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 “治未病”探讨糖调节受损的治疗思路

2011-08-15王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治未病发病率饮食

王琳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从 “治未病”探讨糖调节受损的治疗思路

王琳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糖调节受损 (impain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前期阶段,是预测糖尿病的临床标志。早期预防干预IGR,对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干预治疗

糖调节受损 (impain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糖尿病发生之前的一个临床发展阶段,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前期阶段,是预测糖尿病的临床标志。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界范围的IGR的患病率与糖尿病的患病率相似或稍高于糖尿病。IGR人群就是潜在的2型糖尿病人群,IGR期心血管病的危险已经大大增加,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实际上早已启动。在IGR期如果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一部分IGR会有机会逆转为正常糖调节状态,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则有大量的人群在几年到十几年内进展成为不可逆转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一系列并发症也将发生。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全世界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这也和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不谋而合。中医的“治未病”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得病之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加重。我们要想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必须对IGR采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1 糖调节受损目前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规模前展性干预IGT的研究,如中国大庆研究[1],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 (DPP)研究[2]、国际多中心糖尿病研究 (STOP-NIDDM)试验[3]、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 (FDPS)[4]、曲格列酮预防糖尿病(TRIPOD)研究[5]、中国Li等研究[6]、国内中日友好医院等研究[7]、潘长玉等研究[8]均证实,生活方式 (包括饮食、运动、减肥、戒烟等)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但是,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差,健康人群很难做到,残疾或其他疾病人群亦无法实施。而药物预防可以逆转某一或多种特异性病理生理缺陷。另外,STOPNIDDM结果还证实,阿卡波糖干预3年后,不仅能减少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同时高血压和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也分别下降了34%和91%,随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亦减少[3],说明药物预防IGR可以成为另一种可行选择。但目前所选药物,如阿卡波糖主要有易胀气、排气和轻泻,而二甲双胍为厌食腹胀和轻泻等副作用,且不宜用于伴随肝、肾、肺功能损害者,两种药都禁用于妊娠期妇女。所以,早日筛选出一些有效、能改善β细胞功能、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增加体重、能降低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且长期服用安全的中药制剂,显得极为迫切。

2 未病先防,加强教育,提高全民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

虽然近几年来,大众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所提高,但误区仍然不少。首先要使全民认识到糖尿病不仅是“富贵病”,还是“贫困病”和“无知病”。早在2000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记载:消渴“此肥美之所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正因为糖尿病是“富贵病”的传统认识,常常使人们忽视了对贫困地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而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有贫变福是糖尿病发生率剧增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历史上一些原来比较贫困的国家或地区富裕之后,患糖尿病的人数迅速增加,糖尿病病人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许多岛屿成为各大国之间冲突的战场和歇脚地,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糖尿病发病率也大幅度地增加。目前经济发展迅速的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糖尿病发病率达到10%以上。这种特征可能与“节约基因”有关。何谓“节约基因”? “节约基因”是人类在进化中逐步形成的,这种基因能够把能量通过脂肪储存起来,以备在饥荒或战乱时使用。而当人们生活水平快速增高,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时,这种“节约基因”的适应性变化还没有来得及调整,这种基因继续起作用,仍然在不断地储存脂肪,就造成了肥胖,而肥胖为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也就是由穷快速变富的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比发达国家还要高的原因所在。对于早已富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糖尿病发生率正在下降,其原因一是由于“节约基因”在发生新的变化,能量储存的性能也在减退;二是由于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能够更科学地调整饮食结构和进行体育锻炼,主动预防糖尿病发生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比如在美国糖尿病已经不是“富贵病”,而是“贫困病”和“无知病”。在美国肯塔基,糖尿病的患病率与人均收入成反比。所以为了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必须全社会动员起来,大力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特别要把糖尿病知识带到贫困地区,防患于未然。

