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

2011-08-15石梦华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优势新疆基地

石梦华 李 翔

(自治区社科联;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01)

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

石梦华 李 翔

(自治区社科联;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01)

实践证明,新疆实施以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正确可行的,这一战略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新疆发展实际,有利于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把提高和改善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确定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疆 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历程 经验

新疆是我国能源的战略接替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多年来,新疆依托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新疆区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子。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总结实施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经验,面对当下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对新疆未来经济健康、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传统发展战略,即“以钢为纲”办工业,“以粮为纲”办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走的是一条高积累、高投入、高速度的发展路子。全国各地基本上与中央同一基调。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紧随国家宏观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新疆的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新疆区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子,在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阶段,相应地提出了与新疆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各种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基地建设战略

建设生产基地的构想,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而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直至90年代末期。六五时期,新疆提出要建设新疆生产基地的战略构想还处在酝酿阶段;直到七五时期,新疆第一次提出了“三大基地”计划,围绕经济作物、畜产品、石油和能源初步建设生产基地;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对七五时期提出的“三大基地”做了细化,最初细化为十二大基地(即粮食基地、棉花基地、甜菜基地、瓜果基地、畜牧业基地、棉纺和毛纺基地、制糖基地、食品工业基地、畜产品加工基地、石油和石油加工基地、煤炭基地、有色和稀有金属基地),后集中为十大基地(即畜产品基地、棉花基地、甜菜基地、瓜果基地、石油基地、煤炭基地、化工基地、棉纺织基地、毛纺织基地、制糖基地),最终又确定为六大基地(即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棉花基地、粮食基地、畜产品基地、优质瓜果基地、糖料基地),从而确立了以建设资源型生产基地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是基地建设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是把建设生产基地与新疆优势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生产基地建设到资源转换,以期获取更大的增值空间。利用和开发石油资源,把石油作为首要的优势产业,以石油产业为先导对产业结构进行带有方向性的调整;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特色资源的深度转化;围绕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逐步确立了“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内引外联、东联西出”的方针;以地缘优势带动资源优势,以贸易先行促进产业联动,把新疆建成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品生产基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不仅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而且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升级、解决就业以及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然成为推动新疆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产业聚焦战略

在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基础上围绕新疆优势资源,突出重点、突出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提出“一白一黑”战略,是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实现了向产业聚焦延伸。实施产业聚焦战略,其考虑就是为了配合国家能源开发战略,基于新疆在棉花、石油及化工产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能够带动新疆经济发展而展开的,即要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优质纱布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石油、石油化工基地。

(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是一种适度倾斜的发展战略,要求以“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项基本指导方针。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自治区依据新的实践、新的战略思路,以及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先后提出了“Y”字型经济带开发战略、环天山经济圈发展战略、五大经济区划及发展战略、天山南北坡协调发展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根据新疆实际,仍然围绕优势资源转换实行区域优先发展而提出,是新疆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我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四大经济战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实施加强薄弱环节的基础能力建设战略;实施南北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面向中亚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同时,更加明确了新疆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增强生态环境忧患意识,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地位,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优势加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以及实施资源税费支持政策等措施,在满足国家战略资源需求的同时,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继续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在今后很长时期里,这一科学、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整个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并长期坚持下去。

从以上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尽管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和思路有所不同,但基本思路大致都是以比较优势为原则,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主要是利用新疆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使潜在的优势资源转换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得新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硕果累累,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的形成,新疆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战略接替区以及重要商品生产基地。实践证明,新疆实施以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正确可行的,这一战略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新疆发展实际,有利于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新疆经济战略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新疆是我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等都有着区别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明显的区情特点,所以,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发展和不断完善,必须符合新疆的基本区情,既要为国家的全局利益服务,又要考虑地区局部利益;既要重视资源开发,又要重视市场开发;既要兼顾大局公平,又要对区位优势有所倾斜;既要考虑新疆实际,又要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的发展模式,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当下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切实加快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坚定不移地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走出一条资源开发启动、产业聚集延伸、大企业规模投入、科技水平领先的发展道路。

(二)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

从“六五”、“七五”基地生产战略的实施,到“八五”计划中对新疆资源的认识,明确提出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并将优势资源转换与新疆“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内引外联、东联西出”的对外开放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使新疆的资源优势与具有的地缘优势成为不可分割的、互为条件的一个战略整体,再到“九五”提出的“继续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并把战略重点放在依靠科技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上”,进一步突出了以“一白一黑”为重点的产业聚焦战略,将优势资源转换与科技进步和扩大开放相结合、相联系,加大了二者在优势资源转换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在新疆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并进一步创造条件。“十五”将“优势资源转换”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十一五”时期将新疆经济发展战略更为具体化,进一步强调要继续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使得天独厚的资源地缘优势逐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选择和确定重点发展区域的思路应该是依托天北、发展天南、点轴推进、循序展开,在国际国内大市场中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脉络可以得出,新疆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来确定市场作为考虑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并积累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体系。

(三)坚持把提高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确定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连民心,民心系全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新疆跨越式发展进程中,要把提高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新疆,归根到底要靠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富民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不富民整个社会发展不了,长治久安也保证不了。“富民兴疆”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本战略。其他各项战略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基本战略,围绕该基本战略调整政策、措施。

[责任编辑:唐旻星]

[1]徐世义:《2020年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

[2]王拴乾:《新疆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四次飞跃》[J],《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3]李振扬:《对新疆经济发展主导战略选择的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第3期。

[4]吴筠、张霞:《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回顾与前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1.01.036

F127

A

1674-6287(2011)01-0036-03

2010-12-21

石梦华,女,新疆自治区社科联《新疆社科论坛》汉编部编辑;李翔,女,新疆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优势新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矮的优势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画与话
新疆多怪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