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析

2011-08-15戚甫娟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新疆民族

陈 铮,戚甫娟,郭 胜

(1.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新疆喀什844007;2.喀什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新疆喀什844007;3.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7)

信息时代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析

陈 铮1,戚甫娟2,郭 胜3

(1.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新疆喀什844007;2.喀什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新疆喀什844007;3.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7)

信息时代的网络使世界连成了一体,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新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此时代背景下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传播媒介的技术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信息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逐步进入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网络成为最大的信息井喷源头。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使我们遇到什么问题,都会上网“Google一下”,连人们之间的联系也经常借助网络,如收发短信息(Send or Receive SMS)、网络聊天(Chat on QQ/ICQ/MSN)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被居心叵测者利用带来巨大的负效应:信息的纷繁杂陈,良莠不齐,又加之新疆地处我国的西北边陲,是中国的西大门,是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新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凸显,由此深入分析信息时代新疆高校所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一、新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环境

所谓新疆思政教育的特殊环境,是指其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宏观性因素,如它的独特的地缘政治因素。本文主要选取三个量度进行分析: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因素主要从地缘政治角度着手;民族性因素主要考察新疆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民族现实情况,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互动情况;宗教性因素主要着墨于家庭宗教氛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综合考察以上因素时,还将考察民族跨界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之所以考察其特殊性,源于这些宏观性的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深刻影响。

(一)地缘政治因素

地缘政治,作为一政治专业术语,主要是研究地理位置对各国相互关系的影响[1]。本文选取此量度主要考虑到现今新疆严峻的外围情况。新疆地处古代多种文明交汇之处,多种思想文化在这一地区并存,伊斯兰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儒家文化以及俄罗斯文化在这里都有较大影响。而今天,北部是正在东山再起的俄罗斯,南部是纷争不断的伊斯兰世界,西部是“颜色革命”频频发生的地域。从古至今,新疆的地缘政治就比较特殊复杂。现当代,受世界性的民族分立主义(Ethnic Separatism)的影响,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几乎同时发生在上个世纪之交[2]。从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两个主义还经常性地勾联在一起,特别是在“9.11”后,“双泛”的影响更为突出。纵观当前世界民族、宗教冲突的焦点地区,和新疆接壤的国家几乎都存在此问题:哈、吉、塔三国作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国内现在不但存在着他们的主体民族和俄罗斯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存在与乌兹别克斯坦在费尔干纳谷地的“争夺”;乌国的“乌伊运”(简称IMU,Islam Movement of Uzbekistan)更是搅得政府“头疼”,以致政府军不惜出动战机和坦克“疯狂”追缴;阿富汗的塔利班、巴基斯坦形形色色的宗教极端组织更是让中南亚地区的安全面临着极大的变数。此外,西方势力的入侵和渗透也影响着新疆的地缘政治安全。美国已借助反恐战争堂而皇之地在中亚建立起军事影响力。西方不同势力间的博弈,更使得与我新疆接壤的中亚地区形成不稳定的脆弱局面。

(二)民族性因素

目前在新疆生存的民族共54个,其中久居的少数民族有13个。多元民族文化形态,必然决定了在新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而不像内地高校那么单一。尤其是有些民族现今还是游牧民族,经济上还很依赖农业和畜牧业,经济基础的相对薄弱造成了教育投资的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了限制了教育功能的发挥。多民族文化形态使得现实中单一的语言环境遭遇到跨语言、文化交往时,易造成民族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原有的心理构成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此外,随着内地汉民的移入和交往的扩大,必然带来对先前封闭的民族文化的冲击。为了捍卫民族文化的纯正性和求异性,追求民族自尊与自豪感,民族心理主要以民族意识表现出来,强调对本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和认同。共同的语言和宗教信仰又对这种民族认同起着固化作用,使得民族个体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易以民族划界区别对待。这其实是一种不受其他民族欺辱与控制的民族保护心态与心理。正如李静教授在《民族心理学》中所言,“当一个民族与其它民族在一起时,更多显露的则是民族意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汉民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相对而言是少数的其它民族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在这种压力失衡下受民族自卑与民族压抑感影响,民族性因素凸现,民族意识更多倾向于怀旧、复古、崇仰民族历史、民族英雄人物以获得民族心理平衡。现实的利益诉求没有被满足,更会强化这种民族意识,从而消减民族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反应。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流动的时代,纠结于历史和过去,固步自封只会影响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跨界民族的存在,更使得新疆的思政教育整体环境又有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三)宗教性因素

宗教作为一种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超人间力量”的反映形式,目前在新疆还有较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南疆地区。宗教的作用是双重的,一部分宗教思想、宗教规范能够以其特殊的方式陶冶信众的性情,对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等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伊斯兰教教规中对偷盗、杀生等的禁止,佛教对博爱的宣传和提倡。然而,宗教毕竟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它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消极作用则是根本的、主要的。通常的情况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我们的无神论教育,一离开学校在家庭的影响和压力下“被接受”宗教有神论说教。当然,也存在机会主义者的主动“虚假认同”。在新疆,宗教经常地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在教育开始之前我们的教育就依然面对的是一个已被宗教“烙印”过的受教育者。要消除这种“烙印”非一日之功可就。其次,宗教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对宗教徒而言,传播和阐释教义的“主持”说的话都是“神”要说的话,是必须要遵守的,但是任何语义的阐释和传播都会添加进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正是在这一点上的无条件“信仰”,宗教往往成为一些“披着宗教外衣”的野心家或政治阴谋家手中的“利剑”。民族分裂主义也往往借助宗教来煽动盲目的宗教狂热和灌输民族分裂思想。因此,宗教性因素也是在新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特殊因素。

