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祥成教授治疗虚证鼻渊临床经验

2011-08-15张爱春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鼻窍鼻渊丹皮

张爱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虚证鼻渊是以鼻塞、流浊涕、头痛、嗅觉下降等为主症的慢性疾病,相当于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因反复发作,正气虚弱,邪留鼻窍所致,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程缠绵,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

朱祥成教授从事中医临床近5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诊治耳鼻咽喉疾病,经验丰富,见解独特。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朱教授治疗虚证鼻渊经验介绍如下。

1 注重整体,结合局部,辨证分型

朱教授根据中医整体观,注重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结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耳、鼻、咽、喉作为人体的局部器官,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各脏腑组织功能正常。正如《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说:“欲知其内者,可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朱教授在临床中遵循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将虚性鼻渊分为邪毒留滞、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不足四型。

1.1 邪毒留滞 若久病或先天禀赋不足致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失其升清降浊功能,清气不升,邪毒浊阴易滞留鼻窍;若肺气虚弱,抗邪力怯,或肺气不足,表卫不固,患者伤风感冒,反复发作,以致外邪易乘虚而入,内犯于肺,肺失清肃,邪毒壅塞鼻窍。此型常见持续性鼻塞加重,脓涕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嗅觉明显减退、头痛甚;鼻甲黏膜肿胀色红,中鼻道有脓涕积留;舌暗淡,苔黄腻或白腻,脉缓弱或细数。

1.2 肺脾气虚 多由外邪侵袭后迁延或治疗不彻底或外邪反复侵袭,致肺脏虚损,肺卫不固,正虚托邪无力,邪滞鼻窍而为病;或饮食不节,久病失养,疲劳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气血精微生化不足,鼻窍失养,加之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湿浊内生,困聚鼻窍而为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提出:“肺主气而通于鼻,而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若气虚受风冷,风冷客于头脑,即气不和,令气停滞,搏于精液,脓涕结聚,即不闻香臭”。《景岳全书·卷二十七》:“此证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熏……故新病者多由火热,久病未必尽为热证,此当审察治之”。此型常见鼻塞、流白黏涕或黄黏涕、嗅觉减退、头昏胀痛;或遇风寒鼻塞加重,喷嚏时作;或神疲乏力,食少纳呆;鼻黏膜肿胀色淡,中鼻甲肿胀或息肉样变;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缓弱或细弱。

1.3 脾肾阳虚 肾为阳气之本,脾为生化之源,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失养,以致肾阳亏损,脾气虚弱,鼻窍失于温煦和濡养。正如《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指出“髓海受损,气虚于上”。《赤水玄珠·卷三》曰:“鼻流浊涕者,必肾阳虚而不能纳气归元,故火无所畏,上迫肺金,是津液之气不得降下,并于空窍,转浊为涕,而为逆流矣”。此型临床较为少见,症见鼻涕黏白清稀,量多不止,鼻塞及嗅觉减退;或鼻痒喷嚏时作,遇风冷症状加重;常见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夜尿频多,神疲肢倦;下鼻甲肿胀,中鼻甲亦肿色淡,中鼻道亦有白色黏涕积留;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1.4 肺肾不足 肾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肾阴不足,鼻失滋养而失用,邪滞鼻腔窦窍。同时,肾脉上连于肺,肾阴不足可损及肺阴,精液枯干,亦致鼻失滋养而失用。正如《证治要诀·卷十》指出:“涕或黄或白,或时带血,如脑髓状,此由肾虚所生”。此型临床常见于虚证鼻渊兼鼻肌膜萎缩者。症见鼻干燥或少量黏浊涕、疼痛不适、鼻出血、嗅觉减退或消失、鼻内发臭;或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鼻甲肌膜干燥,或呈萎缩性改变,或已明显萎缩,鼻窍宽大,中鼻道可见脓痂或脓血痂积留;舌红少津、脉细数。

2 临证立法,分型用药,灵活运用

朱教授根据其证型特点,注重调整脏腑,临证立法,分型用药,总则为健脾益肺,补肾滋阴,扶助正气,祛邪解毒,宣通鼻窍。

2.1 邪毒留滞 正虚邪盛,蕴积鼻窍,常复感外邪。常用自拟黄芪内托解毒汤,以扶助正气,祛邪解毒。组成:生黄芪、白芷、桔梗、生甘草、桑白皮、茜草、忍冬藤、连翘、鱼腥草、黄芩、苍耳子、辛荑、广藿香、丝瓜络、石菖蒲、茯苓、生米仁。若鼻甲肿胀重,色暗红,加重忍冬藤用量,亦可加丹参、赤芍、当归加强活血祛瘀通络。若涕多不易搐出,加皂角刺、白蔹、生丹皮加快邪毒外出。若涕黄浊量多,加千里光、蒲公英、败酱草以增解毒祛邪之功。头痛头胀者,加荆芥、防风、蔓荆子、蝉衣祛邪外出。若涕中有脓血,加白茅根、仙鹤草、大小蓟、水牛角以凉血解毒止血。

