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俄竞逐南亚的战略及中国的对策

2011-08-15马建光李明富

战略决策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军事印度俄罗斯

马建光 李明富

11月1日,英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文章“北约-俄罗斯战略概念:结束冷战敌对,共同应对威胁”[2],文章对北约与俄罗斯的共同战略利益做了阐述。近期,俄罗斯介入阿富汗的动作增加,北约与俄罗斯在阿富汗问题上开始合作。紧随奥巴马和萨科奇之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印度,保持其与印度的传统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借军售来赚取外汇,发展经济,同时显示其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与美国等国展开博弈。

11月4日,印度抛出军购大单,美法俄三国元首争相访问,一时间,印度成为军售市场上的“香饽饽”。究其原因,印度始终认为简单地依靠军事力量可以达到强国的目的,为此,印度不惜代价,重金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希望能早日实现其“大国梦想”。同时,印度加强与美俄的军事交流,俄印举行联合演习,而演习的地点就选择在中国的边境。印度有效地借助美俄等大国在南亚的博弈,“左右逢源”,展开“均衡外交”,希望借助美俄等国的力量打压巴基斯坦,制衡中国,称霸南亚。

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10月27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开启了本年度第六次亚太之旅。此次亚太之旅以夏威夷作为起始站,对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进行为期13天访问,并以观察员国代表的身份出席东亚峰会。

关于希拉里此次访问,报道称,“中国快速扩增的海军以及对相关海域的主权要求”令日本、韩国、越南等不得不相信,他们仍旧需要美国这把安全“保护伞”。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展开亚洲之行,她日前在夏威夷称,“在过去20个月中,亚洲领导人与我说的最普遍的一个话题就是‘谢谢,我们真高兴美国又重新在亚洲发挥作用了’”[3]。

美国《纽约时报》10月30日报道称,“中国的军事扩张和自我的贸易政策”令亚洲邻国紧张不安,许多国家因此开始重新巩固与原有盟国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从东京到新德里,各个国家面临的外交危机也给美国提供了重新在亚洲发挥作用的机会”[4]。

(一)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相对衰退的国力和复杂多变的国情。由于遭受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和战争的巨大消耗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元气大伤。美国劳工部12月3日公布的最新就业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非农业部门的失业率较10月份上升了0.2个百分点,达到9.8%,是七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5],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奥巴马政府未能把美国从全球经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需要采取的措施还有很多。政治上,奥巴马政府陷入空前的国内政治危机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窘境。11月3日落幕的美国中期选举是对奥巴马执政两年来的一次综合考评[6]。从选举结果来看,民主党不光失去了众议院中多数党地位,还失去了参议院中的少数席位,导致只能在参议院中保持微弱的多数党优势。不难看出,奥巴马政府在国内的支持率进一步下跌,这也迫使奥巴马政府要适当调整国际国内政策,以争取民心,为2012年的大选奠定基础。美国社会还面临着其它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公民反战情绪高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毒品问题、恐怖组织等,种种阻碍因素都无疑影响了美国国力的增长。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作出明确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界定为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一。十七大把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纳入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之中,因此,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一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遭受冲击的霸主地位和实现美国全球战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一超多强”的趋势得到发展。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充当着世界警察的角色,仅本世纪初就爆发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而目的只是为实现其亚洲战略的意图。同时,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组织,也并没有因为华约的解散和冷战的结束而解散,而是继续作为美国称霸的工具一直存在着。美国的全球战略实质是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但是,为实现这一战略,美国当前面临着诸多难题。根据美国兰德公司资料显示[7],21世纪的假想敌主要有三个,即中国、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中国一直致力于突破一超多强的格局,努力建设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早在1997年4月23日签署的《俄中联合宣言》中就明确设定了目标,即两个国家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不夸张地说,多极化作为对抗日益明显的美国扩张主义的工具,是新的俄中友好关系的主要基石[8]。朝鲜和伊朗核试验仍是美国的心腹之患。据外电报道,朝鲜“击沉韩国‘天安’号军舰以后,又炮击韩国,造成多人伤亡”,把朝鲜半岛推向战争的边缘。朝鲜和伊朗让美国恶梦不断,美国为采取何种措施而苦苦挣扎。

