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 “虚”、“瘀”、“痰”是各种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生理病理基础

2011-08-15吕廷国宫会爱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五脏肾气

吕廷国宫会爱吕 杰

1.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山东 临朐 262600;2.山东临朐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朐 262600;3.潍坊医学院2007级

人的生、老、病、死,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人们可以通过研究人体的衰老规律、因素及产生各种老年性疾病的生理基础,不仅可以防止早衰与过衰,而且可以减少衰老所致的诸多疾病。笔者纵览祖国医学经典及前贤医籍,结合多年对各种老年性疾病的诊治体会,参合现代医学的科研成果,认为“虚”、“瘀”、“痰”乃是各种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生理病理基础。阐述如下:

1 祖国医学对人体各个年龄阶段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

祖国医学在2000多年前就对人体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作了阐述。《灵枢·天年篇》以十岁为期,概述了人体之生长、发育、壮盛与衰老的具体表现,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悮。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段论述颇为精辟,指出了人体生长发育的壮盛时期,以及开始衰老与疾病丛生的年龄阶段特点,与今时人体由生至终的自然发展过程是基本相符的。

2 肾为先天之本,肾虚乃是各种老年性疾病的生理性因素

祖国医学认为,人之盛衰,与“肾”有密切关系,如《素向·上古天真论》指出:“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衰即虚也,肾为先天之本,人的生长、发育、衰老等生理变化,主要由肾气的盛衰来决定,肾精充足,则体力和脑力充沛,到了老年期,肾气渐虚,阴精虚少,髓海不足,故而体力和脑力减退。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有关资料表明,老年期出现生理性记忆力降低,是由于脑细胞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脑重量减轻,脑体积缩小,脑回变窄,脑沟增宽及脑室增大,老年色素及淀粉样物出现和脑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等原因造成的。目前,人们结合现代医学对肾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表明,肾阳虚可见到现代医学中的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功能减退的一些症状,而这些功能的变化,又与大脑皮质、下丘脑有关,与脑的老年性变化有关。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脑的功能发挥,有赖于肾的生髓功能的正常。这说明,肾除主宰人的生长、发育、壮盛之外,也直接影响人的衰老过程。“虚”本身就是一种非正常的生理状态。作为先天之本的肾一旦出现虚衰,其它脏腑失去其先天之精的温润、濡养,继而出现五脏虚损,阴阳失调,疾病乃生。因此说肾虚是各种老年性疾病的生理性因素。

3 五脏虚损是各种老年性疾病的本质因素

各种老年性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五脏虚损是其本质因素。《素问·评热病论》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出“虚”与疾病的关系,认为“虚”乃是各种疾病发生在人体内在的因素。《千金翼方》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忘前失后。”中医认为,年逾五十,人的肝气、心气、脾气、肺气和肾气逐渐亏虚,疾病随之而生。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人体各个脏器的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发生着退行性变化和细胞免疫的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自身抗体阳性率增高,其根本原因与祖国医学的五脏虚衰关系很大。

4 瘀血、痰浊是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性病理性因素

脏腑功能失调是各种疾病的内在因素,即本质因素,而脏腑虚损的病理变化的产物——瘀血、痰浊同样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在生理状态下,水谷之精气得脾之健运,赖肾阳煦蒸,或化为血,或化为津液;在老年病理状态下,脏腑失去正常输布气化功能,则聚而为痰,或气虚失运,血停为瘀,或阳虚血寒,凝滞而瘀。《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认为血气不和,易致瘀血,百病变化而生。1986年全国会议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中,指出“舌质青紫,颚粘膜症阳性为血瘀证的重要见证。”所以笔者通过对1200例不同病种的老年人进行了观察,发现都有一个共性,即舌下络脉青紫、迂曲、结节、怒张,其色泽的浅深 (青紫及暗紫)、怒张的程度 (宽度为2mm以上)长度达于中侧带及外侧带或伞襞,瘀血重者,在伞襞及外侧带可见点状或丝状微细血管的分支充血。这些与年龄的递增、病程的长短、瘀血的轻重密切相关,特别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更为明显。近年来,国内有关专家报道:用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观察,进一步证实了青紫舌是瘀血或缺氧的见证。痰浊是津液的病变,其致病复杂广泛,金元四大家对痰的研究见解很深,提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浊可阻碍经脉气血的运行,阻碍气机升降出入,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神明,其最大特点是痰浊、瘀血常常互结致病,有“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说。现代医学专家已从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研究痰的内涵。研究表明,痰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异常表现为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这些特征类似瘀证的变化。由此可知,“痰”、“瘀”两者联系密切,痰瘀互结之易于形成,可能有其内在的基础,但在祖国医学中二者却有着质的区别。

综上分析,“虚”乃是各种老年性疾病发生的生理性因素、本质性因素,“瘀”、“痰”是在五脏虚损的基础上产生的病理性因素,“虚”与“瘀”、“痰”是三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生理病理性因素。老年虚衰是产生瘀血、痰浊的基础,而“虚”、“瘀”、“痰”之形成又成为各种老年性疾病产生的内在根据,所以三者构成了各种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生理病理基础。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五脏肾气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金匮肾气丸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