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膈疝致重度贫血三例报告
2011-08-15郭义敏刘颖潘焕
干 毅,郭义敏,刘颖,潘焕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贵州遵义563000)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因饮食结构不合理致铁摄入不足所致者多为轻、中度贫血,罕见重度、极重度缺铁性贫血。先天性膈疝致重度贫血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总结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膈疝致重度缺铁贫血3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女,1岁2月,因进行性面色苍白4月入院,平素不规则添加辅食,且偏食,病程中有进食后呕吐病史。查体:皮肤苍白,结膜、唇、甲苍白,肝、脾、淋巴结不大。血常规:wbc 9.8×109/L,N 0.32,L0.62,Hb 46g/L,骨髓细胞分析符合缺铁性贫血,溶血相关检查不支持溶血性贫血,血清铁蛋白1.7ng/ml.两次输注浓缩红细胞、并予铁剂、维生素C口服,住院10天后复查血常规:Hb 72g/L,签字带药出院。6月后再次因贫血住院,Hb41g/L,RC 0.038.血清铁12.3mmol/L,血清铁蛋白1.7ng/mL再次骨穿符合缺铁性贫血,消化道碘油造影:先天性膈疝,输注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后转人外科,行膈疝修补术,术后诊断:巨大食管裂孔疝。22月后再次因贫血住院,Hb 38g/L,消化道钡餐:食管裂孔疝,转外科行复发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食管固定术。
例2,男,2岁,因进行性面色苍黄1月入院,病程中有进食后呕吐病史,入院前4天始出现阵发性腹痛,伴黑便3次;查体:皮肤苍黄,结膜、唇、甲苍白,肝肋下3cm,剑下3cm,脾未扪及,Hb 20g/L,血清铁27.4mmol/l,血清铁蛋白7.2ng/ml,;溶血相关检查不支持溶血性贫血,大便常规:OB++,骨穿:符合缺铁性贫血,予输注洗涤红细胞2次,铁剂、维生素C口服等治疗,复查Hb67g/L,签字出院。31月后再次因贫血住院,Hb41g/L,骨穿:符合缺铁性贫血,消化道钡餐: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输注浓缩红细胞3次,复查Hb99g/L,转入外科,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术后诊断:食管裂孔疝并短食管。
例3,男3岁4月,因面色苍白1年入院,平素偏食,血常规:Hb 52g/L,血清铁1.8mmol/L,铁蛋白1.5 ng/ml,骨穿符合缺铁性贫血,予浓缩红细胞、铁剂、维生素C等治疗,复查Hb 118g/L,予铁剂及维生素C带药出院,5月后再次因贫血入院,消化道钡餐示:先天性膈疝,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术后诊断:食管裂孔疝并短食管。
2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多表现为轻、中度贫血,罕见因单一铁摄入不足致重度、极重度贫血。食管裂孔疝可导致慢性失血,而每失血4ml,约等于失铁1.6mg,,虽每天失血量不多,但铁的消耗量已超过正常1倍以上,即可导致贫血[1];除此之外,胃底受压,可致有效血运不良,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也与贫血有一定关系。本组3例进一步消化道造影诊断先天性膈疝。
3例患儿结合临床、血象、血生化、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符合缺铁性贫血,予输血及铁剂等治疗,贫血得以改善,再次因贫血住院,追问病史,2例有间断呕吐病史,1例有腹痛、黑便,大便潜血阳性,高度警惕消化道病变,行消化道造影诊断为先天性膈疝,2例术后贫血均得以控制,例1膈疝复发后再度出现重度贫血,再次术后随诊贫血得以控制,进一步支持膈疝与贫血存在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婴幼儿重度、极重度缺铁性贫血,需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注意有无消化道症状相关线索,酌情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免漏诊。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16-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