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石症40例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2011-08-15张玉萍李湘湘
张玉萍 李湘湘
湖南省石门县中医院外二科,湖南 石门 415300
老年病人患胆石症行手术治疗时,手术风险增大,是病人的特殊病理生理决定,以及伴随其他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其它年龄组高。因此,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从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对40例老年胆石症手术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5例,发生率12.5℅,其余38例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60岁,平均72.5岁;急症手术13例,择期手术22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2例,手术方式:全麻下行TV-LC术20例,胆囊切除12例,胆切胆探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例。
1.2 并发症及预后 本组40例病人均治愈,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短时间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3例。
2 术后护理
2.1 循环系统观察与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率加快,心脏前后负荷的改变使心室内压力增高导致张力增高,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发生缺血性改变。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一小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数值,随时观察心电图的波形改变。本组病例中有3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经及时给予治疗后缓解,对发生心律失常的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呼吸急促、烦躁、嗜睡及皮肤温度的变化,根据病人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防止因疼痛和躁动诱发心绞痛及心律失常。
2.2 呼吸道管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未清醒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全麻完全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呼吸和引流。②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2升/分,如出现呼吸衰竭时,应立即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全麻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数值。③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必要时吸痰,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④鼓励患者行有效咳嗽锻炼及深呼吸功能锻炼,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2.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观察腹部外科情况,了解有无出血现象,每天观察体温4次,注意有无发热或并发感染。
2.4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胃管、腹腔引流管、T管通畅,定时挤压,每30分钟至一小时挤压一次,妥善固定,防脱出、防扭曲、防折叠,活动时引流管应低于切口平面,保持有效胃肠减压,每2小时抽吸胃内液体及气体一次,以利于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对于置T管者应密切观察T管引流的色、质、量情况,并做好记录。
2.5 术后心里护理与饮食指导 ①对老年病人应耐心、体贴、理解,及时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动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以增加病人的活动耐力,促进伤口早日康复。进食饮食宜少量多餐、清淡为主,3个月内忌食高脂肪食物,如猪油、肥肉、油煎油炸、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烹调以植物油为主。
2.6 生活护理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坠床、跌伤的发生。每日行口腔护理两次,皮肤抹洗两次,保持清洁。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重点加强卫生宣教,防治医院感染的发生,指导病人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 肺部感染 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化痰止咳的药物,如沐舒坦等,预防肺部感染,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鼓励患者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功能锻炼,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本组肺部感染1例,经有效治疗及护理,病人已痊愈。
3.2 胆漏 各班注意观察T管色、质、量情况,发现切口敷料大量胆汁液渗出,或是胆汁液流入腹腔引流管,及时告知医生。敷料渗湿及时更换,胆漏病人引流管接负压水封瓶以保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作好记录。
3.3 心律失常 高龄病人心脏传导功能老化、变性,心肌因长期供血障碍致兴奋与传导异常,加上手术刺激,麻醉等,术后易发生心律失常。因此术后应给予心电监护,定时观察心率变化,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
3.4 胆道出血 ①密切观察胆汁的颜色,保持引流通畅,不堵塞引流管。②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病人激动及躁动。③注意监测血压变化,若血压高报告医生使用降压药。④遵医嘱使用止血剂,监测凝血功能。
[1]王魏,80岁以上老年胆石症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⑶:82.
[2]朱卫平,7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症102例外科治疗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5,33⑷:450-451.
[3]张飞,张劲中,杨进华,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外科治疗安全因素分析,现代医院,2006,6⑹: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