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2011-08-15程浩
程 浩
(福建省永安市贡川畜牧兽医水产站,福建省 永安市 366011)
近期,我地区一些养殖场出现了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仔猪健康的传染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0年11月13日,三明市某养殖场150头45日龄的仔猪,发现一部分猪出现异常,陆续表现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剖检以浆液、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遂到我局疫控中心就诊,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2 临床症状
病初个别猪体温升高40℃以上,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背毛粗乱,饮水时频频咳嗽,随后患猪数量增多,严重的出现张口喘气,可视黏膜、腹部皮肤及肢体末端等发绀,部分病猪鼻孔周围附有黏液性分泌物,并伴有呼吸困难、频率加快的症状。病程较长的猪转为慢性,表现为间歇性咳嗽、消瘦、生长缓慢,有的最终因窒息和心衰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胸膜、腹膜、心包膜以及关节的浆膜出现纤维素性炎症。有单个或多个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外观淡黄色蛋皮样的伪膜附着在肺胸膜、肋胸膜、心包膜、脾、肝与腹膜、肠以及关节等器官表面,也可见条索状纤维素性膜。胸腔内有大量积液。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无菌采集 (没有使用过抗生素的病料)浆膜表面的物质或渗出的脑脊液及心血,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在显微镜下可见单个的球杆菌或细长的丝状菌体,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由此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
5 预防
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疫病蔓延和扩散。首先,猪舍门口设消毒池,内装3%烧碱水溶液,每两天换药1次;其次,隔离舍与保育舍在清扫干净之后,用0.2%~0.5%的菌毒灭(络活碘)进行高压喷雾消毒;最后,带猪消毒使用0.1%新洁尔灭或0.2%过氧乙酸;疫病发生期间坚持1天消毒1次。
全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力。
隔离发病仔猪,采用标本兼治原则,彻底根治患病猪,防止疾病反弹,促进机体快速康复。在远离保育舍处单独设置隔离舍,发病比较明显的仔猪进行隔离治疗。隔离舍临时安排饲养员单独饲养,严禁隔离舍饲养员到处窜舍,同时淘汰部分体质较弱的仔猪。
杀灭场内的老鼠、苍蝇及猪体上的蚧螨,切除病源传播。
6 治疗
对患病猪肌肉注射泰妙林 (主要成分:泰妙菌素、干扰素、盐酸溴乙新、左旋氧氟沙星、甲溴酸东莨菪碱)每千克体重0.1mL,一天一次,连用 3~5天。
7 小结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5%~20%,严重的死亡率可达到50%,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它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环境温度低或空气湿度大、饲料以及饮水供应不足、饲养管理不当,经常混群等应激因素都会诱发副猪嗜血杆菌病,所以要控制此病必须从源头抓起,搞好整个猪场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