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思考

2011-08-15王东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人性化手术室护士

王东艳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山西 长治 046000)

当代医疗行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技术、服务的竞争。根据以人为对象的护理需求,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预测服务对象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去组建医疗服务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和巩固市场份额。人性化护理是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人性化护理服务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新、个体化、整体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只有不断的开拓创新,发掘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新途径、新思路,才能使其持续改进,日趋完善。

1 护理学概述

美国护士协会(ANA)1980年提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个定义指出:护理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单纯的疾病,而是整体的人,既包括病人,也包括健康人,以及由人组成的家庭、社区和社会。护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护理研究的是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即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反应。此定义是和护理程序紧密联系的,护理通过护理程序这一科学工作方法,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完成对护理对象健康问题反应的诊断和处理。

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根源;自从南丁格尔创立了护理学使护理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以来,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的发展模式。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关注的重点是疾病;功能制护理则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注重发挥护理的职能;责任制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其特点是一个护士自始至终负责几个患者并按护理程序和方法进行全面的护理,注重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理念;现阶段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是基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健康人、亚健康人以及患者)的全面、整体的关怀和照顾[1]。毫无疑问,这一理念拓宽了护理的视野,提高了护理的层次。

护理模式发展的不同阶段,实际上就是护理水平发展的不同层次,反映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历程,反映出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人道主义的发展和延伸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的理论。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2]。现代护理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忠实实践者,她所倡导的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理念,不因种族、性别、宗教、年龄、国别而歧视每一位需要护理帮助的人的护理准则,使护理事业成为一项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人性化护理模式提倡的“以病人为中心”,将患者视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完整的人,并以此作为设计护理工作程序、制定护理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3],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道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护理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关爱。

3 改善手术室环境

在休息间、更衣室等相对有菌区摆放花卉盆景,在等候室为家属提供茶水、报纸杂志等。手术间内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接受手术的患者处于各种仪器的包围之中,仪器的声音(电刀、吸引器、电钻等),仪器的指示灯(运行中的心电、呼吸、血压曲线等)或多或少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刺激,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优美的环境,规范的无菌条件是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化的管理的较好保障。手术室选取噪音较轻的仪器设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及时清除或减轻仪器的报警声、机器的运转声,将仪器的显示屏尽量摆放在患者的视野之外等以减少各种刺激。有些患者对于疼痛特别敏感,生理上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肢体颤抖、出冷汗、心率加快等,我们采用了音乐干预,研究表明,音乐疗法的机制是适宜的音乐能使患者肾上腺素分泌减少[3],我们通过播放轻音乐,转移注意力,放松情绪,使疼痛耐受性增高,让患者在柔和美妙的音乐中享受人性化服务。

4 针对手术护士工作建议

4.1 术前交流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手术全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患者所在科室进行访视。护士首先翻阅患者的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既往史、过敏史及术前各种检查结果,向病房护士了解患者的护理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制定手术室相应的护理计划。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交流,首先自我介绍,双方距离应在50cm~1m之间形成个人距离[4],让患者感到亲切自然。逐一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的目的、方法、简要手术过程、手术体位及此体位对开展手术的必要性,以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而后进行术前宣教:如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禁食禁饮的原因,去除义齿,不要带贵重物品进入手术室,术前需要精神放松,介绍缓解思想紧张的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和亲人交谈等方法,让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手术[5]。

4.2 术中关怀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像老朋友一样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在交谈沟通的基础上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开放静脉通路,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协助患者摆好麻醉体位,特别是实施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护士可以站在患者的身旁,握握患者的手或轻轻拍拍肩膀同时给予语言安慰,尽可能使其焦虑和恐惧降至最低程度。对患者的身体尽可能小范围的暴露,并给予解释,保护患者的自尊。对需要安插胃管、导尿管等护理操作患者,改为麻醉后进行操作,以便帮助减轻患者痛苦。为了防止患者损伤及污染,眼部、耳廓等部位用敷贴保护,电刀负极板避免浸湿,其接头下方垫海绵垫保护。双上肢手板远端均微翘,以促进上肢的血液回流。当要进入麻醉与手术进程时,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除仔细做好各项清点工作,巡回护士还应给予更周到的关怀: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静脉通畅,备好各种抢救药品、物品、氧气、吸引器等。各手术间的手术床常规配备压疮保护垫,术中随时观察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受压、受损情况。需患者改变体位时,用弹性绑带做体带固定,也用自制的海绵垫加以保护,有效的保持身体皮肤的完整性,还要注意使用电刀负极板有无移位,及时调整。适时调节中央空调的温度,保持室温20~25℃,相对湿度50%~60%,防止患者着凉,必要时在其肩部、输液肢体及其他暴露部位加盖敷料,为维持患者的体温,我科专门购买了加温设备,确保手术冲洗液在42℃,对于手术时间长、病情重的手术患者,使用加温毯来保持体温。对于清醒的患者;护士应及时用肢体语言来安慰、鼓励患者,当涉及其病情、隐私、家庭等问题时应避而不谈,保持其自尊心;术中有时患者会因牵拉内脏等原因而恶心、呕吐,护士应安慰患者,告诉其深呼吸,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拉住患者的手,使其感到一种鼓励和心理暗示;当患者进入麻醉苏醒期时,护士应站在患者的头旁,用手抚摸患者的额头,亲切的呼唤其名字,促使患者早日清醒,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送其到病房,并向病房护士交班。

4.3 术后回访

术后的3d,由分管巡回的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探视和问候,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评价,并向其宣教术后注意事项,同时填写好记录单,认真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5 结语

只有把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发掘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新途径、新思路,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问题,积极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和沟通,建立诚信和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才能真正了解患者需要,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1]李遵清,李传平,岳淑英,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1):12~13.

[2]杜治政.关于医学人文教育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6.

[3]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J].北京:卫生部护理中心教育委员会组,1995:81~86.

[4]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0~127.

[5]彭立志,张琳.音乐治疗法减轻手术焦虑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8):363~364.

猜你喜欢

人性化手术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