以中国和印度为典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此次经济危机充分表明,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崛起的发展引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今后五年内亚洲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长50%左右,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1/3,从而可与美国和欧盟相抗衡。预计到2030年,亚洲地区的GDP将超过七国集团(G7)[9]。而在世行9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GDP排名前20的国家中有6个亚洲国家(俄罗斯除外,日本第二,中国第三,印度第十一,韩国第十五,土耳其第十七,印尼第十八)[10]。实际上,2010年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的高铁和“天河”计算机已经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以中国和印度为典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逐渐意识到,获得更多国际发言权的迫切性和加强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增加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建立由新兴国家参与的国际性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以上措施实质上一方面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部分发达国家蓄意制造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国际地位、增加自己在国际上的话语分量。事实足以证明,亚洲正在崛起。

南亚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支点之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南亚北面毗邻中亚,西面与伊朗接壤,东面接近中国,内扼北印度洋海上大通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要塞;从现实角度考虑,美国在阿富汗已经有一定的军事存在,再加之南亚形势错综复杂,美国易于插手并得以根深蒂固,如阿富汗战争、印巴冲突、中印领土争端、恐怖组织活动猖獗、自然灾害频发等等。冷战时期,美国不仅从地缘政治,而且从地缘经济角度看待南亚,利用巴基斯坦和印度为其中西亚战略、印度洋战略和东南亚战略服务,注重南亚地区的现实与未来的市场潜力、资源和交通要道,突出与南亚的经贸关系[11]。其实,美国现在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冷战时期的南亚战略,只是利用印度钳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更加明显,当然这一点也是奥巴马政府的南亚战略的重中之重。奥巴马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表示[12],美印关系“建立在双方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对印度成长为一个全球大国的前景表示欢迎和支持”,印度的崛起“符合美印两国、印度所在地区以及世界的最佳利益”。由此可见,美印关系的发展对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十分重要。

(二)“重返亚洲”战略的着眼点

削弱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大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增强自己在该地区的领导力。中国为争取一个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高层沟通与对话,进行无偿经济援助,援建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哈天然气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中巴铁路、中缅铁路、南亚港口援建、澜沧江水域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拉得更近,而中国海军2008年也驶出近海,远去索马里海域进行护航: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在进一步扩大。在军事行动上,俄罗斯进一步向中亚地区渗透,其战略意图就是确立自己在中亚的独霸地位。吉尔吉斯斯坦政变后,俄罗斯排挤了美国,扶助起一个坚定的亲俄政府。俄罗斯还通过对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的军售,大大提高这些国家对俄式武器的依存度,从而大大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印度也不甘示弱,加强自己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发展海军,成为南亚霸主。正是出自于对中、俄、印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种种顾忌,美国当前迫切需要削弱他们的亚洲影响力,利用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来增加自己的亚洲影响力,让亚洲国家意识到,美国才是地轴。

改善在亚洲的尴尬环境,营造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的亚洲环境。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各国、各地区先后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亚洲各国的发展与崛起实质是世界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亚洲各国应该按照本国的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却受到美国的“领导”。美国新颁布的《国家军事战略》指出,美国将增加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重点和利益”。美国有意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投入新的关注和资源”,并将寻找新的途径,在其亚洲盟国建设各自军事力量的同时,增加它们之间的合作[13]。随着亚洲各国的崛起,以及美国国内各种问题的凸显,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渐渐失去往日的光辉与“号召力”,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陷入尴尬的局面,因此,美国希望得到亚洲国家的支持。作为美国的合作伙伴,印度发展与美国全方位的关系,希望借力制衡中国,力挫巴基斯坦,实现其“大国梦想”,而美国也需要印度支持其在亚洲,特别是南亚和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创造良好的战略实施环境,维护其全球利益中的亚洲利益。

