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蚯蚓在牛粪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2011-08-15魏安民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牛粪饵料蚯蚓

林 清,魏安民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2.陕西省富平县畜牧局,陕西 富平711700)

1 规模化牛场粪便的污染程度

畜牧生产的环境质量问题,尤其是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的废弃物是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按1000头规模的牛场计算,每天产生的粪便约35t,全年总量可达到12775t,这些粪便都是各家牛场十分头痛的环境问题。早在1988年,农业部估计全国畜禽粪便的排泄量为18.84亿t,相当于当时工业废弃物排放量的3.4倍。1990年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协会牧业生态学课题组在上海郊区考察时指出:上海畜牧业排粪量已突破1200万t,远远超过当年工业废渣663.11万t,近乎生活废弃物的2倍。1989年北京畜禽粪便排放量高达1000万t以上,相当于1700万城市人口的粪尿排放量[1]。

2 蚯蚓在牛粪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在日本1977年就成立了蚯蚓养殖事业协会,1978年建成占地1.65×104m2的养殖场,每月可处理畜牧场废弃物3000t,此后蚯蚓养殖业迅速发展。日本学者前田古谚在1973年育成了繁殖倍数极高、适合于人工饲养的蚯蚓品种“大平2号”,使这项生物技术得到革命性的发展。1kg蚯蚓只要48h就能把1kg易腐有机粪便转化成富有养分的蚯蚓粪,而且用蚯蚓粪为肥料生产出来的食品无化学残留污染。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有25%的美国人至少每周购买一次用有机肥料生产出来的食品。因此,施用有机肥的农民对蚯蚓粪的需求量大增,以至于蚯蚓粪供不应求。目前,在我国陕西秦川牛良种繁育中心以及西安、户县等地进行较为成功的试验。

2.1 蚯蚓品种的选择

在蚯蚓养殖中,要根据所需蚯蚓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才能收到预期的养殖效益[2]。

用作为产粪肥农田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150mm,直径2.5~5mm,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2.2 蚯蚓的生活习性

2.2.1 喜温暖怕过热过冷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如环境低于5℃时,就停止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5~25℃。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32℃以上停止生长,40℃以上死亡。

2.2.2 喜湿怕干 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d,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2.2.3 喜暗怕光 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在强光下,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和蓝光,但不怕红光,趋向于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就是这个道理。据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min后,有66%的蚯蚓死亡,照射20分钟就会100%死亡。

2.2.4 喜气怕闷 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最好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cm厚)增加透气。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因此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这一点很重要,如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2.2.5 喜甜味怕酸碱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塑料、橡胶、玻璃和金属不吃外,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

2.2.6 喜同代同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在高密度情况下,小的蚯蚓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如养殖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最好把饲料调至成弱酸性,这样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

2.2.7 喜安静怕震动 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因此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适宜建蚯蚓养殖场。

2.3 蚯蚓的养殖方法

2.3.1 养殖品种 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3.2 养殖方式 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cm,宽1~1.5 m,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此法的优点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保持饵料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成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2.4 蚯蚓的繁殖及生长

2.4.1 产茧量 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27%,冬季8%。

2.4.2 孵化率 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2.4.3 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 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2.4.4 养殖密度 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1/m2万条以内,生产蚓群3kg/m2(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m2,后期下降到2万条。产量可达10kg/年,一般在6~8kg,(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每消耗25~30kg饵料,可产1kg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一般是5m3牛粪产一吨蚓粪,产出鲜蚓50kg。

2.5 蚯蚓的饲养管理

2.5.1 饵料的投喂 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cm,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5.2 蚯蚓养殖温度 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cm,饵料上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cm,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2.5.3 饵料 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2.6 蚯蚓的采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m2,80%个体达到0.3g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h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cm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3 蚯蚓粪的特点

牛粪经过蚯蚓转化后形成性质稳定、质地均匀,具有疏松的颗粒结构物质;无论其含水量多少,不存在结块现象,而且它颜色呈棕褐色,没有腐败变质的酸臭味。蚯蚓粪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料,它的最大特点是将有机物——微生物——生长因子合理结合起来,改善土壤环境最终达到增肥、抗病、养土的目的。据了解,蚯蚓粪的颗粒均匀、无味卫生、保水透气能力比一般土壤高3倍。其中包含18种氨基酸,含有机质42.2%,有益菌达每克20万~2亿个。对于蚯蚓粪作为肥料的特点和施用后的效果,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用量,土壤有机质是保持土壤良好物理性状的必要条件,又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而蚯蚓粪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0%左右,经过2次发酵和2次动物消化,所形成的有机质易被植物吸收[3]。

[1]林 清,昝林森.规模化奶牛场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方法探讨[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1):73-75

[2]蚯蚓.[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1697.htm.2011-10-18

[3]汪孙军.蚯蚓对牛粪的转化作用及其产物的初步应用效果[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牛粪饵料蚯蚓
石牛粪金
香饵
香饵
丢失的牛粪
屎壳郎大战牛粪
野保糗事之捡牛粪
“害羞”的小蚯蚓
画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
藤——致树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