二、信息技术对新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推广,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3G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带有移动上网卡的电脑,在任何有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都可以实现高速无线上网。我们可以在网上使用Skype打电话,使用QQ或MSN进行视频聊天,用pplive或PPstream看电影乃至收看电视节目。网络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习惯。如现在遇到问题,我们首先会选择“Google一下”,而不是去查阅厚重的书籍。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如种族主义宣传、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视等,又由于当前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系统,这些不良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同“良性信息”一样,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大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时的好奇心强、感觉敏锐、鉴别力薄弱、可塑性大等特点,往往使其在大量信息面前丧失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缺乏从善弃恶的选择能力,更由于青年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严重不足,易“一网情深”,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等低迷危险的生活方式,如:“铁通”总通宵上网、“连通”连续通宵上网,更有甚者会将“虚拟的”网络世界移入周围的现实世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面对上述信息技术所代表的现代性,在新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的要先考虑其特殊的宏观环境,其次要面对信息技术所代表的现代性与民族传统文化所代表的传统性的冲突,再次要思考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及功效,以防范处理虚假信息的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负影响。信息技术带给新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冲击主要有:

(一)薄弱的教育资源遭遇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传播

相较于东部地区,新疆地域广大,然而其教育资源却受地理、经济等众多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弱势:一方面,这种弱势表现在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再开发上。另一方面,这种弱势也体现在学校教育硬件资源上。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对上述薄弱的教育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再有信息的混杂,如虚假信息的存在,恶意的欺骗性宣传,往往会使青年大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容易丧失判断能力,误入歧途,从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功效。

(二)学校教育的局限性遭遇信息时代的信息跨时空传递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活动,本身就受限于特定的群体——学生,特定的环境——学校,而对非特定的群体和环境缺乏相应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在遭遇现实的非校园环境而缺乏作用力的原因之一。进入信息时代,面对信息的跨时空高速传递,学校教育的这种局限性更为突出。在今天我们反思“7.5事件”时,也不难看到信息技术被居心叵测者利用后的巨大威力:广东韶关的原本很平常的一起治安事件,被恶意地篡改和大肆宣传,并引发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反应”;发生在伊拉克的宗教惩罚事件——“石刑少女”,被技术处理成煽动我国新疆汉维两族矛盾的视频资料在网络上“热播”;甚至连平常的手机通信方式——收发短信息也被利用起来混淆视听,煽动盲目的民族忠诚,欺骗广大善良的少数民族劳动人民。信息的跨时空自由流动被有企图的随意刻画着,“看似平静的湖面其实暗潮汹涌”,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在遭遇到如此有目的活动时正在扩大。

(三)信息技术方面遭遇西方优势技术的挑战

在当前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东西方的意识对抗转入以科学技术交流和思想文化交流掩盖着的意识形态渗透中,特别是借助于信息技术优势的文化渗透。在当前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美国所占的比例都超过85%,而我国仅仅占到0.1%和0. 05%[3]。强势的技术优势,让我们在面对有意识的文化渗透时感到时不我待,力不从心。毕竟,每一条信息都蕴含着发布者的价值观,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接受者的思想。青年大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时易被西方那一套价值观所迷惑、影响。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告诫我们:“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中,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三、信息时代新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发挥其媒介作用,更新知识结构,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疏堵并用、预防为主,建立信息化快速反应机制

网络交流的开放性环境,可以让各种文化在其中快速的交流和融合。言论自由也要求网络的这种自由传递功能能更好地为其服务。不同的文化之间通过正常交流和融合,才能促进观念和思想的更新和变革。所以,一味的“堵塞”网络通道是不切实际的。从经济效益上来讲,堵塞的收益不如合理的管理所获的收益。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提防在利益驱动下的网络舆论攻击,所以要采取措施,预防蓄意的舆论宣传战和文化渗透,疏堵并用、预防为主,建立信息化快速反应机制。在新疆“7.5事件”后的网络管制就是一种应急反应。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屏蔽掉恶意信息,并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本身就是对信息安全的保证,也是保证网络环境净化的必要选择。其次,网络实名制也是一种政策选择。但是,网络实名能不能真正实现“追根溯源”还有待考证,毕竟对于一般的“黑客”、网络雇佣军、网络间谍等来说,盗用IP还是很简单的技术。

(二)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

首先,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要求新疆的高校要考虑及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其次,自身特殊的思政教育环境,也要求我们要及时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例如,可以依托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开发面向所有高校学生的、特色化的思政教育网站。双语检索是最基本的“特色”之一,也可以借助于移动通信技术,及时发布和宣传思政教育资料。

(三)开发技术,以科技手段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

信息技术较之于其他的技术,更新周期一般都比较短。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还是需要技术的发展来弥补,特别是在遭遇到西方强大的技术优势时,开发技术,缩小差距更是明智之举。现在技术市场上已出现了众多的监控软件,监管网络的正常合理运作,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设置也已出现,如网络警察。网络舆论的调查研究也可以作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之一。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信息化转变

站在教育工作一线的老师掌握着青年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如何及时地将这些资料共享给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不仅需要加强原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信息化转变,同时也要加强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信息化转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1] 潘志平.新疆的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历史与现状的考察[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9):57-56.

[2] 潘志平.中南亚的民族宗教冲突[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47.

[3] 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15.

[责任编辑] 徐月欣

G641

A

1673-5935(2011)01-0062-03

2011-01-12

2009年教育部专项课题(09JDSZ2004)的阶段性成果

陈 铮(1985-),女,陕西西安人,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多元民族
信息时代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