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团结分散的民心,达到缓解国内政治危机的目的。2010年下半年,美国进行了中期选举,奥巴马总统及其政府没有向国内民众交出满意的答卷,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国内民众都表示不满与失望。内政方面,竞选承诺没有兑现,经济刺激计划未能起到应有作用,失业率居高不下,医保改革诟病颇多,特别是在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上,他未能展现出应有的领导能力。外交方面,他把“反对伊拉克战争”作为竞选时的主调,但实际上,他在处理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和巴以和谈上却陷入了僵局。中期选举投票结束后,民主党遭遇惨败,失去众议院的多数优势,参议院也只能勉强过半。在参议院改选的37席中,共和党赢得了23个议席,而民主党仅仅得到10个议席,在众议院中,共和党又优势胜出,赢得238席,民主党则只有183席。各大媒体将民众对奥巴马政府的不满与失望进行了报道,发现美国民众出现了30多年来罕见的负面状态,甚至认为奥巴马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吉米·卡特[14]。 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挽回政府的信誉,美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在南亚发展与印度的关系,以此制衡中国,将国内民众的视线转移到美国推行的“重返亚洲”战略。

二、基于军事技术合作的俄印关系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俄罗斯将武器出口作为国家创收外汇、推动经济、展开军事外交、维护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冷战时期的苏联,还是处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俄罗斯,武器出口都是其国家经济、外交、军事与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衰落,武器研发、生产与出口也随之陷入低谷。进入21世纪,俄罗斯积极加大武器研发的投入,提高武器性能的指标,拓宽武器销售的渠道,完善武器维修的服务,武器研发与出口再次跃居世界第二,给俄罗斯带来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维护了其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15]。

(一)俄印军事技术合作的历史

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与印度从各自国家战略利益角度出发,逐步建立了广泛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向印度提供第一批武器至今,印度武器库中60%~80%的装备或是前苏联及俄罗斯的产品,或是双方合作研发的产物。迄今为止,印度已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航空装备、地面装备、防空系统、各型导弹、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俄方售出武器大多为俄军现役装备,且进攻性武器占绝大多数,使得印军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而俄罗斯对印度军售也占到其对外军售的20%。

进入21世纪,两国的军事贸易更是如火如荼地继续发展。例如,俄向印度提供了多管火箭发射器“龙卷风”系统,提供了最新型和多用途的苏-30MKI战机,为印度火炮配备弹道测量系统,帮助改造俄向印度出口的877EKM型常规潜艇,向印度交付T—90C坦克,并准备向印度提供并改装“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母,以及共同研制高科技武器等。在纯装备整体引进的同时,双方军售还附加了许可证生产、技术服务和零配件供应等项目并占据了双方合作的相当比例。从2000年至今,俄印两国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的贸易额每年都基本稳定在15亿美元左右,而俄罗斯向印度出口武器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两国在2010年前的军事技术合作计划包括了200多个子项目,总价值约200亿美元,其中很多项目已经完成,其余项目将在今后四年内逐步完成。外界普遍认为,近年来,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俄制武器的第一大进口国。俄《军工信使报》载文指出,俄向印度提供的武器装备种类之多,批量之大和技术转让条件之丰厚,是俄国同其他任何国家军事技术合作中前所未有的[16]。

在双方的军事合作过程中,印度通过军事技术合作得到了军队急需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建立了较为先进的国防工业基础体系,加速了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但也使印军武器装备的使用、维护以及国防工业的科研、生产等重要环节对俄产生了相当程度的依赖。反观俄方,通过这种合作,不仅增强了其对国际事务特别是南亚及印度洋事务的影响力,而且赚取了大量外汇,为复苏其军工企业甚至国家整体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

(二)俄印军事技术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俄印在军事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双方的军事技术合作逐步暴露了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曾经炽热的俄印军事合作俨然进入了“冰冻期”。大批俄印军事合作项目也因此纷纷搁浅,俄罗斯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使印度的军事快速发展计划受到很大影响。当前,俄印军事技术合作主要是面临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1.内部原因

(1)俄印之间签订的军售合同盈利水平相对较低,俄方涨价频繁。当前,俄印之间相当数量的合同是03~04年签订的,大部分以美元结算。然而,近几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不断上涨,成本大幅增加,对俄罗斯履行合同能力与意愿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摆脱零利润的尴尬,俄军工企业竞相加价,比较明显的如 “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母的合同,俄北方造船厂以严重误估翻新成本为由,单方面将价格从15亿美元大幅上涨到20亿美元,此举招致印度方面的强烈不满,虽然经多方考虑印度最终答应了俄方要求,但双方合作中的不和谐音符已经奏响。

(2)俄罗斯在履行合同时屡屡延期,招致印方强烈不满。由于印度对武器装备技术、质量要求较高且经常附带额外的技术要求,有时往往超出了俄罗斯现有的研发、生产能力,使得俄方不得不加大资金、科研、人员投入,从而增加了合同的单方风险,也就导致经常出现军售合同的“执行难”问题。

