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2011-08-15马运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建党入党原则

马运军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01)

论中国共产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马运军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01)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们党继续坚持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但在实践贯彻中存在正确与错误两种倾向。改革开放以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得到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当前,继承和发展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我们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思想建党;现实依据;历史考察;经验启示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建党经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教育并武装全体党员,强调党员的党性修养,要求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首先要在思想上入党,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则的提出和确立是以党情国情为根据的,是马克思建党学说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一、从思想上建党原则的提出和确立是由中国革命的实际和党情决定的

1、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思想建党的要求,标志着从思想上建党原则的确立。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有很大不同,欧洲无产阶级的建党思想和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实际是工人人数较少,而农民占到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却主要依靠力量是农民;在经历了革命斗争的挫折以后,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逐步认识到中国的革命不能在中心城市展开,而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的主战场转向了农村。这时,如果只吸收工人阶级入党,党的发展壮大就受到工人阶级人数较少的限制,并且,在农村根本没有工人,党的生存发展非常困难,也就无法完成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而吸收非工人阶级入党,一些人认为非工人阶级占到党员的多数,这个党就不是无产阶级政党了。在探索解决发展壮大共产党以及保持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光辉理论。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指出要将党内思想教育列为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坚决纠正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

2、在党内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逐步巩固下来。毛泽东早在1929年《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就从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认定党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矛盾,即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用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以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1937年9月,毛泽东又写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主张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强调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1941年,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阐述党的政策时说,既要保护社会经济中有益的资本主义成分并使其有一个适当的发展,又要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警惕“在党员中发生资本主义的思想。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①他认为“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从1942年春天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发动了一场长达三年之久的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是一场用马列主义统一全党思想的教育运动,也是共产党的自我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党情实际而确立的;是在革命过程中,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不断交锋中逐步巩固下来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员标准问题,即不仅要从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二是思想建设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坚持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但在实践贯彻中存在两种倾向

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从实践的角度证明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一原则的正确性。新中国成立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更多的体现在党的思想路线、作风建设、党内思想斗争等方面。经过整党运动,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了政治信念,明确了政治方向,保持了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兢兢业业的作风,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任务的胜利完成。同时,思想建设工作中的“左”的倾向已见端倪。不适当地开展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胡风反革命集团”等的批判运动,把思想建设开始引上歧途。1957年的整风运动,是围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发动的,在初始阶段还是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但是,由于一些怀疑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右倾思潮借着党开门整风之机冒头、蔓延,导致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形势已经是右派猖狂的进攻,他们不顾一切,想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刮起一阵害禾稼、毁房屋的七级以上的台风”②。中央的指导思想于是从正确认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变到阶级斗争依然没有熄灭,进而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反右派运动,阶级斗争扩大化,严重干扰了党的思想建设,制造了人人自危的气氛,恶化了党同党外人士的关系。此后,八届三中全会和八大二次会议改变了八大对我国社会矛盾的看法,重新把敌我矛盾、阶级斗争看作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左”倾思想进一步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综观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党的思想建设,起初是正确的东西占主导方面,接着是正确和错误两种趋向并存,后来是错误的东西成为主流。“左”倾错误思想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干扰了党的正确决策,阻碍了国家民族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则得到正确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等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逐步回归到正确的方向,党的指导思想回到正确的方向,党的思想建设也逐步回归正轨。

1、邓小平同志始终强调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是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邓小平特别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③。

2、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创造性地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党的理论武装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从思想上建党,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理论武装党员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对于党的思想建设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由于革命和建设的挫折、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于党员思想造成很多疑惑和困扰,使理论创新要求比以往的历史时期更为迫切。党的理论创新则很好的解答了党内党外的一些疑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所有的成员,使其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从而使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根本宗旨有机地统一起来。新兴阶层的成员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则是对“不惟成分,着重从思想上入党”原则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组成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一些工人身份的党员转变为非工人身份,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致富能人因为带头致富、贡献社会等积极作用而被吸收入党,工人农民党员的数量所占比例减少。对此,一些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正在发生改变。对于这一问题,党中央重申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指出了党员的标准不能唯财产论。这就廓清了一些人对党员成分的认识,把党员的标准重新确立为主要从思想上入党。

3、学习的制度化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创造和重大举措。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因此,在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学习教育活动中,学习的制度化逐步建立起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我们党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的优良传统,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巩固和发扬光大的一项重大举措。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将进一步推动学习制度的成熟。学习制度的成熟将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的规范化,增强党的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四、继承和发展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关系到我们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我们党正是由于一贯坚持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才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总结我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能否在实践中正确地坚持和创造性地应用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首先取决于对国情、党情的正确判断,取决于指导思想的方向。在新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任务、步骤以及依靠力量有了正确的认识,党的领导人才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突破了唯成分论的限制,使党成为一个群众性的党;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清醒的认识,对党员的思想状态有清醒的认识,党中央始终坚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克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政党。从1957年以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左的偏向,先是因为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影响了党的领导层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斗争失误,然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影响了各个方面的决策。对党的建设,社会经济生活、政治思想和文化生活、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都造成很大损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新认识到: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于是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随着对基本国情、对党的中心任务的认识回归到正确的道路,党的指导思想回归正确的方向,党的思想建设也回归正确的道路,我们党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也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2、理论创新是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党内党外仍有一些人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持怀疑的态度,这说明了党的理论创新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还没有完全的彻底地说服人。什么样的理论能够完全彻底地说服人?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④那就要用科学的、彻底的、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论武装党员。时代的发展呼唤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理论创新关系到共产党员的信仰的坚定性,关系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关系我们党的生存和发展。

3、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必须坚定全体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真正入脑入心。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党员谈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头头是道,但是内心对这些理论并不深信,甚至怀疑和反对;因为没有信仰的基础,所以这些即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很精通,也只是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一种工具、当作一种资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党员自觉地、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永葆党的先进性,已经成为非常迫切、艰巨的任务。理论灌输、政治宣传、集中的理论教育和整风教育一直是我们党思想建设的重要经验,但在新形势下,这些传统教育方式的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程度,急需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否则,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有可能虚化。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页。

②《中国共产党历史》,第 2 卷(1949-1978)(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4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④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D261.1

A

1671-2994(2011)06-0054-03

2011-08-18

马运军(1974- ),女,山东滕州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宗教、伦理学。

责任编辑:陈文兴

猜你喜欢

建党入党原则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入党志(外一首)
建党九秩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