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实践
——以弥勒县西三镇为例
2011-08-15杨庆华
杨庆华
(中共弥勒县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弥勒 662300)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实践
——以弥勒县西三镇为例
杨庆华
(中共弥勒县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弥勒 662300)
近年来,弥勒县西三镇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实践中,探索建立了两种切合西三镇农村基层实际,并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即: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这两种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创建及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形成了一些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弥勒县;基层党组织工作;现状;创新实践;成效;建议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西三镇(以下简称西三镇)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农村基层党建发展之路,使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在红河州乡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走在了前列,对推动西三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某些经验和问题对同类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指导意义。
一、弥勒县西三镇基层组织的现状
西三镇地处红河州弥勒县最北部,有红河州“北大门”之称,东、西、北三面与昆明市石林县的圭山、长湖、板桥、大可四个乡镇接壤,南面与本县的弥阳镇和西一镇毗邻,距离县城11公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全镇辖9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288.8平方公里,总人口23553人,以彝族支系阿细人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3.4%。这里是享誉海内外的民族歌舞“阿细跳月”的故乡,也是全县颇具名气的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为主、烟叶强镇的地方,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0%。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14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5元。
近年来,由于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抓得较好,全镇的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很快,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弥勒县乡镇工作的典型,不仅受到了弥勒县委、政府的大力表彰,而且还受到了州、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表彰。2008年1月,西三镇被云南省体育局授予“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先进单位”;6月,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生态乡镇”;10月,该镇蚂蚁村委会被云南省司法厅、民政厅命名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2月,西三镇被云南省体育局授予“云南省第三批体育特色乡镇”。2009年2月,蚂蚁村委会被云南省妇联授予“云南省新农村建设巾帼示范村”,蚂蚁村委会可邑村小组被云南省妇联授予“省级优秀妇女之家”;3月,西三镇获“红河州卫生乡(镇)”称号;6月,西三镇党委被中共红河州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9月西三镇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云南省政府评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10月,西三镇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0年2月,蚂蚁村委会妇代会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称号;7月,西三镇党委被中共云南省委评为“云南省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先进基层党组织”,10月,蚂蚁村委会可邑村民小组被评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树林旅游示范村”;同月西三镇被中共红河州委、州政府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1月,西三镇被评为“云南省卫生乡镇”;2011年7月,西三镇党委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西三镇党委下设10个党总支,51个党支部,有党员895名。其中农村党员857名,全镇女党员139名,少数民族党员729名。自2009年以来,弥勒县西三镇党委,在认真研究镇情和村情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地探索建立了两种切合西三镇农村基层实际,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一种是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另一种是创先争优联动网格。这两种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创建及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西三镇农村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弥勒县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实践
1、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所谓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就是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1+7+15”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内容就是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有效整合辖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女代表、团代表、纪检监察员、村民代表等7类代表资源,由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联系村民小组,村民小组联系7类代表,每个代表联系15户群众,变过去“各管各的”为“网格联动”,从而实现代表联系村民的全覆盖和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经常化、网格化。(1)创新联系模式,构筑服务网络。一是明确联系重点。党代表重点联系5户党员户、10户群众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点联系致富带头人、困难群众、低保户和五保户;纪检监察员重点联系村组干部;妇女代表重点联系致富女能人、双学双比带头人、困难女群众户;团员代表重点联系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标兵、青年养殖种植户及困难团员青年户;村民代表重点联系换届选举时划分区域内的15-20户群众户。二是拓宽联系渠道。各类代表采取定期走访、面谈被联系对象等方式,做到知其家庭住址、人口、经济状况、技术特长、思想状况及主要社会关系,了解联系户所思、所需、所盼,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畅通群众向村干部或上级党委政府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2011年1至3月,各类代表共向群众征求到有价值的意见建议161条,为联系户做实事376件,结对帮贫致富557户。广大村干部反映,有了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工作更好做了,化解矛盾更容易了。三是创新联系载体。为有效化解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在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具体化、本土化的实践基础上,依托当地威信高、群众信任的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分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及时组建农村“谐事会”,协助村“两委”抓好和谐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重点负责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当好农村“七大员”(农村纪检监督员、法制宣传员、治安信息员、纠纷调解员、道德评判员、防范关照员、帮教服务员)。(2)健全联系机制,构筑服务平台。重点实行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四项制度”:一是公开承诺制度。要求每位代表向联系的村组和群众公开“三个一”承诺,即:每年为联系的村组和群众提供一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做一件实事、帮助一户群众脱贫致富。二是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日制度。依托驻村警务室、村卫生室、党员服务站(点)和农民服务站等,在镇、村、组三级设立代表联系群众活动中心、站、点,每月确定一天为代表与群众面见日,各类代表集中到联系服务点或深入联系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学知识,化解矛盾纠纷,听取意见和建议。三是信息反馈制度。每月确定一天收集各类代表反映的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由相关人员梳理、汇总后报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四是代表集中活动日制度。每月确定一天为各类代表集中活动日,组织他们开展集中学习交流、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3)明晰代表权责,确保服务实效。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各类代表的职责和权利:一是参政议政。每逢镇党委召开党委会、党委民主生活会,就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员、团代表、妇女代表、村民代表列席,让其了解镇党委决策事项,听取并参与讨论镇范围内党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监督镇党委政府重大经济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明确要求镇党政班子成员对各类代表上报的议案、提案、建议、意见等,要认真对待、逐一核实,做到“三个不准”:不准克扣、不准拖延、不准不办。二是为群众办实事。明确提出各类代表要认真履行“五大职责”,即:联系群众“沟通和凝聚”职责;宣传群众“传导和渗透”职责;代表群众“建议和献策”职责;服务群众“协调和服务”职责;推荐群众“举贤和荐才”职责。三是享有教育培训机会。由镇党委拟定切合代表实际的培训计划、培训主题和培训内容,采取请专家、教授授课,县级领导及乡镇领导讲课、代表活动小组集中学习等方式,每年至少组织各类代表进行3-4次培训,切实增强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2、创先争优联动网格。深化在全县率先创立推行并取得显著成效的“1+7+15”模式的各类代表联系群众网格化制度的同时,弥勒县西三镇党委又在认真分析研究镇情、村情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地探索并搭建西三镇创先争优联动网格,即党总支(支部)践行“五承诺”实现基层党组织“五好”,党员“争当五种人,联系五类人,做实五件事”当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的搭建,弥补各类代表联系群众网格化制度的缺憾,在健全组织、畅通农民群众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破解“惠民富民”等难题上实现了全覆盖。从而形成了创建省级创先争优示范点活动中组织体系网格化、服务群众常态化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环环紧扣、整体提高的网格联动工作格局。为了更好地把创先争优联动网格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还专门派出了指导组和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总支(支部)开展活动情况和落实联系责任情况进行指导、督促、检查,推动了创先争优联动网格工作的落实。
三、弥勒县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实践取得的主要成效