(3)俄罗斯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存在缺陷,不能达到印方预期效果。据统计,迄今为止,印度空军因航空故障共损失了80余架俄制米格战机,创造了米格战机失事的“世界之最”。当然,这与米格战机在温暖潮湿的印度 “水土不服”有关,因为俄式战机最初都是针对俄罗斯寒冷干燥的气候设计的,但不可否认,出口印度的米格战机质量不高或许才是更重要原因。例如,2008年,印度就曾以装备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接受俄方交付的IL-38SD型反潜机。

2.外部原因

(1)美印军事合作升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印美双方在国际社会走得越来越近,两国之间高层互访不断,军事交流与合作更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美方致力于加强双边防务关系,也就是默许了印度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并承认其战略伙伴地位。美印之间的军售交易额也在过去两年中迅速增长。美国已批准印度提出的7项防务采购计划,其中包括雷达、高性能喷气发动机等军事装备,例如,美国向印度出口了8套“寻火者”反雷达系统。同意出售E-2C“鹰眼”预警机和P-3C“猎户座”海上反潜巡逻机以及F-16、F-18高性能战机等先进装备,并考虑出售早期预警机和“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宙斯盾舰载反导系统。为向印度示好,美国改变对印度高技术出口限制的原有政策,简化出口管制程序,促使美国与印度高技术合作步伐明显加快。辛格总理于2009年访问美国时,奥巴马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两国也签署了一揽子军事技术合作协定并最终敲定美国向印度提供价值18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

(2)国际军火市场竞争白热化,俄方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去年伊始,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军备采购数额大幅下降,国际军火市场竞争加剧。除美国外,以色列、西欧等军事强国也是俄在印度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例如,以色列正在成为印度武器市场最大的供应国之一,近5年来,印度已经购买了15亿美元的以制武器装备。以色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正与印度海军就价值1.6亿美元的”巴拉克”舰载防空导弹系统项目进行谈判,并将于近期正式签署合同。就技术水平而言,俄制”刀刃”系统没有明显的竞争力,而有竞争力的”棕榈”和”涂金胶料”小口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却尚未完成。印以进行了”箭-2”防空导弹系统的谈判,以还向印提出了提供地空导弹和帮助印建立战略与区域体系的建议,对俄制S300系列形成全面压制。法国也是俄在印的一个强大竞争对手,印度正与法国达索公司就价值40亿美元的125架”幻影2000-5”战机项目进行谈判,而印度感兴趣的俄米格-29M/M2改进工作还没有完成,且俄一贯的售后服务系统也不能令人满意。英国在印教练机采购项目上占了上风,价值13-15亿美元的”鹰”教练机合同也能让它在印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军事技术合作

虽然前苏联武器出口额较大,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其武器出口带有严重的意识形态色彩,政治目的浓厚,出口对象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工企业的有力发展,忽视了国家利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武器出口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原则,强大国家利益居于首位。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俄罗斯全面展开了以军事技术合作为基础,以军售为核心内容,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全方位、多对象、宽领域的军事外交,取得了显著效果。

印度是俄罗斯的传统军事技术合作伙伴,而基于军事技术合作的俄印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双方都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以各自的战略需求为基础,进行全面广泛的军事技术合作。在美俄竞逐南亚之际,印度“左右逢源”,展开“均衡外交”,希望在大国博弈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以实现其大国梦想。俄罗斯自然不会甘于在南亚的博弈中输给美国,只希望借助军售巩固和扩大在南亚的影响力。俄印两国都借助军事技术合作这个有力的结合点,满足各自的战略需求,实现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三、中国的对策

(一)加强对外宣传,树立良好形象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其经济和政治利益,于是,在国际社会上,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这股论调在西方国家盛行,中国的国家形象受到严重的破坏。2005年,颇具影响力的英国《泰晤士报》共刊载了291篇有关中国的报道。其中,在40篇关于中国政治的报道中,该报忽视了中国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却大量地聚焦中国的负面社会现象。2006年9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其最新的针对中国的调查报告(BBC World Service Poll),其中17个国家超过50%的被访者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的增长会对世界产生消极的影响。近年来,西方国家又开始流行不同版本的“中国制造威胁论”,就食品、轮胎、电池、玩具等中国制造的商品展开调查,发表诋毁中国商品与国家形象的言论[17]。而这一次,西方国家向印度兜售武器装备时,也是打着“中国威胁论”的旗号,美国借“中国威胁论”加强与印度军事技术合作,而印度也借助此名购买军火,靠军事来实现其“大国梦想”。

