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260例疗效观察

2011-08-15赵长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浙贝母荆芥

赵长举

四川省射洪县太乙中心卫生院,四川 射洪 629211

笔者近二十年来运用著名中医专家岳美中先生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数千例,疗效满意,现将近两年来有完整病历资料的26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外感咳嗽诊断依据,应具备以下临床表现:(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嗽;(2)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3)两肺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4)胸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文理增粗。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资料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60例中,男性136例,女性124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82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1个月,平均9天。

2 治疗方法

2.1 方药组成 白前20g、前胡各20g,杏仁、荆芥、防风、桔梗各15g,连翘 25g,浙贝母 (冲服)10g,芦根30g,甘草 6g。

2.1 加减法则 寒感加苏叶15g,热盛加麻黄10g、石膏20g,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花各15g,咽痛甚加射干12g。

2.3 服法及宜忌 将上药加水煎煮约30分钟,空腹温服,一日三服,三日一剂,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烟酒、油腻之品。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 :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

3.2 结果 本组260例,治愈212例 (其中服药一剂而愈者57例;二剂而愈者82例;三剂而愈者48例;四剂而愈者25例。)好转30例;无效18例 (服药六剂以上)总有效率93%。

4 典型病例

但某,男,56岁,咳嗽3天,因受凉而发病,咳嗽咯白色粘液痰,伴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咽痒,无恶寒发热,舌苔白,脉浮缓,查双肺纹理增粗,血、尿常规正常,诊断为外感咳嗽,治以宣肺止咳。处方:白前、前胡、百部各20g,荆芥、防风、苍耳子、辛夷花 (包煎)各18g,杏仁、桔梗各15g,连翘25g,芦根30g,浙贝母(冲服)12g,甘草6g。水煎服,一日三服,三日一剂。服药两剂而愈。

5 讨论

止咳汤一方出自《岳美中医话集》,咳嗽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虽非大病,治不得法,亦缠绵难愈,古方良法妙药虽多,然用者难精,但以外感、内伤括之,则可尽握咳嗽枢要。治疗大法,外感者邪自外而入,治当辛温,邪得温而自散。方中荆芥、防风发汗解表,前胡宣畅肺气,白前泻肺降痰,杏仁降肺气而化痰浊,桔梗升宣肺气而祛痰排脓,芦根、连翘清宣肺热而止咳,浙贝母辛散、清热之力大于川贝母故适用外感咳嗽,近代研究报道,浙贝母碱作动物实验有较强的镇咳作用,生甘草调和诸药,兼能润肺止咳,诸药合用共湊宣肺解表止咳化痰作。止咳汤以宣通肺气为主,肺气一宣,其咳可止。本方加减化裁,四季可以通用,确为治外感咳嗽良方。

[1]陈可翼江幼李李春生等.岳美中医话集.中医古籍出版社,1981:72-7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猜你喜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浙贝母荆芥
勘 误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on pulmonary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a review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hu-acupuncture method in Nei Jing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for shoulder and arm pain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