弥勒县西三镇党委通过大力推行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极大地发挥了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推进了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西三镇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1、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的实施,使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2009年“2·24”森林火灾发生时,全镇各村委会停电,人员不能及时通知到位。花口村村民代表马云、法雨村村民代表昂俊锋、马龙村村民代表李建生等,主动到联系户通知各家各户组织扑火,在2小时内便组织了3000多名群众上山扑救,2天内取得了扑灭3000亩山火无人员伤亡的战果,充分彰显了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强大战斗力。
2、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转变。通过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的实施,营造了干部在一线服务、作风在一线转变、代表作用在一线发挥、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的良好氛围,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石蒙高速公路前期土地征用过程中,全镇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不到一个月便圆满完成了土地征用任务。为发展以核桃种植为主的绿色经济林果产业,尽管镇党委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由于核桃产业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慢,群众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推行“1+7+15”模式后,各类代表积极主动到联系户宣传政策、搞好服务,仅4天的时间全镇就完成种植核桃18630.5亩,实现了县下达15000亩指标的124%。
3、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实施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以来,各类代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特有的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烤烟、旅游、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极大地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目前,全镇共创建可邑“旅游村”、小龙潭“烤烟村”、花口“羊汤锅村”、大龙铺“佛香村”等17个特色村。2010年可邑村仅旅游业一项收入就达1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5234元。
4、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施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以后,通过各类代表主动上门联系服务群众,代表、群众间相互走门串户,说家难、谈生产、话发展,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例如,2009年5月,石蒙高速公路土地征迁过程中,村民对集体和农户的土地征用补偿比例强烈不满,经11位代表积极主动做思想工作,最终达成集体和农户土地征用补偿比例由原来的“85∶15”调为“15∶85”,成功地化解了矛盾。截止目前,为石蒙高速公路提供土地2358.258亩,兑现征地拆迁补偿款27523125.59元。2010年,镇村两级调解组织全年共受理民间纠纷281件,调解281件,调解成功276件,成功率98%。排查矛盾纠纷11次109人8件,调解8件,调解成功8件,成功率100%,挽回经济损失42.2万元。
四、弥勒县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经验
1、抓好党建是保证。西三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为什么能够开展得如此轰轰烈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西三镇党委在开展农村工作中紧紧抓好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这一首要任务。因为他们知道,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主要是靠镇、村、组三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各类代表和干部群众来组织实施的,只有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搞好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显现。
2、依靠群众是根本。西三镇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大的功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了。整个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实际就是一个发动群众的工作。只有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紧密团结在党委政府的周围,才能把农村基层党的工作开展好。西三镇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就是靠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来组织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种制度措施,这是很值得学习、借鉴和大力推广的。
3、服务群众是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西三镇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正因为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真心诚意地为群众服务,因此,它就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五、进一步加强弥勒县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建议
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现已成为弥勒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面旗帜,一些经验已具备推广价值,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但从基层实际看,要把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这些经验不断创新并推广,还亟需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西三镇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上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抓紧、抓实、抓好,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促进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西三镇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要继续完善和规范当前的各项管理体制和模式。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作用,还应该联系实际地继续完善和规范这些管理体制和模式,以确保这些管理体制和模式的与时俱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推动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向新的更高目标迈进。
3、要加强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形成后,落实是第一要务。落实的程度如何,过程管理是关键。因此,要让西三镇党委创建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对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实施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这样,才能确保这一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继续推动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4、要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工作的落实是要靠人来完成的。西三镇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工作的落实,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来共同完成。这一工作完成的好坏,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确保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落到实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须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为此,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经常性地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以更好地确保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落到实处。
5、要大力表彰奖励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分子,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励是促进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在实施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创先争优联动网格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西三镇党委政府应给予大力表彰奖励,以激励他们为党、为人民工作的积极性。要通过表彰奖励,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工作热情,以便能把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继续推向前进。
6、要继续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开展工作。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之所以开展得好,除了西三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得到西三镇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要继续把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推向深入,还要大力加强群众工作,继续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开展工作,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始终成为贯彻实施工作的主力军。
7、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实际就是一项为民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始终紧紧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开展工作。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时刻牵挂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西三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就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更多、更好、更大的成绩。
D267.2
A
1671-2994(2011)06-0081-04
2011-09-24
杨庆华(1966- ),男,云南弥勒人,中共弥勒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弥勒发展问题。
*论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中共西三镇委员会《弥勒县西三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报告》和《代表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彰显基层组织建设新活力》
责任编辑:陈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