面对当前的国际关系现实,我们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人民听到、看到、了解到真实的中国,让“中国威胁论”远离人们的视野。良好国家形象的构建将有效地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进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7年4月22日至2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进行了多次会谈,讨论了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化双边关系,关于21世纪国际新秩序等重大国际问题。会谈结束后,两国发表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阐明了双方对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对重大国际问题所持的一致态度[18]。经过双方坚持不懈的努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得到深化和丰富。双方领导人互访,高层交流不断增多,强化了政治上的互信。双方贸易额攀升,大型合作项目不断涌现。通过举办“汉语年”、“俄语年”等文化活动,促进了双方民众的交流与了解。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定明确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这种关系既不是结盟,也不是对抗,更不是针对第三国的,而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显然,这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是“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也是解决国际问题的主要参与者,能有效地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巩固世界的持久和平和人类的共同进步作出贡献。不仅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欧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

(三)拓展与美国的合作伙伴关系

2009年,奥巴马总统成功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了政策框架。2011年1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双方通过《联合声明》,确定了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定位。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对地区及世界的繁荣与稳定意义重大[19]。近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形象不断提升。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二GDP大国、二十国首脑峰会机制的重要成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美国是当今世界“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经历经济危机重创的美国迫切需要中国帮助其改善就业形势,恢复国内经济。美国在全球反恐、防核扩散等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在维护地区局势不失控问题上与中国有共同利益,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中美两国更是需要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发展与美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需求,也是世界发展的需求。中美两国都应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解决双方存在的分歧与问题,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四)坚持睦邻友好的方针政策

中国陆地总共与14个国家相邻,其中南亚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现在,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全部划定,而与印度却一直存在较大的领土争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睦邻友好关系,与周边邻国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中国人民崇尚和平,主张“和而不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邻为善思想的具体体现。建国60多年来,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从未改变对周边国家采取的睦邻友好政策。秉承与邻为善的思想,坚持睦邻友好关系,将有利于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正如俄罗斯学者季塔连科所说:“在如今稳定发展的年代,中国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国之一,在所有重要国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中国的意见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不顾及中国的观点和立场,那么任何复杂而重大的国际性问题都不可能得以顺利解决[20]。”

[1]李明富,马建光.美俄紧盯印度军售市场[J].环球军事,2011(1).

[2]http://www.iiss.org/.

[3]http://www.america.gov/st/eap-chinese/2010/October/2010 1029034247x0.4677175.html.

[4]http://www.nytimes.com/.

[5]http://www.xinmin.cn/.

[6]http://www.huanqiu.com/zhuanti/word/meiguozhongqixuanjuzhuanti/.

[7]http://www.rand.org/.

[8]赫里普诺夫.正在形成的权力均衡:尚存的单极、不稳定的多极和未经检验的无极[J].俄罗斯研究,2008(6).

[9]Singh,A.引领全球经济发展[J].金融与发展,2010(6).

[10]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World Bank.Gross Domestic Product 2009[N],2010-09-27.

[11]胡志勇.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亚战略与美印关系[J].南亚研究季刊,2009 (4) .

[12]http://www.en8848.com.cn/action-blogdetail-uid-418202-id-117605.html.

[13]春风.美指责中国掀起亚太军备竞赛[N].国防时报,2011(20).

[14]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midtermelection/index.shtml.

[15]王涛.革新与困境中前行的俄罗斯武器出口[J].现代军事,2010(5).

[16]马建光,李明富.俄印军事技术合作再度热络[J].环球军事,2010(1).

[17]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8]http://www.people.com.cn/english/9811/25/target/newfi les/A102.html.

[19]张颖.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走向[J].战略决策研究,2010(5).

[20]http://news.qq.com/a/20091001/001386.htm.

猜你喜欢

军事印度俄罗斯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另辟蹊径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军事幽默:局
欲盖弥彰
军事