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渊的中医治疗概述

2013-02-02唐英杨正佳张茹汪旻琦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6期
关键词:鼻渊苍耳子医家

唐英 杨正佳 张茹 汪旻琦

鼻渊属于西医“鼻窦炎”范畴,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属难治病之一,主要以流脓涕、鼻塞、头痛为主要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为实证、热证,起病急,病程短,症状较重,与急性鼻一鼻窦炎相类似。

1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鼻渊”一词最早现在《内经》有记载,《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其中“渊”即渊深之意,形容涕量多,同时《素问·玄机原病式》:“涕唾稠浊者,火热极甚,销烁致之然”说明了胆热与热邪袭肺都是导致鼻渊的病因,后世医家都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并且完善了鼻渊的病因病机,例如,明代的虞搏《医学正传》[1]中提到风寒之邪侵袭肌表,会出现鼻塞,流清涕或浊涕,说明了风寒袭肺也会导致鼻渊。《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证》:“此证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邪,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2],说明肥甘厚腻及燥热之物亦可导致鼻渊。《医醇感义·卷三》:“阳邪外烁,肝火内潘,鼻窍半通,时流黄水,此火伤之脑漏也”[3],进一步总结了肝胆火热也是导致鼻渊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历代医家认为鼻渊的病因病机主要有风寒袭肺,风热袭肺,还有肝胆湿热等,同时对临床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治疗

古代医家在提出鼻渊病因病机后,对于鼻渊的治法也有了更深一步介绍。例如《圣济总录·卷一一六》中针对胆腑郁热型鼻渊创建了前胡汤方,鸡苏丸等,名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针对风寒侵袭郁而化热而创立了奇藿授香丸配合补中益气汤。《济生方》记载的苍耳子散等,在现临床应用中收效显著,沿用至今。古代医家以内服法为主的同时,配合外治法主要有吹鼻,塞鼻,针灸。《圣济总录》的辛夷膏,《本草纲目·卷四》用白芷同硫磺、黄丹共研为末的萃拨粉。《针灸大成·卷八户》曰:“脑泻,鼻中臭,涕出,针刺曲差、上星穴”[4]。正如清代吴师机在《理淪骈文》中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虽然内治法与外治法的给药途径不同,但是对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

3 现代医家对鼻渊病因病机的认识

3.1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讨论也很多,现代医家对鼻渊也有进一步的认识。认为鼻渊病因较为复杂,但是经过总结可以将其分为实证和虚证,其中实证认为多是由于外邪侵袭肺胃,或者胆腑郁热所致。虚证多认为是由于久病正气必虚,不足以驱邪外出,导致鼻窍不利,故发病。现代医家陈小宁[5]教授将鼻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并且在临床中发现湿热和气虚为主要致病因素。熊大经教授[6]认为鼻渊多以肝胆湿热为本。陈新野等[7]认为外邪侵袭鼻窍,腐浊鼻腔内黏膜,故生浊涕,若浊涕不除,积于窦腔之内,使鼻腔内气血受毒邪所困而壅塞不通,这与痈的发病机制相似。王士贞[8]教授认为鼻渊主要始于邪,成于热注重局部辩证,以消肿排脓通窍为主要目的。吴立清[9]认为急性鼻窦炎根本是感受风热之邪,并且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孙加煜[10]提出用温病学说对鼻渊进行辨证论治。

3.2 现代医家经验方

3.2.1 内治法 张成凤[11]运用桑菊饮合苍耳子散治疗风热郁肺型鼻渊,临床有效率达91.63%。吴立明[12]采用三花鼻康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400例,总有效率为96.25%。邹林根[13]认为慢性鼻渊反复迁延难愈从肝论治是一个主要的理论基础,并自拟清木复金汤治疗顽固性鼻渊,临床收效颇佳。何宗德[14]认为鼻渊的头痛并非由于肺脾气虚所致,而是由于风寒外邪侵袭,郁于鼻腔,导致局部血脉闭阻所致。并运用苍耳子散温经通窍以除痹痛。张士卿[15]教授认为鼻渊多以胆腑郁热型为主,尤多见于小儿,故运用取渊汤加减治疗鼻渊。