2.2 肺脾气虚 气化无力,湿浊停滞。常用温肺止流丹加减或补中益气汤等方,以益气通阳,化湿宣窍。药用黄芪、党参、桔梗、甘草、白芷、防风、茯苓、桔梗、鱼脑石、荆芥、生米仁、广藿香、五味子等。若鼻甲肿胀重,色淡,可加藤梨根、露蜂房以消肿通窍。若鼻涕白黏而稠量多者,可加山甲片、皂角刺、蒲公英、鱼腥草等解毒托毒外出。若鼻窍阻塞较甚,涕色白,可加细辛,或桂枝温经通窍。

2.3 脾肾阳虚 温煦无力,邪毒留滞。方用归脾汤合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肾阳,通窍止流。药用熟地、党参、黄芪、茯苓、白术、怀山药、山萸肉、枸杞子、仙灵脾、当归、辛夷、白芷、藿香、石菖蒲、桔梗、皂角刺、鱼腥草、生米仁、甘草。若伴头胀头痛,加川芎、白蒺藜、蔓荆子活血祛风。若中鼻甲息肉样变、肿胀,可加藤梨根、露蜂房以消肿通窍。

2.4 肺肾不足 津液亏虚,邪聚鼻窍。方用百合固金汤或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肾补肺,充养鼻窍。药用黄精、玉竹、百合、生地、杞子、沙参、麦冬、熟地、山萸肉、怀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制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等。若涕中带血者,可加白茅根、水角片、炒丹皮、炒黄芩清肺凉血止血。若涕痂较多者,可加鱼腥草、蒲公英、忍冬藤、生米仁、广藿香等清肺解毒化湿之品。若鼻肌膜萎缩干燥,鼻道积痂多者,加丹参、赤芍、茜草、生丹皮等活血祛瘀,有利通调血脉,祛瘀生新。

3 病案举例

李某,男,55岁,干部。2010年8月10日初诊。患者鼻塞、流脓涕、有臭气、伴头昏数月,就诊时面色微黄、肢困乏力、怕风多汗、近日纳差、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腻、脉弱;鼻检见鼻内肌膜肿胀,双鼻中道有少量息肉样物,并见黏稠样痂涕积留。诊断鼻渊,辨证为肺脾两虚,邪滞鼻窍。治用健脾益肺,驱邪通窍。药用生黄芪15g,茯苓、生甘草、桔梗各10g,白芷5g,桑白皮、黄芩、浙贝各10g,苍耳子9g,辛荑10g,忍冬藤、连翘各15g,鱼腥草30g,败酱草20g,广藿香10g,丝瓜络、石菖蒲各5g,茜草10g,每天1剂,服7剂。三诊:药后鼻塞减轻,鼻内臭气已减,头胀痛亦轻,脓涕减少,汗出减少,大便正常。检查见鼻内肌膜肿胀减退,中道息肉样物已较前缩小,黏脓鼻涕明显减少,中鼻甲肿胀,苔薄白,脉细弦,原方加丹皮10g,每天1剂,服7剂。三诊:患者鼻通气,流涕明显减少,鼻内臭气已除,头不胀痛,鼻腔中道清洁,息肉样物已不明显,中鼻甲不大,苔薄白,脉细弦。宗原方加生米仁30g,嘱患者连续服用,定期检查。患者遵医嘱治疗2个月余,诸症悉除。

按:患者证属肺脾气虚,脾之运化失健,肺之清肃不力,邪毒滞留不清而为病。故重用黄芪、茯苓、生米仁等健脾益肺,使脾能运化,升清降浊,肺能清肃,祛邪外出;鱼腥草、败酱草、连翘、桔梗解毒排毒;桑白皮、黄芩、浙贝清肺肃肺;苍耳子、辛夷、白芷、石菖蒲、广藿香宣通鼻窍;忍冬藤、茜草、丹皮、丝瓜络活血通络,使邪外泄而不滞留。本方意在扶正祛邪,邪泄而窍自通。临床上正虚邪实之证,必须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需用托里透脓之药,方能获效。

猜你喜欢

鼻窍鼻渊丹皮
慢性鼻炎喝川芎薄荷汤
益肺强身摩鼻窍
过敏性鼻炎的推拿治疗
过敏性鼻炎,重在治肺
分析自拟辛夷鼻炎汤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的比较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鼻渊的中医治疗概述
丹皮酚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