3 合理饮食,提供健康保证

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精微物质的基本来源,合理的饮食能补益精气,使气血旺盛;反之,饮食不节 (饮食过饥过饱,或过寒过热,或长期过食膏粱厚味、辛辣醇酒,或饮食有所偏嗜偏废)则会成为致病因素,危害健康。中医养生理论提出“食饮有节”,即强调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饮食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要求饮食搭配合理,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谷肉果菜合理搭配,才能补益精气津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同时要辛甘酸苦咸五味调和,忌饮食偏食偏嗜,做到“谨和五味”。此外,进食要有规律,要适量适时,方法得宜,如《吕氏春秋·尽数》篇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道林养性第二》中提出“饱中饥,饥中饱”,就是要不饥便食,未饱便止,反对饥饱失常,暴饮暴食。饮食有节在糖尿病的防治中是至关重要的。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糖尿病应重视饮食调节的先驱。他指出:“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并明确告诉消渴病人“其所依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外台秘要》还提出对米食、肉食、水果等亦应有所限制。金元时期《三消论》谓:“消渴之人,其药与食皆宜淡剂”;《儒门事亲》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清代医家钱一桂在《医略》中说:“夫肥甘膏粱之疾,同属于热,,然非酒色劳伤,脾失传化之常,肾失封藏之职何以至此。”阐明了由于素体五脏虚弱,加之饮食不节的诱因的共同作用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说明糖尿病的发生与变化,与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燥刺激食物,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积于胃中酿成内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经络皆失濡养发为糖尿病。这与现代医学认为过多地摄入糖类、脂肪,导致体重超标而产生胰岛素抵抗 (IR)诱发糖尿病的理论极为相似。

4 适量运动,减轻胰岛素抵抗

“生命在于运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量运动,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医认为,适度的活动,有助于机体对水谷精微的转运和输布,可以减轻体重,疏通气血,强壮筋骨,增强体质。随着办公自动化,家庭电气化,交通便利化,这些改变都为体重增加提供了条件,研究证实70%以上的2型糖尿病人都存在肥胖。坚持长期适当的运动,保持理想体重对糖尿病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适度的活动和锻炼,可以低轻IGR,增加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运动方式应多种多样,可参加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应该参照个人的年龄、体质、工作强度,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要强所不能”。实践已经证明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早在1986年我国研究人员[1]就在大庆对糖耐量低减人群进行长达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表明通过良好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使半数以上的糖耐量低减者不得糖尿病。在国外也有类似的研究,比如芬兰的一项大型糖尿病预防研究也证实单纯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就可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5 中药干预治疗

IGR是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人体处于糖代谢紊乱的代偿性阶段。在此阶段,采取适当的干预治疗逆转代谢紊乱,在我国卫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尤为重要。中医药对IGR干预治疗研究有了可喜苗头,其副作用少、综合益处多,正受到医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干预治疗IGR具有较好优势和前景。中医对IGR病因病机的认识,已从传统的阴虚燥热理论发展到气阴两虚、脾虚痰湿 (热)、肝郁、淤血等新的多元学说,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干预治疗IGR多采用益气养阴、涤痰化湿、理气活血降浊等方法。因而,针对IGR中医药研究,我们要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将治疗糖尿病的思路由单纯降糖转变到防治IGR, “未病先防,即病防变”,体现中医优势,建立恰当合理的临床观察体系,找到公正评估和检测IGR的可靠方案,大力开发中医药这个伟大宝库,充分体现出其在临床上的巨大生命力,为中医药走向全世界而迈出坚实步伐。

[1]泮孝仁,李光伟.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530例糖耐量低减人群六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2):108-112.

[2]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Effects of withdrawal frommetformin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J].Diabetes Care,2003,26(4):977-980.

[3]Chiasson JL,Josse RG,Gomis R,et al.Acarbose for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he STOP-NIDDM randomise dtrial[J].Lancet,2002,359 (9323):2072-2077.

[4]Tuomilehto J,Lindstrom J,Eriksson JG,et al.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changes in lifestyle among subjects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N Engl J Med,2001,344(18):1343-1350.

[5]Buchanan TA,Xiang AH,Peters RK,et al.Preservation of pancreatic bata-cell fun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by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high-riskHispanic women[J].Diabetes,2002,51(9):2796-2803.

[6]Li CL,Pan CY,Lu JM,et al.Effect of metformin o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Diabet Med,1999,16(6):477-481.

[7]杨文英,林丽香,齐今吾,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 (3):131-134.

[8]潘长玉.有关DM联盟专题研讨IGT/IFG的情况[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3,23(3):151-152.

R259

A

1007-8517(2011)05-0017-02

2011.02.07)

王琳,女,1973年5月出生,37岁,汉族,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内分泌糖尿病代谢性疾病及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电话:15839886263 0398-2843026。

猜你喜欢

治未病发病率饮食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何为清淡饮食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