3.2.2 外治法 置换疗法:高瑞斌[16]运用苍耳子,辛夷花等中药煎剂进行置换疗法,临床观察率占92%。贯序疗法:孙书臣教授[17]运用辛凉芳香通窍药物进行贯序疗法治疗鼻渊。依次用煎药的蒸汽熏鼻、蒸馏液滴鼻和中药从而达到对慢鼻渊的治疗目的。蒸法:苏应东等[18]运用黄芩、薄荷、鱼腥草等药物制成的中药制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有效率95.2%。纳鼻法:傅德元[19]治疗慢性鼻窦炎,用辛夷15 g,白芷、苍耳各10 g,桂枝5 g,将上药研磨后用纱布包好,置入鼻腔内,1 h/次,10 d一疗程,临床观察138例,外感型有效率100%,内热型有效率95.4%;穴位按摩:李巧生[20]通过自我按摩合谷及迎香穴治疗鼻渊,可取得一定疗效。刘彩梅[21]将鼻渊分为2型,风寒郁热型针刺迎香,印堂等穴位,肝胆火旺型针刺太冲,风池等穴位,同时配合蝶腭神经的解剖位置选择取穴,有效率达90.7%。穴位敷贴法:张燕平[22]运用黄芩,鹅不食草,柴胡等药物制成膏剂服贴风池,完骨等胆经穴位,有效率可达83.3%。雷火灸:郭强中[23]在艾绒中加入防风,苍耳子,木香等药物通过辩证取穴进行局部灸治,有效率82%。

4 小结

鼻渊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且不易根治,同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中医治法在对鼻渊的治疗上有很大的优势,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并且减少其复发率,所以鼻渊的中医治法的存在有着非常的大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归纳总结古人及历代医家的治法,为现代临床医生治疗鼻渊提供一个明确的思路,以便提高临床疗效。

[1] 李健,杜佳林.鼻渊病因病机的研究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0):59-60.

[2] 张介宾.景岳全书·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485.

[3] 费伯雄.医醇剩义[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9.

[4] 夏纪严.古代医学对鼻渊的认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杂志,1999,7(2):101.

[5] 陈敏.陈小宁教授治疗鼻渊临床经验[J].四川中医学报,2012,20(8):10.

[6] 李莉,刘艳丽.熊大经教授治疗鼻渊经验谈[J].四川中医,2004,22(3):4.

[7] 陈新野,刘道明.鼻康糖浆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9):17.

[8] 邱宝珊.林玲玲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经验[J].中医药学刊,2006,10(10):1795.

[9] 韦曙平.中医治疗鼻渊概况[J].实用中医杂志,2002,6(6):55-56.

[10] 孙加煜.运用温病学理论辨鼻渊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11] 张成凤.桑菊饮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急性鼻窦炎35例[J].山西中医报,2011,21(9):16.

[12] 吴立明,郝芬兰,程晓卫.三花鼻康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400例[J].陕西中医,2006,27(8):915-916.

[13] 邹林根.从肝论治鼻渊举隅[J].新中医,1997,20(10):48.

[14] 忻耀杰,李春芳.何宗得治疗耳鼻喉疾病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9):766-767.

[15] 潘曌曌.张士卿教授应用取渊汤治疗小儿鼻渊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报,2004,21(3):1-2.

[16] 高瑞斌.置换疗法“中药煎剂”治疗慢性化脓性副鼻窦炎50例疗效报告[J].河北中医报,1986,1(9):46.

[17] 杨丽,赵莹莹,乔锦熏.孙书臣序贯疗法治疗慢鼻渊临床思路总结[J].北京中医药报,2012,31(4):275.

[18] 苏应东,朱艳琼.中药雾化治疗慢性鼻窦炎[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2):106.

[19] 傅德元.苍耳子散塞鼻治疗鼻咽13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7):12.

[20] 李巧生,李国通.自我按摩迎香合谷治疗鼻渊[J].按摩与导引,2002,18(5):68.

[21] 刘彩梅.针刺跌额神经节治疗鼻渊76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报,2009,25(20):45.

[22] 张燕平,李维谊,晏英.中药穴位贴敷治疗I型慢性鼻窦炎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10(26):10.

[23] 郭强中.雷火灸治疗鼻窦炎[J].新中医,2011,3(43):3.

猜你喜欢

鼻渊苍耳子医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分析自拟辛夷鼻炎汤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带刺的苍耳子
郑日新教授经验方配合针灸治疗肺经风热型鼻渊的临床效果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苍耳有颗温柔心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溃疡病与鼻渊
鼻舒颗粒治疗鼻渊9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