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着力点
2011-08-15耿庆彪
耿庆彪
(淮安市行政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着力点
耿庆彪
(淮安市行政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党的公共形象的充分展示。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要以思想作风建设为基础,以强化学习、端正学风、学以致用为根本,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以克服消极腐败现象为抓手。
党的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着力点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领导干部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的外在表现,是党的公共形象的充分展示。建党90年来,我们党历经艰辛坎坷,之所以日益坚强、长盛不衰,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们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要使广大领导干部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一、要以思想作风建设为基础
1、要深刻认识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这是由思想作风建设在领导干部整个作风建设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决定的。如果思想作风问题不解决,其它作风建设就谈不上加强。比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和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等,都必须坚持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一致,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作风。而与这些优良作风相对立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都是以思想与实际相分离、主观和客观相割裂为特征的。所以,解决了思想作风问题,其它方面的作风建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状况,也要求我们必须以思想作风建设为基础。近年来,少数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比如,有的不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注意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有的习惯于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情,盲目蛮干,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有的不结合具体实际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而是照抄照搬,教条主义严重等。这些不良思想作风不解决,不仅会严重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阻碍我们开拓进取,有所作为,而且还会影响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党的形象,甚至影响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2、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胡锦涛同志认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①大量事实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个领导干部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胡锦涛同志曾提出的四点要求: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二、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重点
1、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我们党九十年的历程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活力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什么时候领导干部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领导干部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受到挫折。
2、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和紧迫。总的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领导干部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做得是好的。他们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自己的实干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特别是孔繁森、郑培民等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坚持求真务实问题上,少数领导干部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二是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三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四是随心所欲、自搞一套;五是心态浮躁、追名逐利;六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七是明哲保身、患得患失;八是贪图享受、奢侈浪费;九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十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②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都是同党的宗旨和性质格格不入的,都是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格格不入的,如不切实加以纠正,必须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3、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目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引导他们“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③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加强教育、促进工作落实、推动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都坚持做到求真务实、踏实苦干。
三、要以强化学习、端正学风、学以致用为根本
1、要强化学习。荀子在《劝学》篇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胡锦涛同志认为:“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④学习能使人开茅塞,养心灵,拓胸襟,蹈厉真知灼见,涵养万丈才情;学习能使人养精蓄锐,韬光韫玉,夯学识底蕴,筑成事根基;学习能使人练就宁静致远心态,在工作中遇事不躁,处事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如果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为此,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不管工作多忙,都要静下心来读书看报。既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和法律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2、要端正学风。古人言,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学风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因此,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关系党的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然而,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学风不正现象。比如,有的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有时间学,成天忙于应酬;有的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照本宣科,不去用或不会用理论武器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有的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甚至把自己不正确的理解说成是中央精神和领袖思想;有的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甚至言行不一,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3、要学以致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特别是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四、要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1、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和高度重视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胡锦涛同志掷地有声地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⑤而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核心问题是密切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要深入地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领导干部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⑥通过对领导干部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等,武装各级领导干部。
3、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环节。胡锦涛同志指出:“越是职务高了越是要注意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越是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做到同人民群众心连心。”⑦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是要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深入到群众之中,真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感受和体会群众的情绪,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在与群众的交往中,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诚恳地回答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克服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党和社会主义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三是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⑧
五、要以克服消极腐败现象为抓手
克服消极腐败现象,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胡锦涛同志2011年1月11日在党的十七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党坚定不移地纠正不正之风,使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但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强调从“正面”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创造新的优良作风,而不去克服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不良风气,不去反腐败,那么,作风建设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实效。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在那些不正之风比较严重、消极腐败现象比较突出的地方,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为此,胡锦涛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当前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对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市场价格调控、房地产调控、规范和节约用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消极现象,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中央权威。与此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的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案件。
注释:
①②③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第 81、727、728-729 页。
④⑥⑦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第 872、873、874 页。
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11年1月12日。
D261.3
A
1671-2994(2011)06-0045-03
2011-09-18
耿庆彪(1966- ),男,江苏沛县人,淮安市行政学院教授、副教育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政治学和领袖思想。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