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乳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
2011-08-15刘维华宁夏兽药饲料监察所
文 / 刘维华 宁夏兽药饲料监察所
刘学琴 宁夏水产研究所
付少刚 银川市畜牧兽医站
近年来,奶业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以及2009年和2010年出现的多起乳制品三聚氰胺超标事件,表明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决定奶业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监管缺失已经成为生乳质量安全管理最大的漏洞,技术监测体系不健全已经成为生乳质量安全管理最薄弱的环节,非法添加违禁物质已经成为生乳质量安全管理最大风险的来源。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宁夏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配套法规,深刻剖析奶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问题,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在各级政府、协会、质检机构、企业和奶农的共同努力下,生乳质量安全管理开始步入正轨,乳品企业更加重视奶源基地建设,规模化饲养进一步普及,奶站管理得到明显加强,常态化生乳监测制度逐步建立,乳品国家标准和检验新方法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这些成就,体现了中国政府和奶业界同仁痛定思痛、勇于面对和在困难中求发展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1 宁夏生乳质量安全现状
1.1 宁夏奶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11月底,宁夏奶牛存栏41 万头,产奶量29.7 万t,成母牛年平均单产达到6 053 kg,居全国第4 位,人均乳制品占有量154 kg/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 倍。现有乳品企业23 家,奶粉加工企业17 家,液态奶加工企业6 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小区)达到446 个,规模养殖比例达60%。奶农14 979 场(户),机械挤奶站324 个。宁夏共有生乳收购站496个,许可办证率达100%。办理奶罐车准运证308 辆,并发放生乳交接单,发证率达100%。目前,奶牛养殖业实现产值18 亿元,占宁夏畜牧业产值的32%,奶业已成为宁夏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1.2 宁夏生乳加工及销售情况
宁夏现有的奶站由3 个主体组成,其中,乳品企业开办的194 个,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的186 个,奶畜养殖场开办的116 个。奶站主要分布在吴忠市和银川市,其中,吴忠市拥有奶站279 家,银川市153 家,中卫市30 家,石嘴山市25 家,固原原州区3 家。宁夏的生乳主要供应区内外20 家乳品加工企业,其中收购奶站数量排名前4 位的乳品企业有:蒙牛乳业(84 家),恒枫乳业(72 家),夏进乳业(56 家),天天乳业(35 家),这4 家企业所收购的生乳占全部奶站的50%。收购超过10 家奶站生鲜的乳品企业有:伊利乳业(28 家),明旺乳业(25 家),众乐乳业(24 家),维维北塔乳业(20 家),黄河乳业(19家),红果乳业(19 家),金荣乳业(19 家),雪泉乳业(18 家),庄园乳业(13 家),银桥乳业(10 家);不足10 家的有:北方乳业,新型乳业,小西牛乳业,亿美乳业,银湖乳业,平吉堡酸奶厂,关马湖酸奶厂等。区外企业生乳收购奶站份额达122家,占奶站总数的1/4。
1.3 宁夏生乳质量安全监测情况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爆发之后,国家和自治区非常重视生乳的质量安全工作,将监测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同时加大了抽检数量和覆盖面。2008年,生乳专项监测300 批次,2009年分3 次检测生乳363 批,检测项目包括:“两证一单”、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硫氰酸钠、温度。3 次开展生乳中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专项监测112 批。2010年,生乳监测1 500 批以上,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一是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下达每年2 次生乳质量安全监测任务300批,检验项目为: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物质;二是自治区农牧厅下达每年2 次生乳安全隐患排查监测任务300 批,检验项目为: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总抗生素残留;三是农业部兽医局下达每年4 次生乳中抗生素专项整治任务400 批,检验项目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林克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四是农业部下达全国生乳奶站拉网式抽检489 批,检验项目为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碱类物质。
1.4 宁夏生乳质量安全状况
2006年,生乳中青霉素残留检测100 批,超标1 批,超标率1.0%。2008年,三聚氰胺专项整治检测生乳300 批,未出现超标现象。2009年,检测生乳363 批,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未检出;检出硫氰酸钠2 批,温度不合格2 批,合格率98.9%;检测生乳中β-内酰胺酶112 批,发现有非法添加行为;检测生乳中总抗生素残留145 批,发现存在不执行休药期规定的抗生素超标现象。通过专项整治,从2009年10月至今,宁夏生乳中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行为已被遏制,无超标产品检出。2010年,监测生乳1 500批,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500 批,超标7 批,超标率为1.4%。其它如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物质等违禁添加物及黄曲霉毒素M1未检出。这表明宁夏生乳质量安全的隐患是由个别违禁物非法添加和抗生素残留所造成的。
