星期的必须汇报思想,这一规定就把党员始终置于党组织的管理之中。曼打火村民小组党支部《边境党员管理办法》的实施是党组织建设创新的一个表现,它为西双版纳州规范边境地区党员的管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西双版纳州可以借鉴此经验制定出边境地区党员的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5、弘扬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要把这些各民族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党组织活动的创新与民族文化的丰富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按照“科学发展引领、民族文化搭台、党建工作唱戏、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以民族文化为突破口,创新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坚持用民族语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民族歌舞灌输法律法规、用民族节日搭建团结平台,继续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政策法规进教堂、宗教知识进党校”等活动,搭建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关爱党员群众、引领移风易俗、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提升党在民族地区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不断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实现党建与民族文化工作的“同频共振”,为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例如,勐腊镇曼龙代党总支组建了31支老中青文艺宣传队、16支篮球队,积极开展节庆文体活动,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普法、科普、禁毒、防火等知识宣传,用健康的活动、先进的文化、文明的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打洛镇曼夕村委会业余文艺队,将廉政知识编成歌词,用布朗弹唱的形式展现给群众。这些用民族文化活动来推进党的基层工作的做法,值得在全州推广。
6、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促进边疆和谐稳定。在推进西双版纳州基层党建工作中,一是要大力倡导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大力倡导宗教和信教群众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方针政策。二是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宗教教规教义和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消极因素。三是要帮助党员正确处理好参加群众性的宗教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的关系,自觉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引导和要求各种宗教组织正常开展活动,把信教群众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例如,嘎洒镇曼景保村民小组党支部,抓牢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宗教组织的积极作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上访人员、无吸毒人员、无超生户的目标,并被评为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实践证明,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促进边疆和谐稳定,在西双版纳边疆党建工作中大有作为。
7、推进军警民共建活动,创建平安边境。军警民共建活动,对平安边境的创建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应把“爱民固边”战略与构建和谐西双版纳相结合,将“爱民固边”战略纳入“兴边富民”建设整体规划,从组织上、政治上加强爱民固边战略的支持。二是警地联动,推动边境地区的统筹发展。在爱民固边活动中,边防派出所民警应深入辖区开展以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问弱为主要内容的“三访”活动,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与边境少数民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本着“就地就近、属地管理、有所作为”的原则,主动与驻地贫困户、五保户、孤老孤幼结对帮扶。三是完善机制,推动边境地区的和谐发展。要深入推广“警官任村官”制度,把“爱民固边”活动纳入边境地区警地政府的组织体系、考核体系和保障体系。四是警民牵手,共建爱民固边模范村。建立爱民固边的帮带机制,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民警村官”应定期走村入户给村民群众和党员讲解国情省情州情,共商科技致富、巩固边防的大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科技致富的能力;加强辖区治安管理,确保边民群众安居乐业。
D267
A
1671-2994(2011)06-0091-03
2011-09-03
李红云(1970- ),女,云南元江人,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组织人事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