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养牛业发展思考
2011-08-15韦欢
韦 欢
(广西河池市畜牧站,广西 河池547000)
1 养牛业基本情况
1.1 河池市概况
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土地总面积33508 km2,总人口为409万人,全市共有草场面积190.3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128.9万hm2,各种牧草资源十分丰富,有140多种,另外还有丰富的作物秸秆、青粗多汁饲料、糟渣类饲料和精饲料等,为河池市牛业养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1.2 养牛业生产现状
2010年全市牛饲养量为67.81万头,比2000年的78.56万头下降13.68%;出栏14.23万头,比2000年的17.5万头下降18.63%;存栏53.58万头,比2000年的60.06万头下降10.79%;能繁母牛存栏21.16万头,比2000年的24.89万头下降14.97%;至2010年3月,2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有139个,09年出栏2344头。牛的出栏、存栏、母牛的数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
1.3 养牛业市场现状
2000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肉牛价格呈不断上升趋势,杂交水牛价格比本地水牛价格高。2010年1岁本地黄牛、2岁本地黄牛平均价格比2000年增长了64.1%、72.6%;2010年1岁杂交黄牛、2岁杂交黄牛平均价格比2000年增长了82.6%、138.8%;2010年1岁本地水牛、2岁本地水牛平均价格比2000年增长了55.3%、62.9%;2010年1岁杂交水牛、2岁杂交水牛平均价格比2000年增长了49.4%、76.8%。
2 养牛业存在的问题
2.1 饲草面积减少
2000年全市牧草种植为1.08万hm2,2010年受各种因素影响,全市牧草种植面积下降至8.1万亩,减少了一半。
2.2 牛业养殖投资大,养殖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牛业养殖资金投入较大,很多养殖户在没有做好基础设施、准备充足草料的情况下,就进行牛的养殖,导致养殖出现亏损。影响一些对牛业养殖处于观望状态的农户积极性,影响了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部分农户在牛业养殖中得到了很好的效益,但没有更多资金来扩大规模,同样也影响到整个养牛业的发展。
2.3 防疫工作重视不够
2000年全市牛的重大疫病免疫率达96%,但是到2010年全市牛的重大疫病免疫率只有56%左右。
2.4 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牧草地减少,饲料来源的减少,资金投入不足,牛的养殖规模以10~20头为主;50~100头的牛场目前仅有一个,100头以上的牛场更没有。饲料来源不足及加工储存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产业化程度不高。
2.5 养殖观念陈旧、技术不成熟导致失败。
在养殖户中还存在品改牛不比本地牛好的观念,杂交出来的一代母牛没有留作种用,养到6个月到9个月就被外地老板买走,影响二代杂交牛的发展。对杂交牛的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对于杂交牛的利用和发展方向,尚在探索之中。
3 推动养牛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从市情出发,理清工作思路,发挥地方资源和品种优势,谋划发展牛业养殖大事
2006年河池市人民政府提出了“猛牛工程”项目。从2006年到2008年,项目建设规模:全市计划种草1.07万hm2、配套养牛32万头,建立5000个养牛示范户。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党委、政府都成立了发展牛业养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牛业养殖产业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工作目标,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明确。这些措施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 制定优惠政策,为牛业养殖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各县(市、区)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①是对种养户栏舍建设、引进良种、建立示范点(场)等给予补贴、奖励、免费供应草种和技术培训;②是对个体老板、外商投资的用地、税费、办证等提供优惠条件;③是对单位职工参与开发的给予鼓励政策。
3.3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为牛业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
通过财政拨款、农民自筹、银行和信用贷款、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种草养牛产业生产的投入,保证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的推广等,为全市牛业养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3.4 加大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牛业养殖可持续发展
全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全市培训养牛人数12600人次。
3.5 抓好加工流通,通过产业牵动,促进牛业养殖产生实效
在大力发展养牛业同时,着力抓好产品流通工作,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①是加大牛肉加工业发展,到2010年全市牛肉加工企业13家;②是积极组织产品外销;③是创建牛业养殖产业协会。
4 加快牛业养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1 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牛业养殖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建立领导指挥体系、督促检查体系、资金保障体系、考核奖惩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等六大保障体系,形成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得力、服务到位、奖罚分明的运行保障机制,强力推进牛业养殖产业的发展。
4.2 抓好品种管理,强化种苗意识
把品种问题作为发展牛业养殖高起点问题来抓,对于地方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对于引进的良种要积极探索实施良种杂交方案。①是业务主管部门制订一个牛业养殖品改方案,全市统一、分级管理,实施品牌战略,改变当前存在的各自为战、目标分散的局面,真正把肉牛的优良品种产业做大;②是全市统一建立牛业养殖人工授精(配种)站,负责提供肉牛冷冻精液,供应液氮,开展技术培训,办好人工授精示范点。与自治区局专家商定,明确杂交组合方向,进行杂交组合试验,筛选最佳杂交组合。
4.3 抓好草源,提供充足及优质饲料
①是要充分利用本市优势,充分利用天然牧草、稻草、秸杆等;②是既要以草定畜,又要按养殖规划,落实好人工牧草种植计划,使天然草料与人工牧草互为补充;③是要推广秸杆氨化、青贮等技术,解决牲畜越冬饲料问题;④是研制适合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全价饲料,解决牛生长所需的营养成份。
4.4 抓好防疫降低死亡率
①是全市要建立健全防疫网络,各县(市、区)要十分重视防疫队伍的稳定,克服重发展、轻防疫的思想;②是市、县(市、区)、乡(镇)要加强防疫技术培训,既要提高现有兽医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也要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
4.5 抓好饲养管理,提高繁殖率
河池市发展优良种肉牛的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饲养管理上下功夫。通过精心饲养,走自繁自养和育肥杂交牛同步进行道路,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6 抓好产品的销售和加工,完善发展养牛产业结构调整
当前发展养牛产业已成为很多省市和我区不少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举措。因此,我们应完整地作为一项产业去决策,要从长计议,考虑产品的去向。所以,要把产品销售、产品加工列入决策者运筹之范畴,并积极引导经营大户、经济实体开展加工转化增值。这样,才能使河池市发展牛业养殖成为一项名符其实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富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