2 宁夏生乳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面对未来,宁夏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生乳质量安全问题和制约因素较多,确保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任务仍然很重。
2.1 部分地区仍存在问题隐患
个别企业被查封的三聚氰胺问题奶粉未彻底销毁,死灰复燃;奶牛养殖场(户)不执行休药期规定,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生乳依然流向乳制品市场;某些不法分子为追求“无抗奶”指标,非法使用β-内酰胺酶、四环素酶的情况偶有发生;液态奶配料中使用复原乳而不完全标注的现象依然存在。
2.2 个别事件容易被炒作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在未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前,如极个别未清理整顿的流动奶点被炒为“黑奶站”,婴儿假性性早熟被怀疑与奶粉含有性激素相关等敏感话题很容易被炒作,从而引起放大效应和连锁反应,给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样也影响到宁夏奶业的发展。
2.3 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宁夏奶业生产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确实存在一些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生乳加工环节多,链条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要彻底解决质量安全问题,就必须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对传统养殖模式的改造。
2.4 生乳检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宁夏生乳质量安全检验监管工作起步晚,基础弱,机构、人员、经费不到位,检验监管体系不完善,隶属关系杂乱,各地工作开展也不平衡。因此,需要全面加强监管工作,特别是技术监测体系建设和基层监管能力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政府、协会和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乳质量安全事关奶业兴衰和国计民生,检验监管工作意义重大,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并持之以恒,才能推动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3 确保生乳质量安全的对策
加强生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是全面规范生乳收购站管理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奶农利益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迫切要求,对重塑消费者信心,引导乳品消费,加快奶业恢复和振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开展生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心任务是严厉打击在生乳中违禁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违法行为,重点是突出监督监测生乳收购站和生乳运输车辆2 个重要环节。
3.1 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
规模化是基础,只有推行奶牛养殖规模化,才能广泛运用先进技术。集约化是核心,其本质就是在规模化的基础上,集成各项先进实用技术,开展集约化经营。标准化则是关键,通过标准化生产,把集成的科学技术落在实处。实施规模化养殖,有利于实行严格的奶牛养殖、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提高养殖水平,促进生乳质量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创建和完善生乳质量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通过基础攻关研究和调查分析,找出目前生乳质量安全水平较低的原因,在生乳质量安全方面攻克几项关键技术,建立生乳乳蛋白和乳脂肪形成及调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形成具有典型特点的示范基地等。同时加快生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快生乳及乳制品药物残留、动植物疫病以及有害有毒物质限量的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程,加快奶牛养殖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并完善配套,逐渐统一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3.3 积极发挥生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室职能
必须夯实生乳质量安全监测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部级、区域、省级、市县级监测体系。从产业规模以及质量安全形势出发,实施生乳第三方检测将产生多方面的作用。第三方检测能为奶农和乳品企业提供公正的交易平台,与按质论价价格体系结合后,将有利于养殖与加工利益均衡,促使奶农主动提高生乳质量安全水平。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具有权威性,由政府授予检测和仲裁权,对生乳生产和销售各环节进行独立而权威的检验检测。第三方检测需要在每次收奶时施行现场操作或者取样,并尽可能将测定结果当场反馈给奶农或者奶站。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具有统一的组织结构,独立的工作人员,固定的经费来源和必要的设备及运输工具。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制度,确定常规检测项目和定期检测项目,统一测定方法,并在关键问题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以便乳品企业和奶农达成共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