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2011-08-15张韦王守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样血常规

张韦 王守燕

(1.山东省滨州市中心血站 山东 滨州 256600; 2.山东省滨州市中心血站 山东 省滨州 256600)

临床诊治的一项关键因素是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与否。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三大检验常规之一,也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检验结果是临床抢救、诊断治疗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而检验结果收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必须加以重视。因而保证较高质量的血样标本,使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规范化,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生理因素

影响到检测结果有可能是患者的年龄、活动情况、性别、精神状况、样本采集时间、季节等因素。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血小板数、嗜酸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数都是有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因而在血样采集时,应询问患者是否服用过会干扰检验的药物,在血样采集前应避免做剧烈运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血细胞参数也是不同的,在冬季踩血时,应先将患者暖和。严寒或暴热天气常会出现一过性WBC总数的增高[1]。在患者做过剧烈运动后,由于血液浓缩,这是采集的血液样本,会使Hb与RBC检测结果增高一定值。在患者喝水饮食后,生理性稀释作用会发生在血液中,Hb与RBC检测结果会有所降低。因而,为了尽量减小不同生理状态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非急诊患者最好固定在某一时间去检查。

2 试剂因素

用于血常规检验所采集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来处理,在种类众多的抗凝剂中,对血小板和白细胞形态造成的影响较小的抗凝剂是EDTA盐,比较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抗凝剂和血液的混合比例决定了血样的质量。血液比例过低时,抗凝剂的相对过剩,会对检验指标造成影响。当血液比例过高时,抗凝剂相对不足,增加了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而微凝血块会阻塞仪器,也将影响到检验指标。血液经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它的改变与其浓度和时间相关[2]。EDTA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若血样较少,EDTA浓度将会达到2.5mg/mL[3]。中性粒细胞肿胀,血小板崩解,肿胀,产生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都将使血细胞计数和血常规检验得出不正确的结果。

3 病理因素

当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浓菌感染时,部分真菌、杆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感染时,常见白细胞总数增高。然而,在感染过于严重时,核左移会很严重,白细胞总数会下降[4-5]。这可能是由于白细胞重新进行了分部所导致的,也即是白细胞多积聚在内脏血管内,也可能是血液中的白细胞大量溢出血管壁,向病灶局部趋近,同时对白细胞的供应不足所导致的。

4 静脉采血影响

由于采血时,患者出现紧张或因环境寒冷等因素引起静脉采血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静脉挛缩,从而导致了血液浓缩、淤血、静脉扩张等情况。进针、采血过程不顺利和采血相关技术不熟练,都会使血小板聚集或出现微小凝块。同时也会引起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组织损伤,导致了凝血和溶血现象,影响了检验结果。

5 人为因素

5.1 标本的采集因素

采血部位可以分为静脉采血法与末梢毛细血管法,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和静脉血差异最小二又稳定的血样是手指血。和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因而其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仍然较差。所以,临床上特别是应用血压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较为可靠的标本是静脉血血样,可以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从而可以使仪器进样时标本可以混匀充分。

采血时应详细观察采血部位是否完整、无烧伤、冻疮等,还应详细观察样本抗凝不佳、样本稀释、溶血等现象。如果在患者输液时采血,应在对侧进行采血,这样就可又能避免交叉感染,减少血样被稀释的可能性。如果从患者输液的同侧或患者输液留置针处抽血,会造成血液稀释,上层血浆没有粘性,凝块较小,肉眼难以辨识,血小板较低,和临床难以相符,这种情况下,要和临床联系后重新采血。

5.2 标本的运送、保存与测定时间

采血完成后,标本应由专人专送,尽快送检,住院患者的标本应有明确标记。血样要与抗凝剂温和混匀充分,避免溶血的血样产生,尽快检测,减少血样保存时间和运送时间,这是由于标本保存时,血细胞蒸发、代谢活动、升华作用及微生物、化学反应等都会影响到标本的检验质量。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检测,应将血样放在室温环境下保存。一些标本应尽快检测,如出血性疾病的标本,应在室温下完成全部操作,如果由于一些因素不能及时检测,样品应放在冰箱内。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标本,从血样运送、保存到标本采集方式等多种非疾病因素都需要认真对待。只有对这些因素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完善制度、操作规范化,加强责任心,才可以保证标本的高质量。

临床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很多,在每一操作步骤,必须认真操作,减少仪器因素,将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降低到最低,尽量减小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手动检测要认真观察仪器的操作状态。检验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妥善处理,及时纠正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

[1]马双双,王红艳,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1):79-80.

[2]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6,21(1):87.

[3]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4]赵晋芳.浅谈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77-3078.

[5]张云霞.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中的点滴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6.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样血常规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枫叶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评价塑料材质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液体添加剂体积变化的方法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