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及体会
2011-08-15戴海兵季晶晶
戴海兵 季晶晶
(1江苏如东县大豫镇畜牧兽医站,江苏省 如东县 226400;2江苏如东县掘港镇畜牧兽医站,江苏省 如东县 226411)
近几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江苏南通地区常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以每年5~10月份为本病的多发期。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并可爆发地方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笔者现将本病的诊治及体会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0年6月26日天气闷热,我县东凌垦区阿庆嫂猪场2500头育肥猪生产区其中177头架子猪发生病情,5天内死亡23头;500头母猪生产区死亡9头,而后又有140头肥猪开始发病,食欲废绝,高热稽留,皮肤潮红。
2 临床症状
患病猪多数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可迅速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型。发病初期,患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潮红。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猪可在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部位的皮肤上发生红紫色斑,全身皮肤苍白及毛根处有出血点,眼结膜苍白及黄染 (溶血性贫血及黄疸),并可出现便秘或拉稀、血尿(尿色似浓茶样)、呼吸急促或困难、咳嗽等症状。患病后期,患病猪两后肢多发生麻痹而卧地不起,最后衰竭而亡。本病病程一般为4~7天,有少数急性病例在1~3天死亡,也有转为慢性经过的,病程长达10天以上。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 (死)猪,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皮下脂肪组织黄染、血液稀薄似水样且凝固不良;心包有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质地脆弱并呈熟肉样颜色、有的心肌上还附着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变性,表面可见有黄色条纹状坏死灶;胆囊肿胀,胆汁浓稠呈墨绿色;脾脏肿大质地软,呈暗红色,表面可见有粟粒大小坏死结节;肾脏肿大,表面可见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淋巴结肿大,其切面外翻。
4 诊断方法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与发病因素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采取发病猪耳静脉血液1~2滴,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进行压片或直接进行涂片镜检 (在600倍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血液中的红细胞失去原有球形的立体形态、边缘不整而呈星芒状或不规则多边形状,且在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有呈球形、环形或杆状等多形态的附红细胞体,并使感染红细胞在血浆中呈上下或左右的抖动,游离在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还见有游动,即可确诊为本病。
5 治疗方法
发病初期曾小规模使用过双抗加地塞米松混合肌注三天,没有控制病情。后对发病猪群治疗使用抗附红细胞体的药物驱除病原体。可使用血虫净 (贝尼尔)5~10mg/kg·BW、或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0.1~0.2mL/kg·BW,上述药均为1次性肌肉注射,1次/天 ,连续用药3~4天;也可使用新胂凡钠明 (又名“914”) 10~15mg/kg·BW, 1 次性进行静脉注射。
及时根据患病猪病情发展情况对症治疗。如:患病猪高热稽留且机体衰弱者,可使用 5%葡萄糖 500~1000mL、0.5%地塞米松 1~2mL、5%维生素 C 10~20mL、 10%安钠咖 1~3mL、 30%安乃近4~5mL,1次性进行静脉注射;对有严重贫血者,可应用0.1%维生素B121~2mL,1次性进行肌肉注射, 1~2次/天,连续用药3~5天;为防止患病猪继发感染其它疾病,可适当使用抗生素类 (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在患病猪的恢复期,还可使用健胃剂类(如大黄酊、酵母片等)药物,以增加食欲、促进早日康复。猪群每年发病季节,用黄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
由于准确诊断,快速反应,对症对因治疗果断及时,综合防治措施得当,使猪群病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养殖场发生更大的经济损失。
6 体会与讨论
做好预防工作,是杜绝本病发生或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可在隐性感染猪或耐过病猪的血浆中长期存在,这就成了本病潜在的传染因素;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和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耳号钳、断尾钳等器械交叉感染;并在猪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应激因素诱导下发病。因此,要加强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猪机体抗病能力;要经常在猪圈舍内、外喷洒杀虫剂消灭吸血昆虫,并定期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在对猪进行预防注射、打耳号、断尾时要严格消毒器械,并避免猪发生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还可在猪饲料中添加适量土霉素或金霉素类药物进行药物预防。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或杜绝本病的发生。
采用对因与对症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所谓对因疗法,就是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猪附红细胞体药物,以达到杀灭患病猪体内病原体的目的;所谓对症疗法,就是根据患病猪临床症状,灵活掌握对症治疗药物,以达到促进猪机体恢复功能、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性感染和促进患病猪康复的目的。实践证明,采用对因与对症相结合的疗法治疗本病,能大大提高治愈率,达到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